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盛会之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7月19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推进改革。
时隔一天,南通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落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成效中,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把精力聚焦到经济发展上来,充分发挥“1+8”重点经济工作专班作用,深化服务经营主体大走访,同时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布局新赛道、催生新动能。同时结合南通实际,找准切入点、发力点,以钉钉子精神把重点改革举措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向新,向海,向未来!“万亿之城”、经济大市南通已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进程。
万亿之城重“质”谋“新”
位于江苏沿海的最南端,与上海、苏南一江之隔。万里长江从这里奔腾入海,这就是江苏南通。
图片来源:赵春摄
近年来,在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赋能下,奋力争先的南通,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实施优江拓海、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发展。今年上半年,从实体经济到海洋产业,从重“质”谋“新”到基层基础提升,南通握住“稳”中求进的笔锋,交出了颇为亮眼的“经济答卷”。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上半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8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与江苏省持平,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二产增速达到9.9%。二产增势强劲,离不开南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持续多年的布局。
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曾提到,奋进“下一个万亿”,南通要把谋创新、抓创新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统筹抓好产创融合、企业培优、平台建设和人才集聚,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提供强劲动能。
今年一季度,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8.8%,有力支撑起了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近年来,南通建立科技创新双月例会机制,出台实施《科技创新条例》、“新科创30条”等政策法规,去年引培科创项目数、净增高企数均创历史新高。
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长三角国创中心首个分中心、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平台成功落户,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0家,去年南通还与东南大学、南通大学成功签约、深化合作。
而依托于快速起势的新兴产业,南通还力争通过3-5年努力形成2-3个南通特色未来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汇聚为南通招引优质项目形成助益。
一季度,南通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比前5月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44个5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0.0%,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
表现抢眼的固投,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南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成效。今年以来,南通市招商条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持续掀起“大抓招商、猛攻项目”热潮。
总投资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19项前置性规划编制已近尾声;在海门港新区,规划总投资达千亿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已拔地而起;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金光集团总投资450亿元建设的金红叶纸业智能化生产线上,高档生活用纸不断产出......新兴产业正在南通聚合成势。
今年,南通共有47个重大项目列入2024年省重大项目清单,年度计划投资253.1亿元。其中,包括28个重大产业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以及9个储备项目,重点聚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和新兴产业。
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至,这将助推南通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向新而行,传统产业升级焕“新”
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南通制造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占比高。在此基础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业态焕新成为重要一环。
而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也作出系统部署,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端人才引育,抢占科技制高点,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图片来源:南通中央商务区
而支撑全面创新,关键在于两点:人才、科技。
先来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南通也有自己的谋篇布局。
今年以来,南通在谋划推动传统产业焕新上动作频出:制定《2024年全市传统产业焕新工作要点》,提出开展五大行动,对六大行业分类施策;发布《南通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四大行动。
而《南通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发布后,相关政策再“加码”,围绕先进设备更新、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转型、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任务:到2027年每年组织实施设备更新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600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3%、75%。
图片来源:南通中央商务区
以尖端培育为抓手,以数智赋能为路径,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综合整治为契机,南通正全力推动传统行业向“高精尖”产业集群蜕变。
而在蜕变的道路上,南通懂得谋“新”之路,唯在得人。
2023年以来,南通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发布人才新政4.0,推动南通市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官方报道显示,当前南通人才资源总量超160万。
此外,在第十四届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期间,南通重磅推出2024版“1+11”人才政策体系,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全方位提升人才支持“力度”、匹配“精度”、服务“温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南通正以人文之城、机遇之城、创新之城拥抱每一位人才,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成为锻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经略海洋,向海图“新”
大江之尾海之端,被誉为“江海明珠”的南通是江苏唯一一座“靠江靠海靠上海”的门户城市,也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江海眷顾奋楫者,大江大海给南通带来的是奋起争先的发展机遇。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南通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南通江海联动发展的巨大潜力。
图片来源:许丛军摄
在近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通场上,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对于下一步南通如何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介绍了四项“向海前行”的工作。
▶坚持产业拓海,是南通向海而行的底气。当前,南通市正编制实施临海地区空间和产业规划,制定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坚持科技强海,是南通的向海发展的基石。在上个月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南通中天科技等3家企业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获奖总数列全省第3。南通正加快构建面向海洋经济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
▶坚持人才兴海,是南通向海前行的动力。近年来,南通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迭代升级人才新政,推出“江海英才”“通才回通”等人才计划,让各方人才充分感受这座城市的诚意与温度,南通“双创”人才引进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2位,人才资源总量超160万、居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开放活海,是南通向海前行的态度。南通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更大力度落实“水运江苏”部署,构建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通道,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许丛军摄
此外,船舶海工产业也是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
近年来,南通走出了一条由传统船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升级之路。
“十三五”以来,南通已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20个,在新型海工装备的关键技术(半潜式平台、FPSO等)、高技术船舶技术(超大型集装箱船、双燃料船等)、高端特种船舶关键技术(挖泥船等)上均有所突破,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技术上的空白。
同时近日,由中交上航局投资、振华重工建造的全球最大、国内首艘以液化天然气和柴油作为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号,顺利从南通启东出江试航。
作为目前全球舱容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号在交付后将主要用于沿海港口、深水航道的疏浚吹填及海岸维护等工程,为国内绿色清洁航运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随着南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以船舶海工为代表的沿海地标性产业强势崛起。2023年,船舶海工集群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约1800亿元。2024年预计船舶海工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吴新明曾表明,沿海是南通迈向“下一个万亿”的关键变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南通将以更快步伐向海发展,加快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勇担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龙头。
2023年以来,南通市就将沿海发展的重心聚焦到海洋产业,制定建设海洋强市行动方案,聚力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
根据建设海洋强市行动方案,到2025年,南通将初步培育形成九大海洋产业,不少于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10家高端创新平台、20家优质龙头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050亿元;到2030年,力争突破2040亿元,海洋经济总量规模实现争先进位,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当下的南通正搏击潮头,向着“下一个万亿”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