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常州武进区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江苏
江苏 > 常州 > 正文

再出发,常州武进区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2024年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期4天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于城市而言,在抓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能够达到什么样目标和位势,至关重要。

近年来,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闯出了发展新路径、拓展了发展新空间、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而作为常州经济发展排头兵,走“改革路”起家的武进区,在全市中的经济地位和发挥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地处强手如林的苏南,武进区2023年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222.84亿元的成绩排在全市首位,排名江苏省98个区县第五位。跳出全省来看,武进区还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

瞄准推进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攻坚突破之年,武进区又该如何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拉长长板、补好短板?

图片来源:今日武进

图片来源:今日武进

解码武进经济之进,关键要看什么?

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最直观的指标,也是最容易比较的指标。

身为常州当之无愧的经济首位区,武进区贡献了全市GDP的三成。

2023年,武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2.84亿元,较去年增长120.87亿元。放眼江苏,在98个区县中,GDP过3000亿的仅有6个,而武进区处于第一梯队。

此外,武进区不仅在持续缩小与与张家港市(3365.8亿元)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与江宁区(3056.19亿元)的领先优势。

综合来看,这体现了武进区在产业发展、投资吸引力以及区域经济活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不可忽略的是,武进区虽以GDP总量排名全市第一,但增速却未跑赢全市大盘,这表明在经济总量领先的同时,其增长动力相对较弱。

基于此,对于坐稳常州头把交椅的武进来讲,远远还未到放松停歇的日子,毕竟与相邻的苏州昆山(5140.60亿)、江阴(4960.51亿)等兄弟区县的吨位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身为工业强区,武进显然知道自身优势在哪——抓住工业这个“牛鼻子”。

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重要经济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都会有所带动。

2023年,武进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984.7亿元,同比增长14.2%,同期工业开票销售5064.14亿元,成功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在财政收入方面,武进区2023年财政收入为216.20亿,是全市仅有的二百亿级别县区,也是全市重要的支撑。

以改革之功全力攻坚,武进区连续十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2023年包揽了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四项第一。

不可忽视的是,工业经济虽带动作用大,但发展到一定体量后,如何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创造新增量,将是武进区踏上“万亿之城再出发”新征程需要破题的关键。

向“新”进军,如何创造新增量?

跳出交通,一辆新能源汽车能带来什么?

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上游的钢铁、机械制造,下游的能源、金融、服务等,无不和汽车产品相关。同时,汽车工业必须用应用各个时期的大量高新技术。

细观之,常州重振产业雄风,离不开新兴制造业的崛起,也绕不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这也是其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的关键基础。

作为全市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板块,武进积极把握时代风口,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依托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强大的配套能力,实现了全市唯一的“发储送用”全产业链布局。

此前,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曾表示:“要做大做强绿色精品钢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巩固放大现有产业优势,着力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武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表现亮眼,产值规模首破千亿元,整车产量超36万辆,占江苏全省产量近40%。

从第一辆理想汽车下线到第40万辆用了43个月,从40万辆到50万辆只用了100天,从50万辆到100万辆预计只要用12个月,透过这一数据能够真切感受到的是在武进“风口”产业指数级增长的威力。

而依托龙头企业理想汽车的强力牵引和核心园区武进国家高新区的强大支撑,武进已集聚了汇川技术、万帮新能源、斯泰必鲁斯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涵盖了关键零部件、整车生产、充电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但目前来看,虽然武进在“发储送用”四个环节中的“发”和“储”环节表现不俗,但“送”和“用”仍是相对弱势环节。

尤其是应用市场,这意味着武进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思维,进一步深化场景应用,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加速构建新能源应用生态,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要做到此,不仅需要打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壁垒的,重要落脚点在于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

毕竟,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武进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

具体来看,由于缺乏本土高等学府的支持,武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弥补这一短板。因此,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将是武进的重要战略方向。

除此之外,便是对于城市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的招引。

此前,武进便在在全省率先实施“一行业领域一人才政策”,并在《武进区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中,特别设置“企业荐才奖”,对企业认可的人才不看“帽子”、不设门槛,无条件予以支持等。

但政策仅是一方面,要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重要的是城市发展环境的优化,这包括基础设施完善、平台载体打造等多个方面,需用城市久久为功。

以时间节点为坐标,站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关口上,武进需要长远考量的是,如何用改革攻坚的“引擎”,推动常州奔赴下一个万亿山海,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实现贡献与资源、地位与区位、能级与使命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