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长三角文旅休闲度假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常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抢占人文经济发展新赛道,抢抓“音乐经济”风口,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以打造“青春乐都”城市IP为抓手,把“演出+旅游”“音乐+旅游”作为城市破圈的黄金突破点,加快构建以演艺演出等新业态新场景为代表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全方位激活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旅游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友好型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常州加快发展“音乐+旅游”业态,2023年全市累计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超1.8万场次,同比2019年增长18%。截至目前,举办太湖湾音乐节、新龙音乐节、潮流文化艺术周、薛之谦、凤凰传奇、蔡依林、时代少年团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36场次,总计吸引乐迷超120万人次,火爆的人气让周边各大酒店实现连日满房,交通、餐饮、零售等业绩也创下历史新高,累计带动周边景点、酒店、交通等综合消费近100亿元,打响“青春乐都”城市IP。
政策先行,重塑城市IP形象。演艺市场的爆火,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23年4月,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组织举办单场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音乐活动等演出的主体,每场给予演出营业收入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此项奖补政策出台,加速推动了常州市户外音乐节规模的持续扩大,加速孕育本土户外音乐节品牌,促使户外音乐节衍生品类型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升。通过政府引导,城市形象与户外音乐节品牌气质不断融合,“青春乐都”城市IP跃然而出。据大麦平台和灯塔专业版数据,常州位列2023年“全国音乐节票房”和“音乐节想看用户城市”两个榜单第一。其中太湖湾音乐节屡次刷新由自己保持的单届音乐节票房纪录,2024年“五一”假期第八届太湖湾音乐节票房收入达8600万,总体营收破亿元。
多方借力,整合城市营销资源。共同打造新消费场景。常州与新能源企业携手,联合举办音乐节、汽车展览等系列活动,打造集文化、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新消费场景。开展多场景、多渠道产品互推。依托本地主力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营销推广渠道,对购买主力新能源品牌汽车的消费者发放文旅消费补贴,开展“龙年游龙城,理想生活季”文旅促消费活动,实现“新能源之都”与“青春乐都”携手并进。聚焦主要客源市场实施“引客入常”计划,借力“‘水韵江苏•这里夜最美’璀璨夏夜”“常州文化旅游节”等文旅节事,高密度宣推“青春乐都”城市IP,促进异地游客占比、目的地停留时间、游客人均花费等质量指标明显提升,以高人气、高口碑文旅品牌提升城市核心吸引力。
做精品牌,激活城市最强引力。全域布局,持续打响太湖湾、奥体中心、新龙等音乐节(演唱会)品牌,培育金坛长荡湖、溧阳天目湖等新兴音乐节胜地,打造纵跨南北、联动各区的乐都格局。不断激活城市氛围,除了嗨唱不断的各大音乐节、演唱会,淹城遗址上的古风潮乐、古运河畔吟唱的吴侬软语、常州文化广场野生演唱会等各种音乐形式轮番上演,充分整合市场主体、专业院团、群文团队等,积极构建集音乐节、演唱会、Livehouse、脱口秀、沉浸式演出、艺术市集等于一体的音乐特色休闲业态,为目标市场客群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独特体验,发挥其拉动城市综合消费的“1+1>2”效应,让“青春乐都”发展后劲更加余韵悠长。全链融合,加快推动音乐节与交通、会展、旅游、商业等业态融合,延伸音乐文旅产业价值链。潮流音乐节连续2年绑定“潮流艺术展”,乐迷(游客)人均停留天数超3天,释放更深层次消费潜力。推动常州本地观光休憩、研学采风、演艺交流、风俗体验等文旅项目植入大型文娱演出,变“流量”为“留量”。2024年3月23—24日,常州新龙nuts音乐节和长荡湖芒禾音乐节同步开启,两天四场音乐节共计吸引乐迷近8万人。4月20—21日,凤凰传奇“吉祥如意”2024演唱会首站在常州举办,两天累计超过7万乐迷入场观演,全网“常州+凤凰传奇”话题量破百亿。8月16—17日,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常州站成功举办,总计吸引乐迷近14.4万人、创历史新高,全网总曝光量134亿,持续点燃“青春乐都”城市IP。
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标国内一流演艺集聚区,加快布局音乐演出、沉浸演艺等新赛道,持续完善以主力阵地为龙头,辐射景区、街区、商区的演艺空间体系,为演出演艺市场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旅游景区、城市街区、文博场馆等活化空间利用,涌现“野生音乐会”“半园•珍珠塔”等富有年轻态、时尚感的爆款产品,太湖湾音乐节、新龙芒禾音乐节、潮流文化艺术周等大型演出强力带动城市综合消费,全方位彰显“青春乐都”的开放、包容与活力。
坚持“专班抓总、条块协同”统筹机制。强化全市文旅重大活动沟通协调,组建由市、辖市区、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与市公安、网信、城管、交通、应急、消防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各辖市区推出“服务专员”等创新举措,初步构建起纵横一体、常态高效的工作模式。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制定出台《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市级协作工作方案》,围绕风险研判、舆情监控、协同监管和应急处置等重点任务,合力提升大型演出活动管理服务水平,共同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坚持“线上加速、线下加密”管理机制。推行集约化、保姆式审批服务,开辟演出活动绿色审批通道,为市场主体一对一提供精准指导,实现市本级演出审批“一日办结”,今年以来累计完成营业性演出审批529件,演出场次达11422场次,审批数同比增长43.8%。强化营业性演出全过程监管,制定大型演出活动规范管理24条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大型演出活动现场监管,压实演出举办单位主体责任,强化营业性演出市场执法办案,对演出内容、票务经营、演员组织、现场管理等进行全流程把控,切实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秩序。
坚持“快速响应、全面宠客”服务机制。优化大型演出活动投诉流程,深化“文旅+12345”联动模式,实现“一般工单当日办结,紧急工单即时处理”,确保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大型演出活动投诉办结率达到100%。苦练城市文旅服务“内功”,完善全域公共交通免费乘坐、旅游直通车、免费接驳车等交通网络系统,搭建“常享游数字地图”等线上即时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演出活动与枢纽节点及公交地铁的衔接,以有温度、见情怀的服务,全面提升消费者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