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长张明康:向海生长的活力之城“逐绿向新”!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盐城市长张明康:向海生长的活力之城“逐绿向新”!

盐城,一个被誉为“江南平原”的宁静之地,它的平坦不仅仅是一种地貌特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江苏省的众多城市中并不张扬,但正如它名字中的“盐”一样,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存在让人安心,也让人向往。

7月16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盐城场。

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围绕“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主题,介绍盐城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回望过去发展历程,从2014年到2023年,盐城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台阶,达到7404亿元,位列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第38位。近三年,经济增速始终稳定在6%左右。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成为全省第6家工业总量过万亿的城市。

在介绍盐城的同时,张明康说道:“盐城是中国海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城,也是一座仍在不断向海生长的活力之城”。

“逐绿向新”的盐城

盐城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块“国际金字招牌”。盐城空气环境综合指数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乡”从这美誉足以看出这里的环境优渥。

张明康表示,我们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家底、把绿色作为最突出的发展优势,以绿色低碳引领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成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当前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盐城先行先试(近)零碳产业园建设,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盐城力量。

盐城新能源资源丰富,据悉待开发的风光资源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而且还拥有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盐城建设(近)零碳产业园既可以承载绿色产业转移、承接绿色技术溢出转化,又能满足大规模绿电需求等。

坐拥天然优势,盐城信心十足。

对于正试点建设(近)零碳产业园,张明康介绍道,从去年7月到现在,主要做的三点工作:

做好“盐城方案”。牢固树立“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与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公司合作,一起编制园区总体规划,确保园区从起步开始就能够达到业界最高水平。

探索“盐城路径”。布局了“绿电+氢能”“绿电+冷能”“绿电+新型电力系统”等多种路径,为全省全国形成尽可能多的建设模式参考。

形成“盐城标准”。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国标准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碳足迹认证和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体系,为入园企业开展碳足迹一站式服务和绿电绿证交易。

与此同时,在今年6月30日,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期扩建工程实现机械完工,这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备基地全面建成。

盐城市常务副市长勾凤诚表示,近年来,盐城立足“风光”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长三角规模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

他用3个数据可以反映了盐城能源产业的特色:第一个数据是65%。截至6月底,我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516万千瓦,全省第一。第二个数据是28。盐城绿能港一期项目建成后,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可供全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第三个数据是2000。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 万千瓦。

当下的盐城持续推进“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布局,厚植绿色基低,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长三角中的“盐城担当”

今年5月31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2024苏州站研讨会召开,盐城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应邀参会。

此次“苏州站”规划研讨会,在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一核四翼”空间格局上,明确了盐城位于长江口地区北翼、海岸带及海洋空间东翼战略位置,在总体目标上,明确了盐城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新兴产业基地发展定位。

盐城作为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发展新空间、保障保供大基地、生态休闲大花园”的角色定位在规划成果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对于在进一步服务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打算?盐城市常务副市长勾凤诚回答了凤凰网江苏记者的提问。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盐城近些年的发展可谓十分亮眼,勾凤诚表示,盐城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盐城与上海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现实联系,拥有上海最大的域外“飞地”。经过多年来的砥砺奋进,盐城也实现了从“苏北城市”到“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再到被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范围的连续跃升。

对于下一步盐城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定位,勾凤诚用了三个形容词:盐城努力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参与者、有力推动者、积极贡献者。

深入参与者,即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今年以来,盐城以市、区为代表的多个招商团,奔赴上海、苏锡常等地开展常态化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溢出效应,推动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今年,4月18日至20日,盐城在上海举行了盐城(上海)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投资环境推介会、2024盐城(上海)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2024盐城(上海)跨国公司合作恳谈会等活动,仅在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上,就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近30亿元的12个项目,涉及科创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大数据服务、现代物流等多个领域。

有力推动者,则是推进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合作。盐城积极对接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外溢,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切实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域外创造+域内转化”新机制,做强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促进更多长三角科创成果在盐城落地转化。

积极贡献者,一方面指的是资源要素共享。加快推动盐泰锡常宜等轨道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打造全国区域性港口多式联运中心。

另一方面则是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互惠。例如联动扩大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供给,推动长三角社会保障卡在更多领域享受“同城待遇”。利用自身的优势,持续放大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效应,推动“生态+”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潮涌长三角,奋楫正当时。

盐城,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宏伟蓝图中,秉持创新精神,锐意进取,致力于绘就一幅“强富美高”的新盐城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画卷,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农业大市的“新”智慧

盐城,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卓越的生产能力,每年为全国提供约1%的粮食、1%的生猪、2%的蔬菜、2%的水产品和3%的鸡蛋,这些数据背后是盐城农业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盐城对“11223”农业贡献目标的生动诠释。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建霞在发布会现场给大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今年盐城克服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多重挑战,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预计52亿斤以上,创历史新高,为连续十年粮食总产超140亿斤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全省农业大市,盐城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形势下挑起了稳产保供大梁。

积极响应“千万工程”经验,将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强化稳产保供这一首要任务。着眼长远,推进“四良”深度融合,即良田、良种、良机和良技的协同发展,旨在打造高标准农田、振兴种业、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集成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盐城还积极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和设施农业要食物,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等新型农业形态,不断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同时,盐城正加快构建“6+N”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主食加工、功能食品等新型食品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盐城在农业改革上的积极探索也值得称道。去年盐城的“小田变大田”改革做法被吸收进中央一号文件,当下盐城正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改革举措不仅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盐城还大力培育“新农人”“新农技”“新农匠”“新农商”“新农创”等新型农业人才,全方位推介营销“盐”选精品,让盐城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面对未来,盐城农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稳产保供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下,盐城将继续书写农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盐城智慧”和“盐城方案”。

绿色低碳时代风起云涌,盐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明康在发布会上诚挚的邀请大家,到盐城走一走、看一看,重温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品味绵延千年的海盐文化、欣赏一马平川的湿地美景、感受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让更多人知道“有一种幸福叫盐城生活、有一种可能叫盐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