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13日晚7点,刀郎巡回演唱会“山歌响起的地方”在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开唱。极具辨识度的嗓音,多首全民传唱的爆款作品,集作词、作曲、原唱于一身,刀郎无疑是今年最具流量意义的音乐人。而南京也凭借成为继成都之后的第二站刀郎演唱会,成为当下热度最高的演艺之城。
但苏州与南京的“门票经济”之战,才刚刚开始。
11月15—24日,《陈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回演唱会苏州站》,将在苏州奥体中心连开6场。
12月14—29日,张学友全新个人第10次巡回演唱会《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将以连开8场的宏大规模,震撼苏城。
整个今年下半年,苏州审批通过的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共计24场,预计参加人次超50万。
然而,演唱会只是苏州大力发展的“门票经济”中的一个重点板块,苏州“盯上”的,是整个“门票经济”市场。近日,苏州市文广旅局、财政局、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体育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苏州市进一步促进文旅体联动丰富产品供给的意见》,10条政策中有半数是支持各类活动及演出的。
苏州为何看重“门票经济”?
“行走的GDP”
作为粉丝经济和文旅经济的重要载体,演唱会自带“流量”。“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的现象成为近年来文旅市场常态,所以演唱会被称为“行走的GDP”并非没有依据。但事实上,除了演唱会之外,许多大型公共文娱活动及演出、收费景区等,都是“门票经济”的一部分,都是“行走的GDP”。
将演出和大型文娱活动形容为 “行走的 GDP”,是因为它们对经济增长尤其是社会消费领域有着突出的推动作用。拿演唱会来说,它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群,这些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可以延伸连接到多个产业,带动周边产业产值增加。
摄影:冷文
例如,会拉动当地的餐饮消费,无论是在场内还是场外,观众都可能产生餐饮消费;促进酒店住宿行业的繁荣,吸引众多观众预订房间,尤其是在举办地附近的酒店常常一房难求,价格也可能上涨;增加交通出行需求,包括飞机、火车、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频次增加;推动旅游业发展,观众可能会顺便游览当地景点,购买旅游纪念品等。
“门票经济”拥有巨大的“延伸效应”,也就是除了门票收入之外,大量外地观众的涌入会带动当地的综合消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2023 年发布的数据,演唱会的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达到1:4.8,即门票花费 1 元,同期周边消费 4.8 元。周杰伦在海口举办的演唱会,短短4天内吸引了超15万人次的观众入场,带动海口旅游收入9.76亿元。
对比之下,苏州的市场数据不落下风。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许嵩在苏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的两场演唱会观演人数达到6.85万人次,其中90%为外地观众,这对于拉动周边载体客流量、营业额增长是显而易见的。时间再向前回溯一些,8月23日至25日,张杰在苏州市体育中心连唱三天,总计吸引了9万名乐迷,演唱会期间带动了周边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5亿元。今年5月,林俊杰在苏州奥体连唱两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45亿元,带来间接经济效益7.01亿元。
此外,一场大型活动的举办,涉及到策划、组织、安保、后勤等多个环节,这为相关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票务销售、现场工作人员、酒店服务人员、交通运营人员等。而“爆款”的大型活动,它本身就自带庞大流量,这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吸引来自各地的歌迷和观众,或不远千里来看一场展,都能够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向外界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活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对于本地市民群众而言,大型活动是他们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亦为人们提供一种集文化娱乐与社交于一体的机会,尤其受年轻人的喜爱。今年4 月周杰伦演唱会杭州站短短4天内,场内外人数超50万,杭州共接待外地游客472.2万人次,带动杭州文旅消费13.16亿元。五月天山西太原演唱会期间,太原当地提供免费接驳、免费饮水等服务,还延长了地铁运营时长,促进了当地旅游收入的增长。
激活“门票经济”
苏州《苏州市进一步促进文旅体联动丰富产品供给的意见》的具体举措共计10条,在支持各类活动及演出方面内容多达5条。
第一,支持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对主办单位以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每站次售票人数达 5 万人次的,按照每人次 15 元奖励;超 10 万人次的,超出部分每人次 20 元奖励。
第二,支持有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对市场化开展的较大影响力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不含职业联赛),观赛观众实际售票超 1 万人次,每人次 10 元奖励;若为国际级赛事(与国际体育组织签约,参赛国 6 个以上、世界排名前 100 名或知名选手至少 10 人参赛)奖励额度再上浮 30%。
第三,支持电竞赛事、动漫游戏、书展等大型活动:对举办国际或国内知名电竞赛事、动漫游戏展会及书展活动的主办单位予以奖励。电竞赛事重点场次和活动在苏州举办,观赛观众达 0.5 万人次,每人次 20 元奖励;动漫游戏展会展览面积不少于 2 万平方米,累计售票人数达 3 万人次,每人次 15 元奖励;书展展览面积不少于 2 万平方米,累计参观人数达 5 万人次且书籍销售收入达 5000 万元,每人次 10 元奖励。
第四,支持高品质优秀剧目文艺演出:对主办单位以市场化方式引进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院团优秀剧目,单个项目累计观演观众不低于 3000 人次,平均售票上座率达 90% 以上且票房不低于 100 万元,每人次 20 元一次性奖励。
第五,支持博物馆、美术馆举办高品质临、特展:对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临展、特展,累计观展观众达 10 万人次的,每人次 1 元奖励。
“看演出 来苏州”:重奖政策背后的苏州雄心
不难看出,“重奖”政策的背后,藏着苏州的雄心:
“看演出 来苏州”。
以“普通地级市”的身板,打造一张星光闪闪的文艺名片。就像以“普通地级市”的身板,创造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第六的经济奇迹那样,创造一个门票经济的奇迹。
这并非凭空设想,而是有着扎实的基础和稳步的推进。2023年,苏州演唱会的活跃程度就已位居全国第五。今年以来,苏州演出市场更加火爆,林俊杰、张杰、胡彦斌、李健、薛之谦、蔡健雅、汪苏泷、梁静茹、谭咏麟、许嵩等一大批歌手纷纷来苏州开唱,而且来一个“火”一个,不仅让明星们感受到了苏州市场的活力和后劲,更让苏州屡屡成为热搜、话题焦点,频频“出圈”。
为什么苏州适合举办演唱会,适合举办各类演出、体育赛事等大型公共活动?
这不得不说,苏州的“先天”底子太好了,拥有2500年建城史的苏州,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温婉优雅的江南气质又赋予她独特的地域魅力,还有如数家珍的各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如园林、昆曲、评弹等,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各类文化演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同时苏州这座城市本身便自带流量,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可以给来苏举办的任何一项大型活动独一无二的“文化加成”。
当我们说来苏州看演唱会,我们说的其实是来苏州“不仅仅”看演唱会。看演唱会只是行程的一部分,看演唱会的前后,在苏州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逛逛古城,看看书店,游游园林,“荡荡”观前街,在金鸡湖边吹吹风,在虎丘山上赏赏日月光影,在十全街上吃喝玩乐,或者打卡一众网红商场、菜场……
当我们说来苏州游或玩,我们说的其实是来苏州“不仅仅”只有游或玩。苏州本来就是一座文艺的城市,单拿演出市场来说,苏州不仅有代表传统文化的“三朵金花”昆曲、评弹、苏剧,还有更具现代感的“新三朵金花”苏州交响乐团、苏州芭蕾舞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保利大剧院等演艺载体几乎每天都有演出。每年上半年举行的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其间将有跨度长达1月余的获奖优秀剧目集中展演,下半年举行的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今年是第二届,展演时间为9月13日至23日),以及每年一届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都是相关剧目或戏曲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年度狂欢。
过足“戏影”“歌影”,在苏州,很容易。“看演出,来苏州”,同样很容易。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拥有高铁、高速公路及周边机场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和参与者快速到达苏州。而苏州市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也很完善,每个重要演出载体都有地铁直达,此外,苏州还积极推广智慧交通,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为大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看演出,来苏州”,体现苏州的雄心,也是苏州聚力打造的新的文化吸引力。但对比北京、上海等一线演出城市,以及南京这样的同省兄弟“对手”,苏州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据道略音乐产业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演唱会31场,而长三角城市中上海、杭州、南京分别有147场、56场、38场,均高过苏州。
但新的“赛程”已然开启,苏州“文旅体十条”政策发布,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在演出圈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如此大手笔地真金白银补贴相关机构,越赚钱,越重奖,苏州还是“先吃螃蟹”的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