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江苏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朱爱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介绍,并回答记者问。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4.2%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紧盯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深入实施制造强省“八大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会上,朱爱勋用一组数据印证江苏的制造实力。2023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4.66万亿元,占全国14.1%、全球4.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89.0,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9年全国第一。今年1-7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位居东部大省前列,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国工业经济稳增长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朱爱勋表示,江苏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聚焦群链协同,全面加强“1650”产业体系建设。二是聚焦锻长补短,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三是聚焦数智赋能,持续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四是聚焦壮企强企,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具体改革任务。下一步,江苏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为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挑大梁、走在前、做示范?
发布会上,朱爱勋进一步明确了江苏制造强省的行动路线图。他表示,江苏将从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培育未来产业、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群体六个方面重点发力。
作为制造大省,江苏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全的省份,目前已有10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国家级集群为引领,聚焦‘1650’产业体系,全力构建新能源等5个国际一流、物联网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培育方阵。”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黄萍介绍,要做好“四个强化”——强化顶层设计,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强化创新引领,1个集群布局1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数智赋能,“点”上打造若干转型标杆,“线”上协同推进链式改造,“面”上探索集群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强化生态构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向“新”而行,江苏制造的“质”胜之道
江苏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离不开制造业的持续转型。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江苏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用一组数据展现了这三年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截至7月末,全省累计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企业超5.1万家;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6万个;累计建设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8家、智能制造工厂32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5个,省智能制造工厂69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73个、智能制造车间3838个。他表示,下一步,江苏将研究出台新一轮的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概括起来就是“12345”,即实现一个目标、健全两个机制、深化三大行动、夯实四大基础、聚焦五个重点。
轻工、纺织、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是江苏传统优势产业,转型难度也大。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石晓鹏表示,江苏将以“六个一批”举措全力破局——围绕六大传统行业,免费巡诊一批(企业)、淘汰落后一批(生产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一批(焕新项目)、项目支持一批、金融服务一批(优质项目)、标杆引领一批,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不仅要让传统产业“发新芽”,还要让新兴产业“长成林”、让未来产业“快生根”,才能使产业之树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是重要驱动力量。池宇介绍,江苏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下一步,要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应用、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品,提升产业支撑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发力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多新动能。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围绕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星指出,江苏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构筑特色鲜明的低空制造业体系。二是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三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四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个一批”,助推企业站上创新“C位”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和关键所在。
今年,江苏省政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协议落实,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是关键。朱爱勋介绍,江苏将以“三个一批”举措,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树立一批创新示范标杆。持续深化“点-链-面”结合的三类创新载体建设,打造技术创新“头雁”阵列,引领带动行业内技术创新水平共同提升。
二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企业出题、企业答题”,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攻关联合体,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畅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发布《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争取更多企业创新成果纳入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目录。
在江苏,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不仅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拥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93家,市县两级服务中心覆盖面分别为92%、84%。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至今已配备服务专员1600多名,尤其是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配尽配”。
“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发布会上,朱爱勋提出了“提高度、拓广度、强精度、延深度”的“12字目标”,不断优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提高度”即提升服务高度,江苏正依托“数字工信”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一网四库三级机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四链融合的产业服务体系。
“拓广度”即拓宽服务广度,通过新设、重组等方式,健全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努力织密服务网络,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强精度”即提高服务精度,制定《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与发展指数测算体系》,引导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企业满意度。
“延深度”即延伸服务深度方面,深入开展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一月一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等活动,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