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张“火箭票”到空间站打卡
用“太空WiFi”与亲友通话
“火箭快递”全球小时达
……
这些充满科幻感的场景
随着航天科技的进步
正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图源:新华社
作为“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屡上热搜,还在国内掀起了投资热潮。8月20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解读近日印发的《南京市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路线图。
从低空到太空,
南京在下一盘什么棋?
从低空到太空
南京的天上有点忙
地面上,北斗地基增强站覆盖“全国一张网”;
低空中,无人机应用于物流、应急救援、医疗、农业、巡检等;
太空里,航空航天不再是“国家队”专属,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探索征程中……
这几年
头顶的天空越来越“忙”
今年5月,南京举行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正式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力争推动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低空经济方兴未艾
南京商业航天也在加速布局
实际上,南京航空航天产业“家底”不俗,已集聚中电14所、中电莱斯、晨光集团、南京机电液压等近80家企业,构建了以动力系统制造、机载系统制造、无人机研发、空管系统开发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此外,南京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与航空专业相关联的高校,并拥有2个国家重点技术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累计拥有航空航天两院院士12名,科教人才资源丰厚。
去年6月,《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航空航天产业纳入“2+6+6”创新型产业集群。
本次印发的《行动计划》提出了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和发展高地的目标。明确了构建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育商业航天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高效集聚发展4个方面,共16项任务。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挑大梁”
5月21日12时15分,“星环号·南信大星”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商业红外气象星座项目的首发星,也是中国第一颗专业监测山火的卫星。
早在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便联合建邺区政府、商业航天领军企业上海蔚星科技,三方合作成立了南京信大卫星应用研究院,这也是建邺区河西CBD第一批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合作。《行动计划》中明确,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平台引领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聚力打造产业自主创新生态体系。
此外,南京将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卫星互联网底层技术攻关,加快突破通导遥商业应用共性技术。鼓励开展可回收火箭技术等重点领域研发。同时,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共建遥感测绘、星地链接等商业航天应用领域重点实验室,提升重大创新载体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从上游到下游
构建商业航天产业链条
商业航天产业链
由许多环节构成
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制造环节可分为卫星总体制造和卫星配套制造,发射环节可分为火箭总体制造、火箭配套制造、卫星发射服务等。
产业链下游则可细分为通信、导航、遥感应用等领域。
从上游研制、发射,到下游运营、应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千亿级别的市场。
图源:新华社
《行动计划》中明确,在构建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方面,南京将聚焦商业航天卫星平台、有效载荷、火箭发射、地面设备等产业链重点环节,提出推进卫星研发制造、推动火箭研发制造、拓展地面设备制造、支持卫星星座组网建设、建设星座运营总部、促进卫星数据流通等6项任务。
2023年,中国一共将270颗卫星送入太空,有137颗是商业卫星,占比65%。而执行这270颗卫星发射任务的,有13次是由商业火箭完成的。
商业卫星的发射越来越密集,对商业火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商业火箭研发制造,支持火箭总装和航天发动机、液体火箭推进剂贮箱等关键部段研发制造,积极推进电动伺服系统、高可靠高密度功率模组技术在火箭制造领域产业化应用。
积极培育商业航天应用场景
培育商业航天应用场景
也是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一环
图源:起源太空科技
起源太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未来产业,是我国首家致力于太空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商业公司,已向太空成功发射航天器和太空望远镜。其中,“NEO-01太空采矿机器人”以及“仰望一号”太空天文望远镜,为中国乃至国际创造了多个“首次”,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在培育商业航天应用场景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3项任务。具体来看,包括聚焦拓展卫星通信、卫星宽带、手机直连、车路协同等通信场景开发,深化北斗卫星在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导航应用,推进卫星遥感和频谱监测技术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拓展卫星通信应用、深化北斗导航应用、推动卫星遥感应用。
下一步,南京将健全组织机制、完善政策配套、强化要素保障、夯实人才支撑,确保《行动计划》中的各项任务推进落实,着力构建以卫星通导遥应用为牵引、产业能级提升为导向、生态体系构建为核心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向空天谋发展,向空天要经济
南京向“天”而行
锚定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高地
不断加速前进
来源: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