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寓意“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25公里的长江岸线、常泰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常泰铁路凸显着泰兴链接沪宁、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此交汇,上海大都市圈的扩容使泰兴获得更多协同发展的机会。
9月3日,泰兴市化工新材料与医药日化区域协同及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苏州相城国际研发社区举行。座谈会上,泰兴经济开发区(苏州)离岸创新中心、化工新材料中试共性转化平台揭牌成立。
站在创新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关口”,此次会议传达出泰兴市“以区域协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鲜明信号。
在每个重要时代节点,积极拥抱转型与跨越,以一脉相承之势谋求发展与未来是泰兴最鲜明的城市特质。
9月3日,泰兴市化工新材料与医药日化区域协同及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苏州相城国际研发社区举行。
图片来源:泰兴发布
座谈会上,泰兴经济开发区(苏州)离岸创新中心、化工新材料中试共性转化平台揭牌成立,将构建起“离岸孵化+在岸转化+飞地落地”接力创新模式,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创新生态。
图片来源:泰兴发布
期间,泰兴市长刘文荣在致辞中,区域协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泰兴经济开发区(苏州)离岸创新中心、化工新材料中试共性转化平台的揭牌成立为新的开端,泰兴将充分借力先进地区优势资源,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据了解,泰兴经济开发区(苏州)离岸创新中心将打造成集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人才引进、科技招商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和园区龙头企业入驻离岸创新中心开展项目孵化,促进研发成果到园区转化或产业化。化工新材料中试共性转化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推动优质项目高效转化、产业体系创新升级,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
泰兴经济开发区(苏州)离岸创新中心、化工新材料中试共性转化平台的揭牌成立是泰兴加快“载体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创新引擎”的生动实践。
深度链接优势创新资源,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伴随着越来越多科创资源的涌入和集聚,相信将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助力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事实上,创新历来都是泰兴的“最强音”。
从九天嫦娥“揽月”到地下中微子探测,从陆地高铁飞驰奔腾到海上“巨无霸”扬帆远航,背后都闪耀着“泰兴制造”的身影。
而一个现实是,步入新发展阶段,泰兴既存在科研力量不强、科研基础不佳的“先天不足”,又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攻关的迫切需求,如何破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泰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提及城市发展的问题和不足时,同样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新型工业化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任重道远这一问题。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只有找准发力点,破除“中梗阻”,才能弯道超越、换道领跑。
近年来,泰兴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强市战略,持之以恒育主体、强载体、优生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跑出领先身位。
以“院士经济”破题,泰兴探索形成了“院士+平台”、“院士+企业”、“院士+团队”的三种发展模式,借智突破瓶颈、借力转化孵育、借势引领发展。
在一次招商活动中,泰兴与新材料领域领军人李亚栋院士达成了项目落地协议,借机成功邀请李院士进一步深化合作,到泰兴成立新材料研究中心,构筑从应用基础研究到工艺技术开发、新材料产业化的综合性创新平台。目前,新材料研究中心成功孵化了夏禾科技的新型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材料项目,打破了“卡脖子”技术壁垒,高端产品每克售价达到1万元,可实现年销售50亿元、税收5.6亿元。
随着博特新材料公司的牵引,江苏博睿光电、江苏道成管业等企业相继落户,让泰兴收获了项目“葡萄串”。由国家“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何锦华教授创办的高导热陶瓷基板和KSF(新型高端荧光粉)项目成功孵化,达到“引进一家、带来一串”的效应。
得益于院士团队的加盟助阵,泰兴未来食品产业发生质变。目前,金征宇院士的新型替代蛋白食品项目、江南大学高敏杰教授的多梯度生物反应器项目等5个具有领先水平的中试项目成功落户,增添了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的发展成色。
近年来,泰兴通过“以才引才、以才荐才”方式,先后引进了18名院士,集聚了48名国家级人才、上万名各类高层次人才,“朋友圈”越拓越大,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连续4年获评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创新的关键变量正逐渐成为泰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