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苏锡常通,资本市场“泰州板块”迅速崛起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紧随苏锡常通,资本市场“泰州板块”迅速崛起

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是投资价值的源泉,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考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

今年3月2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泰州迎来第2家H股上市公司、第28家上市公司——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募资2.16亿元。这也是泰州国资担任基石投资人,助企上市、致力“双赢”的又一示范案例。

至此,泰州已累计拥有上市公司28家,累计股权融资额311.36亿元。其中,注册地在泰的A股上市公司数累计19家,列全省第7位。继苏锡常和南通之后,我市成为全省第5个实现A股上市公司空白县(市、区)“清零”的设区市2023年处于在审在辅阶段企业20家,创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泰州板块”迅速崛起,大批本土优质企业上市,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泰州靠什么高歌猛进?

2016年成为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

2016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江苏省泰州市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泰州由此成为国首个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

2018年启动推进企业上市五年计划

我市抓住改革机遇,启动了一轮推进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配套出台了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细化上市融资考核,扎实推动了一批企业上市发展。

2023年出台支持企业上市新政“10条”

2023年市政府又专门出台了支持企业上市新政“上市10条”,围绕加大企业上市奖励、解决企业上市诉求、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开展系统业务培训等方面共制定10条具体政策措施,覆盖企业从准备股改上市到上市成功后再融资的全过程、全时段。

企业上市新政“10条”

“上市10条”对企业境内外上市,累计奖励都为400万元,较原有政策奖励提高1倍,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实行奖励前置,有利于降低企业上市前成本,激发企业上市动力——

如企业在境内上市,完成股改获江苏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后通过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的,再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待成功上市后,再获得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对在 境外上市 的企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成功上市后,再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另外,为加大企业募投资金对本地项目的投入,对当年投入的实际股权融资额的0.2%还可以予以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只有激励更多企业上市,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觅得先机,发展新质生产力。原有的政策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全面注册制下的企业上市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支持企业加快股改上市进程,以真招实招为企业上市加油鼓劲。”时任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韩潮表示。

“线上+线下”工作机制

为了更快回应企业关切,解决企业上市诉求,线下,我市不仅建立了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而且在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设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牵头的拟上市企业问题协调小组,重点协调需市级层面解决的企业历史沿革确认等重要事项。发布拟上市企业“白名单”,力促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指导、柔性执法、包容监管。开展“政企圆桌协商会”,高位推动拟上市企业问题解决。

线上,在全省设区市层面率先打造“凤城上市通”服务平台,开辟服务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实行“一网受理、一次办结”,着力解决企业合法合规证明出具中,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办理时间长等突出问题。

近三年来,通过“线上+线下”的工作机制,累计帮助22家企业,解决256件问题。

未来,泰州市将以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振兴产业等领域的企业为重点,对照沪深北等交易所,不同板块上市条件进行多维画像。

每年从中筛选一批治理结构完善、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形成重点突破、重点推动、重点培育的上市后备梯队。支持具备硬科技、高科技实力的优质企业在科创板等板块优先上市,大力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加强在泰投资企业拟上市注册地的招引,争取更多企业将泰州作为上市首选地。

根据上市后备库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发挥“泰州市投资机构池”平台、泰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载体作用,进一步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开展“银行+专业投资机构”投贷联动融资服务,鼓励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厚植“国资领投”、支持企业上市的资本实力。

新闻延伸

自2019年试点注册制以来,泰州新增上市公司17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12家),占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61%,且全都是“1+4”产业领域企业;市财政累计兑现上市奖励2336.38万元。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硕世生物、康为世纪、华达科技、济川药业等一批上市公司当先锋、打头阵,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经济恢复回升作出了重要贡献;济川药业、瑞科生物、亚虹医药、亚星锚链、精锻科技等一批上市公司年研发支出均在1亿元以上;华达科技、硕世生物、济川药业等一批上市公司通过参设产业投资基金或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抢占制高点、拓展新赛道;兴达国际、东华测试、锦鸡股份、中裕科技等一批上市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内外生产经营布局,与相关市场主体形成紧密协作关系。

来源:泰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