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之际|李多宽书法特辑 · 临古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正文
站内

会通之际|李多宽书法特辑 · 临古

图片

李多宽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顾问兼学术导师

会 通 之 际 · 李 多 宽 书 法

金 陵 临 古 特 辑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1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1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2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2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3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3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4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4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5

▲ 李多宽 | 临西周金文《散式盘》05

▲ 李多宽 | 临里耶秦简01

▲ 李多宽 | 临里耶秦简01

▲ 李多宽 | 临里耶秦简02

▲ 李多宽 | 临里耶秦简02

▲ 李多宽 | 临里耶秦简03

▲ 李多宽 | 临里耶秦简03

▲ 李多宽 | 临敦煌马圈湾汉简01

▲ 李多宽 | 临敦煌马圈湾汉简01

▲ 李多宽 | 临敦煌马圈湾汉简02

▲ 李多宽 | 临敦煌马圈湾汉简02

▲ 李多宽 | 临楼兰残纸文书《小人董奔帖》

▲ 李多宽 | 临楼兰残纸文书《小人董奔帖》

▲ 李多宽 | 临 [晋] 王羲之《丧乱帖》

▲ 李多宽 | 临 [晋] 王羲之《丧乱帖》

▲ 李多宽 | 临 [宋] 黄庭坚《诸上座贴》

▲ 李多宽 | 临 [宋] 黄庭坚《诸上座贴》

▲ 李多宽 | 临 [元] 鲜于枢《透光古镜歌》

▲ 李多宽 | 临 [元] 鲜于枢《透光古镜歌》

▲ 李多宽 | 临 [元]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 李多宽 | 临 [元]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会 通 之 际 · 李 多 宽 个 人 书 法 展

展 览 将 于 南 京 启 幕

敬 请 关 注 最 新 动 态

他在日理万机工作的情况下,每天这样写字。我看到他抄的经、手卷,我很吃惊!我曾把他的书法归纳为“雅、清、静、秀”。最后,我实际上感觉到他身上有一种,要加一个字——禅。他有一种天生的东西吸引人,透过他的书法的背后,他这个人的气质、性格、追求,通过他的字,看到他一种安静的心灵,有神灵在前的、虔诚的艺术家;而且,看到他,就看到他心灵的净土。

——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孙晓云

书法艺术最关键的不是在它的技法和成熟度,也不是在它的造型艺术有什么引人之处,重要的是它的气息——它的一种书卷气。书法艺术一般是追求古雅的艺术。古雅艺术首先要高古典雅,在李多宽先生的作品当中,能非常清楚地体现出古雅性。这种书卷气实际上和他的经历、学养和追求是分不开的。李多宽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的,所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非常地清楚,这决定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根溯源和对书法本质的追随。所以,他不是游离于表面的装腔作势来赢得社会的喝彩,更多的是自己默默地寻源。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来追寻的。就他的书法作品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亮点是对哲学的体悟和对文化的思考。

—— 著名文化学者、清华大学教授 言恭达

多宽生动的书法艺术世界中,“处平守静”的肃穆气象扑面而来,仿佛闻到“幽谷芝兰”的远香。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事所累,在一个无关乎利益的自在状态中,多宽将岁月磨砺和法度打磨在字里。笔墨与观念,形式与技法,都化解到逍遥的自在之外。“郊寒岛瘦”,暗香浮动,直入书家堂庑,自有一派字清人静、文雅干净的文人精神。得大自在的多宽,将人生寄托、生命感悟和文化坚守融入书法的魂魄之中,于是在世局相嬗替之际,他的洁身独守,弥漫着一种可贵的文化意绪。

—— 著名作家、 《当代》杂志原副主编 汪兆骞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