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江苏
江苏 > 泰州 > 正文
站内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祥泰之州,淮东古邑,灵韵姜堰。这里,因水而生,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此汇聚,故又称“三水”。如今,这片“三水大地”上有着怎样的发展图景?

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6.55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55亿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49 元、31334 元,分别增长5.2%、8.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领先。今年上半年,姜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50亿元,可比增长6.5%,高于泰州0.7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二。

亮眼的发展数据背后是清晰的战略布局。

今日的姜堰紧扣“康养名城、活力姜堰”发展定位,坚持产业为先、城市为基、民生为本,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姜堰聚焦“1+4”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精密制造产业基地、长三角知名的疗愈康旅目的地、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公园城市、长三角幸福城市的生动样板。

正如姜堰区委书记孙靓靓所言:“时光里有奋斗的身影,姜堰奔跑在发展的春天里。”“时光里有无尽的热爱,姜堰生长在闪耀的梦想里。”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项目为王,产业向新

走进泰达纺织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智能化纺纱机高速运转,空中轨道上空管满纱有序进出,仅有寥寥数人在机器间穿梭,该工厂万锭用工仅为15人以内,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纺织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而泰达纺织踏上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实现各个环节“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

亦步亦新,姜堰区更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深度布局。

新能源汽车领域,深交所上市企业太平洋精锻的主导产品差速器锥齿轮,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今年,太平洋精锻投资30亿元,上马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向前道铝型材料的延伸。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开票销售30亿元、入库税收2亿元。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储能领域,双登集团主导产品通信后备电源具备宽温、高比能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国内市场占有率35%,排名第一。在工业电池后备领域,全球总量前三、中国第一。今年,双登集团投资10亿元,新上10GWh智慧储能系统集成生产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新增开票销售20亿元、入库税收9600万元。

姜堰在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半导体芯片等前沿领域亦是实力突出。苏中药业集团拥有各类生物生化药物180多个品种,年开票销售超过50亿元;数字鹰航空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楼灭火无人机已与全国多地消防部队达成战略意向,破解世界性高楼灭火难题;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的砷化镓晶圆制造企业,建成国内首条以IDM模式全产业链的VCSEL芯片生产线。

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还在纷至沓来。

1—6月,全区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471.9亿元,其中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9个,完成“三比一提升”新开工、新竣工分别为20个、13个。

同时,诺道管网、国民油井2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名录库,计划总投资106亿元的上海申能钠离子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制造项目成功签约落户,百亿级重大项目引进实现零的突破。

聚焦产业链高端化,姜堰区的工业根基愈发扎实。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1—6月,全区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39.43亿元、增长6%,工业投资154.4亿元、增长32.3%,新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利思德新材料成功挂牌新三板,蒋垛镇高性能新型耐火材料产业集群荣获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中来光电创成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双登集团入选首批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名单,华芯半导体荣获“融中2023-2024年度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领军企业”称号。

产业集群蓄力向新,重大项目汇聚成势。——姜堰区着实“拼”劲十足。

四链融合,提质增效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

今日的姜堰正全力在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上强化支撑。

一是建强载体平台,提升创新能级。建成“1+4+N”离岸创新网络,遴选入驻研发孵化项目20个、落地转化离岸项目5个。签约落户省产研院重大科创项目2个。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二是聚力科创主体,培育创新矩阵。上半年招引一般科创项目66个、重点科创项目3个,完成率全市第1。拟申报高企200家,每万家企业法人高企数达146家、全市第1。已申报省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省瞪羚企业4家。

三是完善合作机制,塑优创新生态。组织开展泰州(南京)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姜堰行”“堰归来”专家巡诊、姜堰特色产业产创融合“武汉行”等系列产学研活动,促成高质量产学研合作项目35个。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姜堰则在汇聚创新发展人才上用心用情。

首先,做实放大“乡贤+”文章。今年以来,乡贤主动返乡投资和引荐项目49个、总投资超260亿元。邀请清华、南大等高校15名乡贤专家返乡开展技术巡诊,与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18项。

其次,搭建人才服务机制平台。全年计划分类别、分层次组织开展政企恳谈会12期。迭代升级涉企人才新政,将市、区两级政策有效集成,强化育才、留才和社会化引才支持举措。创新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扎根奉献奖、人才项目“拨+投”等一系列综合改革措施,更大力度支持人才来姜发展。

同时,营造尊贤爱才良好风尚。制定实施《关于礼遇“堰归来”杰出人才的六条措施》。实施“三水安居”工程,加快推进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优购房建设和功能配套提升,全区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030套、在建424套。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过程中,资金链同样是姜堰区发力重点。

一是迭代升级奖补政策。出台《姜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区的政策意见》。上半年通过“苏科贷”发放贷款1.2亿元、增长180%,上争市科技创新积分奖补超4500万元。二是拓宽基金赋能产业路径。围绕“国资领投”“以投带引”,大力推进“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新模式。三是强化金融支撑保障。持续发挥普惠金融发展补偿基金作用,推动“小微贷”“苏农贷”“苏科贷”产品增量扩面。上争泰州市长三角专项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奖补资金2282万元。

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大势下,姜堰区得以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取得显著成效,更好实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目标。

活力姜堰,宜居宜业

康养名城,活力姜堰。在这里,无论是企业还是市民,皆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对于企业而言,这里是投资兴业的营商高地。今年以来,姜堰认真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政策意见、“营商环境3.0版”,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营商环境直通车、营商环境观察员”三项机制,全力用好“堰商汇”数智亲商一站式服务平台,落实好常态化挂联走访、月度政企恳谈、园区工作日等工作机制,全面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这片特色彰显的魅力宝地,“教育、旅游、生态好”成为“姜堰三宝”。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这里是教育之乡,自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近年来先后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融改实验区”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曾连续三年诞生省高考状元。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这里是旅游名城,现有国家5A景区1家、4A景区2家、3A景区2家,当前正聚焦建设溱湖湾,重点打造“渔作、窑韵、舟耕、古读”特色IP,推动全域旅游向2.0版跃升,全力跻身长三角知名康旅疗愈目的地。

这里是生态新城,围绕打造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公园城市,扎实推进美丽姜堰建设,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双水绕城,体育公园、口袋公园、线性公园星罗密布,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空气优良率达85%以上,位居“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江苏第二,漫步姜堰城乡,品味诗和远方,已成为打卡新时尚。

何以姜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颐养”是最真切的民生福祉。

眼下,姜堰致力打造长三角幸福城市的生动样板,让出行更顺心,南绕城快速化、姜高路竣工通车实现泰姜同城,扬泰机场、宁启城际以及在建的北沿江高铁打开交融四方、通达八面的格局。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同时,姜堰努力让养老更安心,实现城乡居保、老年人基础养老金、尊老金发放“三个全覆盖”,泰州最大的公建民营申丞溱湖养老院建成运营,中天护理院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单位,社区食堂乐老助浴、上门服务,15 分钟“堰上康养”服务圈,全方位守护幸福晚年。

此外,姜堰还让居住更舒心,加快城市微更新、微治理步伐,针灸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供给高品质住宅,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打造独具姜堰韵味、彰显现代气息的潮流时尚街区、公共文化街区、夜间经济街区。

泰州姜堰:康养名城,活力向“新”!

当下,秋高气爽,不妨畅游姜堰,泛舟湿地溱湖,漫步于星罗棋布的特色田园乡村,行走在“两河两路”的城市会客厅,寻找都市繁华中的诗意栖居。此刻,“会水会船绘姜堰、养生养福漾溱湖”有着真趣味,这座“药、医、养、食、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康养名城”有着真内涵。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