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4淮安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本届金洽会坚持“政府搭台、产业创新、板块竞技”,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更加注重招引实效,吸引众多企业和各界人士考察了解、洽谈投资。
会上,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大卫与淮安市副市长张冲林代表校地签署科创“合伙人”协议。开幕式上,还签约8个基金“合伙人”项目、11个新业态新平台项目,“淮企小秘书”正式上线。此次签约的项目既聚焦投资体量大,也聚焦科技含量高,共签约项目98个,总投资1149亿元。
开幕式后,同步举办五场供应链创新链对接洽谈会、9个县区园区也将举办9场招商洽谈对接活动。
新时代新征程,淮安正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十年间,淮安的经济总量跨过三个千亿台阶、实现翻番;近3年GDP年平均增速7.1%,去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今年以来,淮安延续了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GDP2586.64亿元,同比增长7.1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如今,淮安更是围绕“十四五”规划中确立的“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重点打造“7+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面向未来,正如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所言,淮安是一座值得投资的城市,一座值得热爱的城市,一座值得信任的城市。
“枢纽经济”,汇聚向新动力
当下,“枢纽经济”正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的重量级“筹码”。
淮安自古就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冲,如今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节点城市,正以江苏省委大力“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为契机,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重要新增长极。
在淮投资兴业,不仅可以充分共享长三角齐全的产业配套资源、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还可以就近辐射华东地区广大消费市场,大幅降低物流、销售等成本。
这里交通优势凸显。淮安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现已建成“公铁水空管”高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网,正加快构建“123出行交通圈”,即1小时市域通勤、2小时畅行长三角、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得益于交融四面、通达八方的显著优势,淮安则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强磁场”。
近3年全市新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是“十三五”总量的2倍,去年平均每周新签约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新开工10个、新竣工8个。今年1-9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工业开票销售等指标均为全省第一。
不仅如此,淮安还立足江苏省、置身长三角、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在此融合。
淮安拥有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等8个国字号开放平台、3个国家级孵化器、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同时,依托22平方公里的科教产业园区,打造全市“创新之核”,全面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增长极和产教融合示范区。近3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增速17.4%。
淮安组建总规模8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10亿元的人才创投基金,持续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每年设立近3亿元的制造强市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和1亿元人才开发奖金,对企业研发、规模提升、技术改造、上市等系列成长阶段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优先提供实验与应用场景“首购首用”,加快构建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伴随“四链融合”的全速推进,淮安也将蝶变为战略意义、投资价值更为凸显的发展高地。
“绿色高地”,托举产业强市
当下,向绿又向新成为最美的淮安风景。
淮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气候宜人,境内1/4是水域、1/5是森林、1/10是湿地,拥有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国际重要湿地白马湖,被称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多年全省第一。
对淮安来说,生态是最大的资源,绿色是最大的底色。“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淮安有着生动的实践。近年来,“新三样”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有到优,逐渐发展成为全市优势特色产业。
淮安“7+3”先进制造业产业活力愈发可观可感。
如今,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成为三块千亿级的淮安产业“压舱石”。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淮安将依托现有优质资源,全面推进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检测等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高密度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以及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等,将淮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PCB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基地。
新能源产业方面,“十四五”期间,淮安将成为全省光伏电池集聚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淮安正加快发展异质结、钙钛矿、IBC(全背电极接触电池)等新一代光伏产品;因地制宜深入发展风电、氢能等细分领域,全力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特色发展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淮安正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积极招引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同时,化工新材料、金属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纤维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装备这五个五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绿色环保这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也在全速崛起。
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方面为例,淮安正扎实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宁淮绿色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以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为重点的嵌入式软件,前瞻布局6G等前沿领域平台软件,加快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淮安集聚了一批农业机器人、安防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等重点项目,加快布局通用计算框架、通用智能芯片、类脑智能算法等前沿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智能终端产品。
当下,数字经济时代大潮涌动,淮安已站在了时代前沿。
亲商诚意,赢得“信心满淮”
淮安用亲商富商的诚意赢得“信心满淮”。
从漂母一饭之恩、韩信一饭千金起,诚信就写入了淮安的城市基因。近年来,淮安更是把诚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坚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不开空头支票,真心实意为企解难,持续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满意度连续多年排名江苏省前列。
在每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淮安会邀请优秀企业家上主席台坐C位,今年又将清江浦开埠日7月5日定为“淮安企业家日”,并出台措施在权益保障、金融支持、生活服务等8个方面为企业家提供礼遇,在全社会营造“敬商、爱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如今,淮安正深入开展营商服务六项专项行动,一方面聚焦打造诚信政府,确保按时兑现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营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聚焦打造服务政府,开通12345企业服务通道,企业一吹哨、部门就报到;同时,大力推广信用监管等方式,大幅度减少多头、重复检查等问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让项目既能引进来,也留得下。
淮安实行重大产业项目专班服务、要素市级统筹保障机制,百亿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最短仅用时27天,不断刷新“淮安加速度”。在全国首推全市域全事项全流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真正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创新开展“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和“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的服务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全省最优,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占比全省第一。
良禽择木而栖。如今,在淮安这片热土上,优化营商环境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向前推进。
当下,淮安正持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工业用地价格,工商业用水、特种用水价格,制造业用工成本等,始终保持全省低位水平。口岸收费动态保持全省最低,通关整体时长全省最短,有力支撑重点企业降本增效。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相结合,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教育高地、区域医疗高地、区域消费中心,常态化开展涉企法律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获评“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市”称号,让在淮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和专家人才,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
结缘淮安、投资淮安、兴业淮安,这里是舒心的家园,是梦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