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感恩奋进” 镇江答卷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数说“感恩奋进” 镇江答卷

镇江地处江苏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东南接常州,西邻南京,北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镇江现辖丹阳、句容、扬中3个市,丹徒、京口、润州3个区和镇江经开区、镇江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2万人。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全市经济从落后到崛起,铸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丰碑;人民生活从贫穷到富裕,开辟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莅临镇江考察时对镇江深情寄语“镇江很有前途”,这一简洁而有力的话语,承接了这座城三千年的历史底蕴,开启着这座城蓬勃而广阔的光辉未来。十年来,镇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为不竭动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愿景,努力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奋力交好“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答卷。时间跨过十年,镇江“经济强”的动能加速激发,“百姓富”的基础持续夯实,“环境美”的底色愈发鲜亮,“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成效稳步攀升,镇江正加速跑起来、亮起来、强起来,努力让“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

图片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十年来,全市经济连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综合发展实力实现新跨越。2023年,全市经济总量由2013年的2659.07亿元提高到526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7%,分别快于全国、全省0.8、0.1个百分点。

人均GDP大幅提升。随着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人均GDP也得到大幅提升,由2013年的84145元增长到2023年的163273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9%。按照平均汇率折算,2023年人均GDP达到2.2万美元,已超过世界银行认定的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偏高水平。

地方财力显著增强。2013年镇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52亿元,2018年突破300亿元,2023年达到320.71亿元。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3.95亿元,年均增长6.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十年来,全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整体布局和增长结构都得到了有效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趋势。三次产业之比由2013年的4.2:52.6:43.3调整到2023年的3.2:47.6:49.2,三次产业结构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5.9%和52.2%。

图片

二、高效农业加快建设

以聚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14亿元,2023年达290.58亿元,年均增长4.0%。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13年不足80%到2023年超98%,10年间从“良”到“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续稳定在2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比由2013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23年的73%。十年来,全市形成以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拥有“两品一标”39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为72.5%。2023年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00家。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1个、农业产业强镇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个等一批“国”字荣誉,更为镇江农业产业发展增光添彩。

图片

三、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

锚定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四群八链”重点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到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202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825.78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6家,其中大中型企业237家。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2023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2242家,实现总产值3874.39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达66.5%。十年间,镇江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重点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高性能合金等10条产业链。全市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不断加快。2023年镇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36位,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689个,创建省级及以上各类“智改数转网联”示范试点项目744个。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70家,总数累计达1158家,全市入库培育企业数量近2000家。

图片

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培育服务业经济,服务业呈现稳步扩张的良好态势,逐步成为支撑和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13—202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1150.25亿元增长至2589.19亿元,年均增长7.3%,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9%,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23年达49.2%,高于第二产业1.6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由2013年的77.34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99.93万人,年均增长2.6%,平均每年增加就业人员2.5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0.5%,比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0%、9.0%和2.1%,比2013年分别提高0.6、4.5和0.7个百分点。

图片

五、消费市场稳定繁荣

消费市场的稳定运行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3年的740.9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481.74亿元,总量翻一番,年均增长7.2%,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一千亿元。近年来镇江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商业步行街、社区商业网络、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为依托,遍布城乡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一主四副中心”主城区商贸规划,即主城区以大市口、高铁站为双中心,副中心为大港、丹徒、南徐、丁卯,商业加速发展,时尚度不断提升。到2023年末,全市共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228家,拥有零售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商场、超市和市场35家。全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不断创造新场景、发展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全市2023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719家,创历史新高。举办全市首届电商直播大赛,曝光量超2700万;鱼跃、诺得、瑞祥、惠龙易通、谭木匠获评省级电商示范企业。长申超市成为全市首次应用数字人民币的商贸企业。

图片

六、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坚持用开放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持续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镇江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99.5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40.42亿美元,年均增长3.5%,其中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66.2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05.46亿美元,年均增长4.8%。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由71.3%提高至76.8%,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的比重由33.5%提高至58.7%。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镇江已拥有16个国际友好城市、20个国际友好交往城市,遍及5个大洲。积极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举办纪念赛珍珠诞辰130周年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目前与6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贸易往。2023年,镇江已连续举办六届国际低碳大会,低碳发展成为镇江国际交流和对外开放的城市新名片。

图片

七、交通邮电蓬勃发展

我市做强对外交通“大动脉”、做优区域交通“通勤圈”、做好城市交通“一张网”,持续提升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引领作用。2023年镇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增加值210亿元,比2013年增加78亿元。积极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在公路网方面不断优化提升等级结构,2023年全市公路总里程69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209公里,比2013年增加27公里;一级公路968公里,比2013年增加186公里。交通运输能力提升,货物周转量由2013年的1150959万吨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455305万吨公里,年均增长2.4%;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13年的15906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26692万吨,年均增长5.3%。2023年,346国道镇江城区段城市化改造工程、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段建成通车,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基本贯通,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邮电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全市电信业务总量从2013年的34149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83334万元,年均增长3.5%;电信业务收入从2013年的293454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54377万元,年均增长4.5%。202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390.51万户,比2013年增加44.02万户,年均增加4.9万户。邮政业务总量从2013年的32635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09158万元;邮政业务收入从2013年的3522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17198万元。2023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完成3458.6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3.09亿元。全市建制村建立“邮快合作”站点274个,覆盖率51.4%,推进农村邮路汽车投递工程,新增农村投递汽车82辆,农村投递汽车化率为82%。

图片

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统筹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发展向功能完善、品质提高、内涵提升转变。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3年的128平方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47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2013年的65.4%提高到2023年的80.7%。人均拥有园林绿地面积由2013年的23.3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30.2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2013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8.4平方米。城区日供水量由2013年的40.7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42.2万吨。城市公交事业迅速发展,城区公交运营车辆由2013年的1442辆增加到2023年的1538辆,运营路线由2013年的115条增加到2023年的143条,公交车运营线路网长度由2013年的2077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3117公里。近年来,镇江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围绕“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这一城市愿景,构筑“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市域总体格局,着力提高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集聚度,推动镇江城区向西、向南“双向”拓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和创新功能承载空间不断集聚,用地绩效显著提高。各类设施供给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均衡,宜居、韧性和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图片

九、科技创新积厚成势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镇江以建设“创新创业福地”为目标,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优化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授权数由2013年的9809件增长到2023年的15503件,年均增长4.7%。近五年来,累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500项、合作金额近10亿元,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提出并聚力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加快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科技创新资源。2023年,镇江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31位,R&D占比达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列全省第4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5家,有效期高企数达1429家,拥有省独角兽企业3家、省瞪羚企业47家、省科技上市培育计划企业81家。建设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院士工作站5个。

图片

十、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十年来,镇江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2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所,比2013年增加4所。在校学生总数、毕业生总数、招生总数、专任教师总数分别为59.76、12.21、14.59、3.24万人,分别比2013年增长67.0%、32.9%、58.1%、20.9%。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由2013年的49.7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6.87亿元,年均增长4.5%。2023年,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扬中市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认定。积极推进教育“双减”试点建设,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市共创成省优质园214所,在省优质园就读覆盖率达83.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优质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1.74%和91.62%,占比位于全省前列。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创成省智慧校园示范校20所,占比位居全省第一。

图片

十一、文体事业欣欣向荣

十年来,镇江坚守“为民服务”理念,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千家万户。自2013年以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先后创成江苏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建设先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网络化。镇江博物馆、市县(区)7家文化馆和7家图书馆均建成国家一级馆,56个镇(街道)全部建成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综合文化站,665个村(社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建镇江市非遗新馆,形成国家、省、市和辖市(区)四级非遗保护名录,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5名。十年来,镇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23年镇江市输送的运动员在世界大赛斩获2金1银1铜,亚洲比赛获2金2银2铜,全国比赛获16金12银8铜。镇江市运动员徐旭霞勇夺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象棋比赛公开组女子个人冠军。镇江新区航空体旅融合基地被认定为“2023年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镇江市世业洲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荣获2023年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图片

十二、医疗卫生增能升级

作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论断的策源地,镇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深入推进健康镇江建设,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2022年镇江市人均预期寿命首次突破80岁,和十年前相比明显提高。作为国家医改试点城市,镇江以健康战略统领卫生健康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十年来,镇江卫生机构数由2013年的897个增加到2023年的1235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由4.52张增加到5.63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由5.58人增加到7.81人。全市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基层门急诊占比在55%以上,60%的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得到有效管理,基本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十年来,镇江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推动医保改革成果落地见效,二级公立医院“国考”综合成绩列全省第一。

图片

十三、城乡居民增收致富

十年来,镇江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普通大众。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6327元增长到2023年的55565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748元增长到64602元,增长1.0倍,年均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876元增长到35466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2.06:1缩小至2023年的1.82:1。居民收入逐步增多,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40669元,比2013年增加20076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22230元,比2013年增加12380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023年全市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292.31亿元,是2013年的3倍,年均增长11.3%。

图片

十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发生变化,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从以“衣”、“食”为主的基本生存性消费,逐步向以“用”、“住”、“行”为代表的享受型消费转变。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985元,是2013年的2.1倍,年均增长7.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866元,是2013年的1.9倍,年均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576元,是2013年的2.4倍,年均增长9.3%。2023年,全市人均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4815元,是2013年的2倍;人均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5013元,是2013年的3倍。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是2013年的2.7倍,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是2013年的2.6倍。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3年的33.9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5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3年的53.7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64.1平方米。

图片

十五、“美丽镇江”成效显著

十年来,镇江坚持逐“绿”前行,积极实践,提交了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镇江答卷”。镇江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举办六届国际低碳大会;创成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绿色交通试点城市、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双碳”实践中勇当先行者、探路者、引领者。低碳试点十年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7.3%,PM2.5浓度下降50%,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9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和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三个同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比例保持100%,长江镇江段水质保持II类。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镇江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年来,镇江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云平台,扬中成为全国4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之一;全市公交车基本实现100%清洁化,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放眼镇江,十年来,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激荡交响,发展“等不起”“慢不得”,奋战“闲不了”“坐不住”,工地赶进度、企业拼生产、政府优营商环境、干部抓服务落实……经济发展热浪一浪接一浪,推进热潮一潮又一潮。新的征程上,镇江将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一总要求,年年有成,久久为功,聚创新之能、集人才之势,使产业筋骨更强劲、企业细胞更活跃、科创森林更茂盛,支撑着全市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镇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创造精彩。

来源:镇江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