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村经济:盛泽纺织业绿色转型的资金流支撑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江村经济:盛泽纺织业绿色转型的资金流支撑

以今人的眼光回望,哪怕不说桑基鱼塘的源远流长,近代江南的纺织,就像费孝通《江村经济》中记述的蚕丝业,的确是朴素而精巧的循环经济。依据书中记述,百年前的吴江,人们用桑叶喂蚕,又把蚕当作桑树的肥料,中间所结出的蚕茧则用以缫丝。

百年来,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从农副业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增加了,所用人力减少了,但纺织也成为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源,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大量碳排放、快时尚产生垃圾等,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利益相关方采取了各种解决办法。

江南小镇。周平浪 图

江南小镇。周平浪 图

无论当下的ESG或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是欧盟的一揽子绿色新政,其要回应的正是伴随工业发展而来的系统性问题。从一些角度上看去,恰与百年前的江村精英迎接变革时的忧虑一致。这也揭示了当下绿色转型的本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支撑,构建绿色生态和友好的场景,改变线性经济的逻辑,形成更多循环经济的闭环。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对外部市场信号敏感、对内生产组织灵活的江南纺织集群,视为新一轮变革的现场,不妨称之为“新江村经济”。整个系统的变化,基于这一点而逐渐发生。如《江村经济》所说 :“改革者的主要目的是从技术上改进农村企业,但是对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变革,自然会引起其它诸方面的变化。这样的过程一旦开始,便会继续下去,直到整个系统完全重新改组为止。”

这轮变革之中,如何让资金流更好地向循环经济而行,既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又能分担成本和分散风险?

位于江浙沪交界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盛泽镇,自古是产地型专业市场,“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百十年前,江村的丝也会运到这里,制作成布料进而销售。现在更是发展出若干智能化的大型纺织商城。比如,中国东方市场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品商贸经营户7000余家,其中一大半背后就是盛泽的产地工厂,连续7年市场交易额突破千亿元。

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之下,盛泽的真丝丝绸生产也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 盛萱 图

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之下,盛泽的真丝丝绸生产也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 盛萱 图

盛泽1980年代向化纤长丝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之一,其化纤产品的品种、档次和质量实现飞跃,除盛虹、恒力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外,还有2500多家生产型企业,年产纺织品超250亿米。

与此同时,相比其他纺织产业集群,盛泽面对的环境压力更强,也有更多压力之下的探索尝试。因处于江苏与浙江边界河流上游,且2001年曾引发下游嘉兴王江泾村民自发筑坝抵制排污,进而开启两地协同治水。

实际上,资金流对循环经济的带动,正是在环境压力、市场信号和技术升级的相互作用之中,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十分务实和具体。以下内容以盛泽纺织业为例,对其绿色转型的尝试做了粗略梳理,希望为更多地方支持循环经济、绿色转型的资金运用提供借鉴。

纺织行业各环节都有科技创新潜力,且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一致

必须先说明纺织行业的特征,进而才能讲述如何促进循环。作为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源,纺织工业染整的排放严重,且属于高耗能行业,该行业对环境的意识尤其敏感。而中国首次明确提出“绿色纺织”概念,是在2003年的第三届中国纺织博览会。当时的世界纺织业正向中国转移,产业存在粗放型发展的趋势,需要向集约和精益方向调整。由此,中国纺织行业自身探索的发展方向,与国际社会对绿色和循环的要求是一致的。

另外,对外开放度高的中国纺织行业,对外部市场信息也尤其敏锐。2008 年起,社会责任体系就引起外贸企业重视。当时,许多国外买家在确定合作伙伴时,就会将企业生产环境、员工待遇等作为合作先决条件。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定的《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也是较早的行业社会责任体系。

如今,中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上仍然一枝独秀。而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对接国际社会的碳足迹等要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绿色发展的目标 ;《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和《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已发布,碳中和产品、碳中和工厂标准试点也已启动。

盛泽是长丝织造的重要生产基地。 盛萱 图

盛泽是长丝织造的重要生产基地。 盛萱 图

这类压力是动力,也是新的增长点。纺织品本身是变化最快、样式最多、结构差异和工艺差异变化极其复杂的一类商品。由此,从生物质纤维、再生纤维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到纺丝、织造、染整等加工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再到引领绿色潮流的品牌商对接,纺织产业链条的前中后端,都在不断发生各种创新,正契合绿色转型、循环经济等内在要求,且与《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提到“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一致。

从材料方面看,从纺织向化工延伸,能发展出诸多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新材料和工艺,比如用于高端产品的碳纤维,又比如利用负碳技术而来的碳捕集纤维,等等。就此,该环节已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性质。

加工生产方面,以目前的工业机器人,难以做到对柔性的布料妥善处理,因此该环节仍属劳动密集型。如何在此取得突破,正是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倘若机器人最终能够处理柔性面料,意味着离未来工厂更进一步,相关碳足迹与环境足迹等更易计算。而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无疑也能为更多智能工厂场景带来解决方案。同时,运用植物性的染剂等,也可减轻甚至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而在消费品牌方面,用回收塑料制作纤维,纺织行业已推进十多年,如今甚至可追溯制作衣服的塑料是从哪片大洋回收的。更容易被消费者信任。随着绿色消费潮流的演进,比如在滑雪、登山、长跑等户外运动方面,需要运用易干、抗菌的功能性织物,消费者也会更认同生态自然的理念,这类生态纺织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就能更好地与消费者的认同接轨,也不断拓展出新的品类。

由此,对纺织业而言,绿色发展与技术升级几乎同步。相应的资金支持,无论来自企业内部或其他利益相关方,都亦可视为面向循环经济的引导。

经济下行期, 小企业需要在转型之中存活下来

如今盛泽已有不少企业,因绿色转型而在市场中获益。盛泽近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仍连创历史新高,其纺织服装出口比例也在全国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其中,主打户外运动产品的江苏罗曼罗兰集团户外新材有限公司,出口比例高达90%,由于开发了海洋再生产品、可降解面料和生物基面料,2020年开始,在销售额平稳的状态下,每年订单利润增长超过40%。而吴江汉通纺织有限公司,接下意大利客户的再生丝环保面料订单并完成之后,发现对方可以把用这一面料制作的风衣卖到一两万元,于是将所有产线都转为生产环保产品,同时继续应客户要求共同开发新品,生意已然忙不过来。又比如,盛泽的京奕集团有全球一流的涡流纺特种纱线生产基地,相比传统设备,涡流纺生产效率提高了25倍,用工、能耗、占地、污染均大幅下降,该企业借此与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不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升级需要很大成本,叠加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因素,往往难以下定决心,进行绿色转型。

在合作应对风险方面,盛泽本地企业也有诸多经验。盛泽经历过以生产白坯布为主、产业附加值低的阶段。尤其在2008年,此前刚因入世而经历一轮扩张,又因金融危机导致资金面骤然收紧。为解决盛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2009年4月,盛泽成立了苏州舜商担保公司,由商会会员自发组织而来。共19名成员认缴出资额 3550万元,尤其是为基本面较好、一时经营失误或帮助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债务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会员企业进行担保。另外,2009 年时,吴江丝绸集团还曾与中信银行盛泽支行推出“仓单质押”业务,令中小企业可以用白坯布、涤纶长丝等质押获取贷款。

2015年,面对“大气十条”、“水十条”等压力,盛泽的2500家企业中有32家倒闭。因其贷款由200多家周边企业互相担保,一度造成银企关系紧张。最终金融机构通过深入了解情况,与其中不少经历了转型升级、实际正在走上坡路的企业,又建立了新的支持关系。

当下遇到类似情况,问题解决起来就顺畅得多。纺织行业存在淡旺季,通常会形成一定欠款周期。而在这一经济下行周期里,赊销方式普遍存在,不少订单从月结延长至三个月以上,更有甚者超过半年。借由此前累积的相应数据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与苏州农商银行联动,推出兼具“行政引导”和“金融激励”的支持方案“碳信融”,将纺织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绿色产品认证、节能技改、数字化管理水平等纳入评估指标,形成引导绿色转型的行动方案,以此便能向应收账款增多、急需补充流动资金的企业及时和有效地提供贷款。

另外,对于纺织业的转型,苏州农商银行和盛泽镇政府合作立项“纺织行业低碳转型及金融创新指南”项目,推出“五个一”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建立核算方法、搭建数据平台、设定评价标准、实施技术指南、创设金融产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对接 300 余家纺织类企业,挂钩碳排放表现信贷资金超5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约30万从业人员的盛泽纺织产业集群,也是全国首个发布最低工资指导线的产业集群。根据该镇纺织行业 2023 年主要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纺丝工、卷绕工、保全工等10个主要工种的工资,需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6%。既是与国际社会对ESG 的要求接轨,也是在经济下行期提供更多抱团取暖的信心。当然,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更取决于盛泽纺织业的现状和愿景。

以下重点介绍盛泽纺织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几个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一:排污权

如今,绍兴柯桥轻纺市场的很多贸易商户,都是从盛泽拿货,或以盛泽的坯布为原料加工成品。对比不难发现,之所以盛泽未能很好地发展印染,是因为太湖的环境压力,而绍兴柯桥则位于临海,有利于污水治理。

换个角度看,这也正是为日后盛泽的绿色发展蓄能。更直接的原因,要追溯到2001年11月22日,嘉兴王江泾3000多农民自发组织的“零点行动”。据当地媒体报道,1993年以来,盛泽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放到嘉兴北部水域,对当地渔业资源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王江泾镇直接经济损失达 5000 多万元以上,间接损失难以估计。2001年更造成三万多亩鱼塘养殖绝收。政府协调收效甚微,数千名当地农民于是准备了数百条船和八台推土机,将当地一条大河截断,阻拦来自盛泽方向的污水。

此事引起时任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经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两天两夜协调,二省就嘉兴市与江苏盛泽边界的水污染纠纷达成协调意见。2001年12月8日,拦河坝拆除,嘉兴和苏州两地开启共同治水之路。此后,两地有关部门联合现场办公,查处多起印染企业私设排污暗管、超标排污事件。十多年来,水质有过几次污染反弹,但总体得到有效处置。到了2011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要求建立上下游补偿机制,为江浙边界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两地也设置了“联合河长”,定期联合巡河,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上报协调和处理。

盛泽的河水。 盛萱 图

盛泽的河水。 盛萱 图

由于深感环境容量的限制,嘉兴和吴江正是最早进行排污权试点的地方。堵不如疏。相关方面希望,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让现有企业愿意为治污投入可负担的资金。资料显示,在“零点行动”后,盛泽的印染企业按照各企业排污量大小,出资建设了7家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厂产权不明晰,排污企业不去开动,污染仍时有发生。2004年,吴江着手对印染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产权剥离,成立市场化的“盛泽水处理发展公司”,对镇区7座污水处理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在委托中介机构,对镇区7座污水处理厂的资产和排污权价格作出评估后,得出总资产为1.8亿元,每吨印染废水排污权价格为1000元。据此,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向镇区27家印染企业出售“排污权”,以每天排放12.5万吨印染废水计算,一次性核定“有偿排污权”总价值1.2亿元。根据每家印染企业每天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废水量规模,分别计算出排污企业购买排污权的资金。在此基础上,用 27 家企业共同拥有的价值1.8亿元的7座污水处理厂的资产,分别置换各个企业的排污权,资产剩余部分则入股。由此,排污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大为增强,在减少废水排放量和削减排污浓度上动脑筋,还请来“增效减污”专家改造生产过程。

2008年,根据修订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最先以化学需氧量(COD)进行,印染企业开展COD有偿使用,其价格为2500-4000元/吨。在市场倒逼下,盛泽印染企业在其后一年中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300多项,年减少废水排放量1200万吨。2017 年,《江苏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吴江区则启动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分类工作,实施差别化排污权有偿使用。

2020年,《江苏省排污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以促进排污权优化配置,令企业更重视环境资源。2021年,盛泽一家纺织印染企业,向苏州市生态环境局递交了《排污权抵押登记书》,该局按规定办理了排污权抵押登记手续。随后,苏州农商银行向该企业发放1200万元排污权抵押组合贷款,贷款期限一年。这就是首笔超千万元排污权抵押贷款,排污权在其中作为担保的必要条件。

现阶段,发展和环境仍然构成一对矛盾。因此,使企业逐渐理解,“排污权”是一种重要的资产,这是运用市场力量、引导资金投入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但仅止于此还不够。比如,国际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要求,到了追溯供应链的层面。在这方面,由于以往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大企业占据了比较强的优势。

资金来源二:大公司的带动

大企业在盛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转制之时,就有初步的工业基础。这也构成了“苏南模式”的基底。

以世界500强之一的盛虹集团为例,它起家于印染,走向涤纶长丝生产,成为盛泽纺织的龙头企业之一,继而发展为主营业务包括石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化纤的巨头公司,在再生聚酯纤维、高端新材料等方面成为领军企业。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和引进技术人才,将绿色产品和工艺创新落实到操作层面,比如沼气回收再利用、厂区凝液收集、建成行业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 - 绿色甲醇 - 新能源材料”的负碳产业链等。

由盛虹牵头组建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2019年6月25日正式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批复,组建的全国第13 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位于盛泽镇。

由盛虹牵头组建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2019年6月25日正式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批复,组建的全国第13 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位于盛泽镇。

实际上,这也是日积月累而来,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比如,盛虹集团成立了盛泽的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完成了功能性纤维相关的课题研究,并应用于实际业务。比如,在2013年,其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4.8亿元,只获得10 余个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其投入产出比较小,不是一般中小企业能够承受的。而从新产品研发到进入市场,又要经过一年多时间。

但是,由上市公司东方盛虹近年财报可见,多年来,其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投入金额仍不断上涨,其在可持续发展经营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创新提高了毛利率,令营业成本降低,高利润业务增加。而经由绿色创新技术生产的低碳乃至负碳产品,也吸引具有相应认同的客户与消费者,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成为中国首家成功发行绿色短期融资券的民营企业。

如今,对盛泽的纺织业而言,盛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 2024 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建设推进,由盛虹控股集团投入 24.58 亿元启动。该产业园2013年前实际已在筹备。本是为了更好地消除污染,一度却由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的规定,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印染企业,该产业园的建设被搁置。直至2024年才完成总规报批、用地报批等工作,继而推进建设。盛虹的印染厂将整体搬迁至产业园区,采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构建绿色工厂。镇政府承诺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审批流程加速、劳动力资源与电力供应的保障,以及金融方面的支持等。

资金来源三:补贴技术升级,搭建时尚平台

如前所述,纺织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故而大大小小的纺织产业集群分布在全国各地。从“绸都”称号中走来的盛泽镇,是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全国试点共建的210个集群之一。

作为传统深厚的专业型市场,无论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还是与流行时尚接轨乃至引领,盛泽都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就生产设备来说,2002年1月,盛泽先后有30 位农民企业家组团,向日本丰田自动织机株式会社采购3500台、交易额7亿元人民币的织机,这在世界织机采购史上创下纪录。到了2003年,盛泽纺机市场开业,国际机械制造商纷纷在此设站。2006年5月,28家吴江民营纺织骨干企业又联手向意大利企业采购2850台舒美特喷气织机,总交易额达8亿人民币。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减少的排污指标,加上这类采购的示范效应,多年来,当地纺织企业的技术改进和更新设备的需求强烈。国内外纺机企业自然要与盛泽这一纺织产业集群建立联系,而盛泽本地机械产业也得到发展。盛泽的纺机展成为当地重要会展活动。盛泽镇由此持续深化与国际顶级设备商的合作,其邻近地区企业也会前来洽谈采购。针对本地企业采购这类技改设备,盛泽镇政府也会提供一定奖励补贴。比如,2018年,盛泽镇对纺织企业进行了差异化发展扶持 :凡是购置两类能降低能耗、水耗的先进设备的企业,项目竣工投产并经验收后,给予购入设备实际价格(扣除退税款)3%奖励,每家企业限额不超过100万元。另外,运用这两类设备的新建项目有新征用地的,土地挂牌价最低可按评估价格八折执行,但不得低于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另外,还有针对使用环保染浆染料的鼓励。盛泽镇财政会根据产业升级目标和财力状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资金,包括智能化生产设备技术改造投入、节能技改、清洁生产、节约原煤,等等。每项资金在几十万元。

相比真金白银的补贴,在流行时尚方面,搭建平台的逻辑更为适用。盛泽2015年举办首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如今已举办第七届。每届均有几百家企业的几千份产品参评,其中优秀者则会得到奖项认可。

在展会上以区域品牌出现的“盛泽织造”。

在展会上以区域品牌出现的“盛泽织造”。

近年来,“盛泽织造”区域品牌,也在联合盛泽面料企业,发布相应面料时装的可持续流行趋势,结合多种织造工艺和时装设计等,使当地原产面料、可持续面料企业能够尽可能在价值链的前端被品牌商和消费者看到,获得更大的议价能力。同时也通过企业间科技、绿色发展以及时尚资源的结合,完善企业之间的创新生态系统。

但对盛泽而言,还有诸多中小企业。出于成本和商业保密的考虑,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条“纺丝 - 织造 - 后加工”的供应链,但少有供应链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盛泽纺织集群正是由无数这类供应链组成,若要更好地对接海内外市场,围绕碳标签的数据共享必不可少,尤需做好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创新,这也有利于自下而上地形成韧性和创新氛围。当然,这些工作还得逐步推进,除了与创意产业链接之外,还需要进行面料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令更多企业能够借此把自己的产品向全世界表述清楚。

由此不难理解,盛泽镇之所以要在 2021 年发布纺织产业集群碳中和愿景,努力创建中国产业区域气候治理的最佳实践,力争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零碳纺织产业集群,启动“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纺织产业气候创新行动项目”,并在2022年发布《盛泽纺织行业双碳目标创新行动规划报告》和《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区白皮书》,既是为了响应“双碳”目标,也是要让当地企业获得更大的品牌价值,让后端面向绿色和循环的生产环节被更多看到,并形成有效的连接,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