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已然成为游客参观的热门场馆,然而随着暑期与日俱增的游览热情,也产生了“一票难求”的预约难题。
据了解,南博的日最大承载量为25000人次。由于目前艺术馆展厅区域临时关闭,现日最大承载量实为22000人次,瞬时最大承载量为8000人。从舒适度角度看,最适宜的日接待量为12000-16000人次。
2023年全年接待观众量近501万人次,暑假期间接待量近110万人次。2024年上半年,南博接待观众量达306万人次,7月高峰期,接待观众量达51万人次。客流量较去年只增不减,南博每日可接待观众量已达上限。
当下南博采取“定时定量放票”。除了预约平台提前7天预约外,为方便临时来参观的观众和未能提前预约门票的观众可以顺利进馆,南博会把预约取消或未到场的约20%票量于当天释放。之前当日票实行“动态放票”规则,即根据馆内实际情况,不定时不定量放票。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实践,“动态放票”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观众当天参观约票难的问题,但容易造成观众聚集,在现场“苦等”放票,也会让未预约上的观众跑空,因此,自7月18日起,南博调整“动态放票”为“定时定量放票”。这种更为公开透明的放票机制方便观众灵活地规划旅游路线,避免因人群现场聚集而造成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不仅进行人脸比对,还设立“黑名单”。自2023年11月5日起,检票闸机增设人脸比对系统,实施人证合一自动比对。为降低废票率以及公共资源的浪费,自2023年4月起增设“黑名单”条款。同一账号7天内3次、30天内5次取消预约或预约后不进场馆,将会被限制预约。
为增加参观时长,采取延时开放。面对节假日、寒暑假出现的参观高峰,自去年起,在参观高峰期间实行延时闭馆1小时(检票时间由16点顺延至17点),从2023年8月5日起至2024年7月28日,延时开放共计75天,16点以后检票进馆人数累计近10万。
博物馆热不仅为博物馆带来巨大人流,也让“黄牛”看到了商机。对此,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张莅坤告诉记者,为有效遏制黄牛抢票和代约的行为,南博采取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联动以及必要的科技手段保障观众的参观权益。
首先是优化预约系统。从技术端算法识别在线预约黄牛行为,持续优化现有线上预约系统流程的防控效能,保障了观众预约的公平性。
“通过技术手段对恶意抢票进行遏制,通过脚本探测,一系列算法,保证大部分观众能通过正常途径约到门票。我们从技术端算法识别,并确认符合在线预约‘黄牛’行为后,会全部拦截。如果不去做干预的话,放任其以毫秒级速度持续探测,可能1000张门票一秒不到就没了。”张莅坤表示,尽管目前可以做到高百分比拦截,但黑客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各大博物馆之间通过模型共建,使用全站式风控体系,共享数据、不断迭代,与黄牛打响“持久战”。
另外,加强与监管和执法部门合作。积极与公安、城管、执法、旅游监管等部门协调,合力开展联合执法,改善窗口地带秩序。专门设置了举报黄牛电子邮箱(njbwyts@163.com),积极收集梳理相关证据提交执法部门。此外,南博还组织专门队伍每天在院内广场强化巡逻,维护保障参观秩序。
来源:凤凰网江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