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城市……无锡,这片富饶的鱼米之乡,早已超越了因太湖三白而遐迩闻名的往昔,如今正以“物联网之都”的时代光芒照亮世界。
11月11日,为期三天的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即将在无锡拉开帷幕,并以“泛在感知,智能物联”的全新主题点亮太湖之畔。十五年涟漪成浪潮,无锡物联网产业从“首航”走向“领航”,并以超4500亿的产业规模在世界物联网版图上烙下了鲜明的“太湖印记”。而今,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要求,更是走出了一条物联网融合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空天地一体化等未来产业的璀璨“新”路。
十五年崛起一座“智慧之城”
千亿级规模产业,足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轨迹。数千亿级规模产业,便可实实在在兑换出“世界物联网看中国,中国物联网看无锡”的举世赞誉。
在无锡,物联网是第一大产业集群。2023年,物联网全口径产业规模4511.6亿元、同比增长13.2%,省内领先,全国排行前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跨越了15个春秋的创新不止、久久为功。
时光回溯,早在2009年,我国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国务院批复无锡成立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彼时,无锡只有几十家物联网企业。
十五年驰而不息,无锡物联网产业始终保持先发优势,用众多“首个”回馈时代。产业规模持续突飞猛进。2012年、2016年、2022年,无锡物联网集群规模先后突破千亿、两千亿、四千亿大关。目前,全市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超35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上市企业83家。
十五年间,示范区从发轫起步到加速崛起,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模式创新、领域应用倒逼技术进步、生态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独特发展路径,为我国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贡献“无锡样本”。
当下,无锡正聚焦“一感两网”(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三大主攻领域,持续夯实以高新区(新吴区)为核心,锡山区、经济开发区、滨湖区等地区为重点的“一核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各大板块各有侧重,其中,新吴区主攻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以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中电海康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无锡(国家)软件园等主要载体;锡山区主攻车联网;滨湖区主攻信息安全;无锡经开区主攻智能网联汽车和工业互联网。
全域发力,多点布局,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创新底色愈发浓郁。
如今,无锡汇聚相关创新载体近200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7.36%,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打造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20余个。2019年以来,物联网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15项,年均授权发明专利2000多件,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研制生产、异构感知融合、物联网终端安全防护等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牵头或参与制订国际17项、国家标准近百项,其中有“物联网宪法”之称的体系架构标准对引领全球标准生态意义重大。
步入2024年,无锡物联网实力再度刷新。
国内领先的IDC解决方案服务及边缘计算服务提供商云工场科技于今年6月于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2024年无锡首家港股上市公司;航天新气象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海澜智云、雪浪数制、华景传感等10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航天新气象、雪浪数制等链主企业8家;美新、华润微再度荣获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高新区连续三年位列中国MEMS产业发展与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第三。
今时今日,物联网已经走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聚光灯下,担负着制造强国建设的重任。而站在舞台“C位”的,正是无锡这颗太湖明珠。
世界盛会,再启“新”程
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实力,无锡“物联网之都”的美誉都实至名归。而在不久之后的11月11日,这座物联网“领头羊”城市将迎来一场世界级盛会,集中展示物联网领域的突出成果,并以此为契机,将这座大放异彩的“智慧之城”推向更高发展能级。
至今,物博会累计参与国家和地区超50个,参会和观展的人数突破110万人,签约和带动落地的重大项目近1000项,新增物联网领域投资额超3000亿元。业界负有盛名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物联网展也已与物博会正式签约建立“双展联动”伙伴关系,无锡物联网对外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以物联网产业筑基,向新质生产力跃迁,本届物博会将在内涵深化上迈上一个台阶。
届时,观众不仅可以饱览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感两网”重点领域的最新成果,还能见证无锡在物联网赋能未来产业方面的广泛实践。占地超过35000平方米的展区预计将迎来超过300家参展企业;多场技术方案交流大会及产业上下游对接会上,将有超过1000项重点制造业企业对接需求现场张榜,寻求共赢机遇。
开幕式当日下午,大会子活动之一——2024中国(无锡)智能传感器创新发展大会就颇为值得关注,同时也是展示无锡传感器产业实力的重要窗口。在无锡这片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去年全市智能传感器核心营业收入286.7亿元、同比增长8.8%,且基本覆盖研发、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条。无锡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惯性导航系统、超低功耗无线倾角传感器、光通信无源芯片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这同样是无锡决胜未来产业的重要底气。
如今,无锡已初步具备支撑未来产业培育的底层传感器基础,特别是在超精密转台、惯性导航单元等方面有较好的技术储备。北微传感的惯导系统、智驰华芯的气体流量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成熟运用,可作为低空经济整机设备本地配套。迈德威视、信捷电气、微视传感的工业相机已应用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为向人形机器人视觉感知延伸奠定了基础。
事关“未来”,如此的创新力量更是可观可感。
本届物博会将会集中展现以物联网核心技术为基础赋能在人形机器人、深海深地空天、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领域新赛道的创新应用。届时,属于无锡物联网的“未来感”一触可达。
2024,向“未来”进发!
事实上,这样智联万物的“未来感”早已渗透到无锡城市的方方面面,甚至就在你我身边。
早上出门上班,手机上收到信息:未来2小时内,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量可达50毫米。开车行驶在路上,导航软件提前告知:前方发生拥堵,300米路段需耗时7分钟。这些我们早已习惯的预知场景,背后就是强大的算力提供基础支撑。
谁的算力越强大,谁未来发展的“天际线”越高。在梁溪科技城,就有这样一个“神算子”。无锡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一期100P上线运行,二期在建300P,将扩容至400P。100P算力的计算能力,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台式计算机的速度和水平。再形象一些,如果在20万颗天体的星空图中要定位某个星体,在算力不足的情况下,耗时可能超过100天,如果拥有100P算力,定位星体所需时间只需100秒。
随着ChatGPT的走红,人工智能成为当下的热议话题。如今,梁溪区已拥有百度在全国落地的首个私有化区域部署的大模型创新中心。由此,“文生图”“文生视频”等AI智能技术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其他区县的物联网发展成果同样精彩。
从滨湖区走出,航天新气象的传感器产品惊艳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航天新气象是目前国内唯一“空天地海”一体化综合性气象探测仪器装备及服务提供商,很多硬核新科技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还填补了国内山地冰雪运动精细化预报技术和产品的空白。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国内外都处在“飞奔”的状态,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也已开启了“打工生涯”。前不久,来自无锡经开区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戴上工牌,在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极氪5G智慧工厂“上岗”实训,全流程执行和对外展示料箱搬运任务。
在经开区,街头巷尾的无人巴士更是直接标明无锡这座“物联网之都”的强大魅力。一辆外观炫酷的巴士车,大小不足常见公交车的一半,平稳地行驶在路面上。透过车窗定睛一瞧,车内既没有驾驶位和方向盘,也没有油门和刹车。遍布全车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就是车辆的“眼睛”,能够360度监测周围路况,做出自动判断。
从“一感两网”走向“泛在感知”,“智能物联”的愿景在无锡一触即达。全自动的人形机器人在车间穿梭,抓取货物;配有大气监测设备的出租车传输着实时的环境质量数据;“文心一言”等AI产品成为办公日常……在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新场景中,太湖之畔的“智慧之城”正走入明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