重磅方案!宿迁乡村迎来新利好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重磅方案!宿迁乡村迎来新利好

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

是树木成荫、绿水绕村的生态福地

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田园风光

是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

为持续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今年3月,宿迁出台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内涵要义,把“四化”同步作为基本路径,坚决守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千方百计拓宽富民强村渠道,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扎实做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这个《实施方案》

将给宿迁乡村带来哪些利好?

接着往下看吧

提高粮食生产稳定度。制定耕地保护责任清单,组织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完成高标准农田清查评估,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提高优势产业规模度。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引领示范工程,推进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结合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办法落实,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

提高农业生产服务力。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在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应用。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化肥农药集采统配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

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种业创新力度。加强新型食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试点进程。

做强主导产业群链。加速特色产业群链建设,巩固提升园艺型花木、优质稻米(粮油)两条百亿级产业群链。加快重大项目引建,重点招引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园区培育梯次,加快园区融合发展,提升园区配套功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数字化管理、电商服务、人才服务“五大平台”市以上园区全覆盖。

扩大公用品牌影响。擦亮品牌产品生态底色,积极开展绿色防控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突出优质优价导向,鼓励经营主体开展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覆盖优势主导产业的品牌产品体系。

拓展融合发展路径。实施新型食品产业高水平建设工程,加快发展主食加工等新业态。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农产品电商直采等新模式运用。实施农产品流通高效能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

加快村庄规划编制。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把规划发展村庄和镇区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以县区为单元,开展镇村布局规划动态调整工作。分类编制村庄规划,鼓励实施“镇村联编”“多村合编”。

加快示范片区建设。围绕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中连片、分档梯次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落细落实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全面完成既定省级和美乡村建设计划。

加快乡村风貌提升。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依法有序改善提升农民住房条件,鼓励农民采取进城入镇等多种方式改善住房条件。加强村庄风貌塑造,统筹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省级绿美村庄创建。

加快公共配套提档。有序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农贸)市场和新型乡村便利店。统筹规划5G基站建设,推进光纤千兆家庭、商务万兆固网接入能力县域全覆盖。

加快乡村治理提效。健全“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机制,推进村级党组织功能“六强六好”分类提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一委两站五岗”治理架构,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早发现、尽保障。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特殊困难老年人、残疾人的关爱服务。

加快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联四提”为抓手,持续推进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美丽经济培育深度结合,组建经营性公司,提升运营能力。创新集体经济经营路径,进一步拓宽增收路径。

持续拓展农民稳定多元增收路径。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健全县镇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工业强镇战略,加快乡镇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支持农村创业,完善一体化、全链条创业孵化政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

扎实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做好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深化农业农村集成改革。以践行“千万工程”为统领,全面推进“大美田园、和美家园、富美农园”建设试点,按照“整片实施、集成推进”的思路,放大试点乡镇特色优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

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县域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将城镇常驻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和各级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制度,强化市县两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

加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坚持公共财政优先保障,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农商行金融支农作用,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质。

落实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政策。在村庄规划中合理安排乡村产业和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用地,积极引导项目合理布局。强化新增用地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统筹,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

大力培育“新农人”队伍。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实施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能提质行动。加强乡村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加快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步伐,打造“乡村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