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常州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军号”。
7月19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推进改革。
当日,常州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能源之都和“两湖”创新区等重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将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转化为常州市强产业、抓创新、提能级、优生态、惠民生、保安全、强党建的具体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坚定信心,求真务实,万亿之上的常州已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进程。
万亿之上 奔涌向“新”
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以一年近8000亿元的产值成为城市能级提升的强劲引擎。2024年,站在万亿之城再出发的起点,常州又将如何改革向“新”?
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万亿之上的常州指明了前进方向。“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三篇大文章,正在这里铺展。
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常州正通过配套“智改数转网联”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半导体产业基金、5亿元的IT产业链基金,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十百千”工程,从而加速“智改数转网联”改革步伐,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亦是常州全力向“新”的关键着力点。
眼下,涉及新能源、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的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
全球新能源软磁材料领军者——安赛乐米塔尔集团超百亿元大项目,已于今年4月落子常州,成为近年来全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和免疫细胞创新技术产业融合体等20多个项目落户常州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白鲸航线W500大型货运无人机在常州空港产业园“展翅”起飞......
今年,常州共有超40个项目入选2024省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30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20个,重点聚焦新能源、合成生物、半导体、新材料等新兴领域;重大产业项目达30个,数量并列全省第二。
一股股强劲的“新质生产力”助推常州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从行业看,全市规上工业34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7.6%。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增速较1—4月提高0.4个百分点。常州正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于万亿之上,常州看更远,飞更高。
创新领航 蓄势聚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会这样明确要求。
从“复兴号”驰骋、C919 振翅到“天宫”梦圆,“大国重器”里不断涌现“常州元素”;从成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到成功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从创新高地科教城崛地而起,到“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蓬勃起势……“创新常州”可观可感。
一组数据更是直接说明常州的创新实力。
2023年,常州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第1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8%,位列江苏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2%,位列全省第二。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常州经过不断深化改革,最终成功摸索出一条“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创新之路。
从出台“创新20条”“产业30条”“新能源10条”“合成生物10条”等政策,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强化顶层设计;到打造“龙城英才计划”2023升级版,实施“青春留常”计划、高层次人才“双聘制”,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再到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加快“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改革越向纵深,创新越是澎湃。今时今日,常州每天创造4项发明专利,2万余名科技人才迸发活力,“创新辐射力”成为近6000家企业发展的能量源……
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过程中,常州深知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截至2023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1.8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1380人,连续10年位居江苏首位。
全会指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期末,常州将力争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名以上。2025年末,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1450人。
全会还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日前,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常投合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工商登记,这正是常州抢占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的“硬核”之举,通过设立 20 亿元以上合成生物产业基金矩阵,引导资本投入,促产业起势。
当更多优质的发展要素在此汇聚,将激发更加澎湃的新质生产力在常州奔涌。
常州:实干“营”未来
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激发市场活力,一流营商环境是支撑、是保障。
日前,常州发布《“常享办”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2024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5.0版,持续营造“常来常往 州到服务”的氛围。《方案》明确50项改革任务、138项优化举措。自此,常州营商环境改革步入“5.0时代”。
从1.0到5.0,常州惠企利民的措施不断上新,亮点频频。
以“实践之力”破除营商壁垒。
常州在全省率先发布《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规范》地方标准,推出企业注销“1+N”套餐,开展智慧无感审批服务。在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超过2600个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采用“智能辅助评标”,专家工作量降低近60%,评标时间缩短50%以上。2023年全年,中心累计为企业减负310多亿元。
以“畅通办”刷新项目开工的“常州速度”。
在金坛区,裕能石英二期项目在3个小时实现了审批事项的“四证齐发”;在钟楼区,从裕兴薄膜项目的30个小时到环羽汽车项目的24个小时,审批手续加速已成常态;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招推服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让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以深入一线的贴心服务诠释惠企真意。
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今年创新推出“龙虎事·融e办”政务服务,将政务服务的触角向园区企业延伸,走进企业为员工提供社保卡、居住证、护照、港澳通行证等业务办理服务,变“窗口办”为“上门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其中,常州在“权益保护健全”这一维度上表现优异,入选“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溧阳市入选“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投资最便利、综合成本最低、城市服务最优”,这一优势条件不仅是常州发展的靓丽名片,更推动这座城市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强磁场”,为万亿之上的精彩未来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