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扬州又成了热门城市。
11月17日,以“追梦来扬 州到爱才”为主题的2024“绿扬金凤”人才周,在扬州会议中心开幕。开幕式上,焦庆标为聘任的扬州人才发展战略顾问代表发放聘书及“绿扬金凤”城市礼遇卡。现场还发布了扬州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城市建设项目。
之后的几天里扬州还将组织开展13场主题活动和9场科技镇长团“产业强链行动”暨“揭榜挂帅”助企对接“1+13+9”活动,涵盖人才交流、人才引进、人才服务、成果转化等,以向外界展现对于人才的无限诚意,扬州也希望通过各种形式搭建更优创新平台,转化更多创新成果,营造更好创新生态,汇聚更多创新人才。
历史上扬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气名望,曾让大部分城市可望而不可即。《旧唐书》讲“天下文士,半集维扬”,到了千年之后仍然不遑多让。
一、
都说“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安顿不了灵魂”,不过有很多城市,环境美压力小,住得起吃得爽,这样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格外高。
扬州就是这样的城市。
就在“绿扬金凤”人才周的几天前,《中国新闻周刊》在京发布了《2024活力之城文旅指数报告》,扬州凭借其卓越的文旅表现、蓬勃的创新活力和强大的人才吸引力,与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等城市一同入选“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
为什么会是扬州?原因有很多。
近几年,扬州的消费数据极为亮眼,休闲露营节、美容美发节、冰火美食节、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轮番登场,数百场促消费活动相继举办,近4000万元惠民券陆续发放,约40家品牌首店纷纷入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连续十数月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扬州送出了史上最大力度的“人才礼包”——驻宁高校大学生一年内免费乘坐203条公交线路;44家景点免费游;14个青年人才驿站最长免费住3个月;6个指定体育场馆篮球、羽毛球等免费玩;8处饭店餐费打折、38间店铺购物优惠等等,极大增加了扬州的美誉度。
而且,作为南京都市圈的一员,扬州与南京本就关系紧密,当下宁扬城际加速建设,扬州即将融入南京“半小时都市圈”,同时扬州承接南京产业转移,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的互通,也是未来都市圈发展的题中之义。
此外,扬州全力打造的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六大主导产业,为年轻人提供了不错的发展机遇,宜居宜业的城市也对大学生也很有吸引力。不到1.5万元的房屋均价,清秀婉约的瘦西湖,名扬天下的淮扬美食,“非遗”级别的搓澡服务……扬州的一切都让人心生向往。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
二、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线城市因为经济更繁荣,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平均工资也更高,形成人才虹吸效应已经持续多年。但经过多年产业布局,二、三线城市已渐渐有了和一线城市争夺人才的底气。
扬州就是如此。
今年3月,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市长潘国强率领的扬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合肥、杭州、湖州、苏州、无锡五个城市,学习借鉴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园区规划、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好理念、好经验、好做法。
用当地媒体的话说,这是“全市开展的一次思想解放之行、交流合作之行、奋起直追之行”。
在总结交流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强调,要增强“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实际举措。
不难体味从中透露出的对于发展紧迫感,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扬州市委书记就曾在全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上提出“大干三五年,奋力过万亿”,也是在同期,扬州将全市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调整成120%,又一次性推出10只产业基金。
在倾尽全力下,扬州先后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获评“独角兽企业新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51%,地区生产总值10年连跨5个千亿元台阶。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扬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列全省第1,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列全省第2。
这样的背景下,招揽人才无疑是扬州发展的关键一环。
扬州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围绕支持“613”产业发展,制定服务数字经济、航空产业、国有企业等领域专项人才政策,市级人才工程予以重点倾斜,围绕各地特色产业组建科技镇长团,跨市举办产业人才对接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工程和人才支撑。“95后”人才吸引力位列全国第33位、留才率”连续2年全省第1。
扬州还抢抓海外引才“窗口期”,大力招引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海外人才来扬创业。聚焦招引“613”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领军人才,连续15年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市县投入超10亿元,吸引包括院士在内的3321名高层次人才来扬创新创业,助力各类人才在扬州施展抱负、成就梦想。
换个角度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相互成就,是扬州最大的发展看点。
根据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摆在首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按照最新部署,扬州要统筹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瞄准薄弱环节、做大产业总量,着力引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而高端人才的集聚,也将成为扬州向万亿城市迈进的最大底气。
三、
在“绿扬金凤”人才周开幕式现场,主办方还进行了人才公寓集中投用仪式,这也是向外界最大程度上展现出一座城市的诚意。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扬州按照“连片成规模、服务上档次”要求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努力建好青年人才来扬“第一站”。仅今年以来,全市就已累计筹集建设15094套人才公寓。
“装得下青春,容得下梦想”。这也是扬州引才诚意的缩影——找准扬州在全国人才雁阵格局中的定位,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城市活力的青年人才和引领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人才,提供最优环境和最佳服务,全心全意打造人才友好城市。
比如,围绕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包括300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1亿元天使人才投资基金、3亿元天使科创基金、4亿元天使成长基金、产业科创贷、人才金融卡和人才金融路演的“6+1”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扶持体系,助力人才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再如,设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深化“一线两码两卡”人才服务体系,确保到2025年建成5.35万套。
围绕企业家人才。设立“绿扬金凤计划”民企人才专项,企业给高薪,人才即可得资助。建立科技商学院、青年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绿扬同心·青蓝接力”促进计划、“创新大讲堂”等培训体系,助力企业家成长成功。
围绕青年人才。以“十万青年来扬州”为统领,出台“青年人才20条”,推出“四免两优”大学生“青享码”。“走出去”赴香港、南京、北京举办“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南京-扬州”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推介会和“扬州人才校园日”“请进来”开展万名大生看扬州、百名博士扬州实践、扬高校大学生市情体验、南京高校学子扬州行系列活动。今年全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预计达3万人,连续4年保持10%以上增长。
这两年扬州人才数量的激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人才理念——要想实现经济上的更大发展,要想让实验室发挥更大作用,都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推动。换而言之,人才新政的推行,体现出其实也是扬州对于城市发展的深刻认知。
经由此次人才节,扬州让人们看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深厚潜力,扬州也正使出“十八般武艺”提供人才创新创业舞台,成为众多人才实现梦想的乐土。未来,扬州将继续在政策的落实落地上下功夫,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发挥才干、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