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加“苏”度|用好“关键一招”,“改革者”镇江向“新”求变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改革加“苏”度|用好“关键一招”,“改革者”镇江向“新”求变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盛会之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7月19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推进改革。

镇江闻令而动,先是第一时间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紧接着又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动员部署全市贯彻落实工作。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强调,要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抓改革,坚定信心和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以系统的战略布局抓改革,提出符合镇江改革实际的“施工图”“时间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抓改革,聚焦难点堵点、集中精力攻坚,切实用改革办法推动问题解决,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

蓄势,产业向“新”求变

7月28日,镇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发布2024上半年镇江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镇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9.8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与江苏全省持平,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改革加“苏”度|用好“关键一招”,“改革者”镇江向“新”求变

具体来看,镇江上半年成绩靓丽,工业的持续复苏是关键。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行业增长面保持稳定,全市列统的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5.7%。

新质生产力扎根生长。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持续向好,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31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6.2%,其中198家企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2.7%。

亮眼的经济成绩单的背后,正是镇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就要求城市根据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等不同特点,形成各有侧重的发展机制,为其匹配适应的资源要素。

当下的镇江,正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年初召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大会”到出台《镇江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方案》,镇江紧扣“创新引领”这一关键词,力求通过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焕新“876”创新引领工程,把创新发展的“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进而变成“实景图”。

低空经济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亦是镇江全力向“新”的关键着力点。

在7月20日召开的第八届数字交通论坛上,镇江提出力争到2030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目标明确,实干争先。针对低空经济发展,镇江将组建工作专班,完善空域开放协调机制,以市级专项母基金为引导,引领金融资本投入低空经济,推动航空产业、低空经济迎“风”而上,乘势起“飞”。

改革加“苏”度|用好“关键一招”,“改革者”镇江向“新”求变

发展低空经济,镇江大有优势。集聚涉航企业110余家,C919等“大国重器”上都有“镇江制造”的印记,部分企业已形成一定先发优势,比如:恒神产品干喷湿纺碳纤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菲舍尔航空内饰热压成型等核心技术国内唯一、全球领先。在人才储备方面,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等高校均已设立低空相关专业,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增2个低空类专业。

“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7月23日,马明龙在调研低空经济发展情况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在镇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和相关企业、平台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搭建、协同机制创新等方面汇聚各方力量,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发展空间,为镇江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破,创新活力澎湃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会将创新放在了突出位置。

而创新是镇江发力的重中之重,一组数据说明镇江的创新实力。

2023年,镇江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排名第3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

今年5月,马明龙在调研联系重点改革任务时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

改革加“苏”度|用好“关键一招”,“改革者”镇江向“新”求变

改革越向纵深,创新越是澎湃。新起点上,镇江着力解决制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堵点问题,以改革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破题科技成果转化难,镇江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市科技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镇江市推动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成立“镇江市科技孵化载体联盟”,托举一批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

目前,全市已建有5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4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加速器、6家省级众创社区(试点),孵化场地面积达165万平方米,累计毕业(转化)企业近2000家,有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推进创新创业提供坚实支撑。

全会在部署“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时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扭住人才这个“牛鼻子”,镇江不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改革,纵深推进人才“镇兴”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镇江着眼未来,拿出‘杀鸡宰羊待客人’的态度,对人才经费支出只增不减,深入实施人才‘镇兴’行动,每年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左右,居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第39位,列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第31位。有了人才和创新,镇江正越来越有‘现代范’‘国际范’。” 在6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的专访报道中,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发出鲜明信号,镇江求才之意、望业之心,从未改变。

如今的镇江,逐渐成为八方英才的向往之地、圆梦之城。截至去年底,镇江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8.51万人,较人才“镇兴”行动实施前提升11.5%。相关榜单显示,镇江连续4年跻身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前50强,在“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位列全国第34位。

图片

近期,2024第二届镇江金山英才周启幕,马明龙表示,镇江是一座“文化厚重”“很有前途”“充满温度”的城市,期盼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选择镇江、逐梦镇江,更多校地合作在镇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与我们共赢美好未来。

为此,镇江将接续推进“1+2+3+N”人才新政,紧盯“住哪里”“另一半”“下一代”等“关键小事”,建立人才“兴业乐居”专属服务体系,让更多人才在镇江体验到家的舒适、家的温暖,与城市一起成长共赢。

培墒,营商向“新”而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十四项重点改革任务的首位,并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意味着市场机制的地位得到空前加强。而能否创建一个高效、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关键在于“营商环境”好不好。

改革加“苏”度|用好“关键一招”,“改革者”镇江向“新”求变

今年6月,《镇江市“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对接世行最新评估体系,围绕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等5个环境建设,提出27项年度重点任务,对“镇合意”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企业“真满意”体验。

做“加法”增强要素保障,做“减法”精简流程环节,做“乘法”突出改革赋能,做“除法”解决顽瘴痼疾,镇江连续第4年制订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计划,着力打造“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随着多渠道融合,快速响应、高效办理,镇江营商环境正从“有求必应”“有需必应”,向“一呼百应”转变。今年一季度全市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率99.4%,其中非常满意比例达到73.1%。

改革加“苏”度|用好“关键一招”,“改革者”镇江向“新”求变

镇江是“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2023年,民营企业为镇江贡献了61.1%的GDP、76.3%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聚焦民营经济,镇江前不久出台了《镇江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聚焦5个方面,推出24条具体举措,释放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新征程上,镇江要始终高举改革大旗,以改革为牵引,以创新为驱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迈出步子、蹚出路子,为扛牢“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蕴蓄更加雄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