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江苏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326.3亿元,同比增长5.8%,不仅经济增速远超全国平均,增量也领跑各省份,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一周后,《党建》杂志刊发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的署名文章,在这个下半年冲刺的关键时期,为全省明确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新任务。
文章重点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改革部署于一体,主要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改革开放、绿色低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人才六方面展开,这无疑也是江苏稳居全国经济第二大省的优势所在。
今天的江苏,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大使命。
要打造好这个“重要阵地”,关键要把握好“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要方法论,也就意味着其要全面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
为此,信长星在文章中指出,江苏将“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为抓手,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成为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
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以来,信长星已陆续赴扬州、常州两地调研并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把全会确定的改革宏图变成“走在前、做示范”的江苏生动实践。
期间,信长星走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不同场所,在实地考察调研中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与改革的重要性。而这些,也是信长星此番在文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领域。
在他看来,江苏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则是实现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路径。
一直以来,科技创新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要求江苏必须抓好的大事要事。从承接“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任务,到“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再到被赋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新使命,江苏一次次被“点名”的背后,也是对其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的一轮轮肯定。
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期间,围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筑牢重大科创平台支撑、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展开实现成果突破。
例如,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的基础上,江苏高水平建设了省实验室联盟,苏州、紫金山、太湖、云龙湖、钟山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成长。
而在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重要地位的同时,江苏也始终坚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突出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升江苏在全球产业版图中的位势和能级。
近年来,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得以加快培育和改造。上半年,江苏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0.6%、41.3%,比一季度均提高0.4个百分点。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比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
上半年,江苏在外贸方面同样也有不错表现,全省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2.68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8.5%,增幅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
而这,无疑是这个开放大省为“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所释放出的强劲动能。
江苏,向东是中国重要的开放门户,向西有广袤的腹地支撑,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
这就要求江苏,既要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上积极作为,也要坚持面向全球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还要注重发挥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持续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基于此,江苏通过推动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与产业合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已然塑造起了独具特色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此外,信长星也在文中围绕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先进技术高地、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着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等方面,明晰了下一步全省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重点路径。
改革重在落实,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
今天的江苏,正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不断塑造新优势,谋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全新未来。
这是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着力点,同样也是江苏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