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抵达苏州,开启访华之旅。期间,李显龙多次对苏州工业园区做出积极评价和衷心赞美。
他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年来,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成为新中高质量合作的成功实践和金字招牌,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中方越来越多地发挥主导作用,最终成为高级合作伙伴。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和想象力推进项目,使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期望。”
那么,在三十周年节点造访,李显龙眼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到底是什么模样?而迈向下一个三十年的园区,又将如何乘着国家开放大潮擘画发展“新”画卷?
李显龙点赞!三十年三个“万亿”
在李显龙担任总理的20年间,他累计访华15次。此次访华则是李显龙自今年5月卸任新加坡总理以来首次出访中国,而第一站就来到了苏州,充分说明李显龙对苏州工业园区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园区的成功不仅反映出两国的成长,更让人看到新中合作如何随着彼此的发展开枝散叶。”
李显龙十分赞赏苏州工业园区的开放态度,并表示这对新加坡也是一种正向的价值。“苏州工业园区将展示中国对世界的持续开放和对投资者的欢迎。”
对比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洼地”,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当得起“非凡”二字?
走在时代浪潮发展的最前沿,需要极具创新的闯劲和韧劲。这里是中国首个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拿下的独创和首创不胜枚举,更在最“前沿”产业上攀登不止。30年时间,实现了3个“超万亿”的瞩目成绩,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连续8年摘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第一,以占苏州市3.2%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市15%的地区生产总值。
30年后的今天,这里拥有创新型企业超9000家,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园区内不仅有博世、艾默生、安德鲁等世界500强企业,而且有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桑田科学岛等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了大院大所37家、中外名校33所。
这里还是闻之心向往、来了不想走的诗意栖居、“梦中情城”。去邻里中心买菜、去苏州中心Shopping、去金鸡湖畔Ctiy Walk、去斜塘老街感受生活气息……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步履不停,让人在这片土地上既可以栖息心灵,又能触摸未来。
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邻里中心”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截至目前,苏州邻里中心在运营项目达到了23个,其中19个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紧靠着地标建筑东方之门,有一座苏州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苏州中心,开业至今,累计客流量约3.7亿人次。在这里,璀璨的灯火、熙攘的人群,演绎属于当代江南的富庶与繁华。而园区依然在涌入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休闲广场以及地标级商业综合体,包括金鸡湖右岸的园区的活力提升工程,“飞翔”雕塑、当代美术馆、“苏州之眼”摩天轮等城市新地标陆续亮相,“中环”广场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开门迎客。
这就是被李显龙“点赞”的苏州工业园区!一代又一代园区人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先进经验从借鉴到内化、再到自主输出的发展历程。“苏州工业园区为新加坡‘赢得了国际信誉,也帮助我们在中国树立了良好声誉,为我们打开了许多大门’。”李显龙说道。
打造世界聚合力的开放园区
眺望苏州工业园区下一个30年的发展,必须从国家政策和期许中找到“生长因子”。最近,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这是苏州工业园区而立之年再次承担起新时期国家战略使命赋予的新任务。
《若干措施》明确,今后5年内,将聚焦扩大制度型开放,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探索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苏州工业园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将聚焦行政体制改革,推动苏州工业园区持续释放开发区体制机制活力。
然而眺望更长的时间跨度,《若干措施》中的若干核心性、长久性的目标方向是不会变的,这几个目标方向就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发区治理样板。
开放,也是《若干措施》的两大核心关键词之一。开放型经济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外资总部是园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作为全省外资总部机构最集聚、总部业态最丰富、总部贡献最突出、总部运营最活跃的区域,园区已成功跻身全省首个且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
望向未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放”之路怎么走?《若干措施》给出的答案很明确:双向开放;目标也很明确:世界聚合力。
《若干措施》赋予园区更多对外开放压力测试任务和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功能,支持园区深化中新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要素能力和参与全球经济技术竞争合作能力。这意味着,园区将以更高程度的开放,抢抓新一轮发展新机遇。
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协同创新发展、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全面深化中新合作。其中,在提升园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方面,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国内领先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分拨中心等功能机构。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全球企业海外总部设立在苏州,亦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研发、销售、分拨中心。
只有更多的全球企业、研发机构富集于此,苏州工业园区才能形成“世界聚合力”,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一以贯之的持续建设经营,才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聚合力,成为全球开放经济版图中的一个“枢纽”级的存在。
而另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是“双向”的开放,因此既有“聚合”,也有“扩散”,即支持推动区内企业“走出去”。正如《若干措施》提到,要深化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发挥园区内新加坡国际商务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等平台作用,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合作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11月25日举行的中新双向投资洽谈会暨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项目签约活动上,10个中国企业赴新加坡投资设立海外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项目,包括思必驰科技新加坡海外总部、九识智能新加坡运营中心等;此外,企查查与华侨银行集团战略合作项目等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企业间的合作项目同期发布。
“此次,企查查在新加坡设立项目,是公司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区域布局。我们希望助力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走好‘出海’第一步。也希望依托这一平台,让全球资本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看好中国企业。”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杨京说。
科创&产业高地:重要影响力、全球竞争力
科创,是《若干措施》给出的另一个园区发展大方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首先是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动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等先进技术平台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桑田科学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一批海外离岸创新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重大创新平台及桑田科学岛,是苏州当前在着力打造的“创新航母”,推动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任。苏州实验室围绕“战略性产品、战略性产业、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重大材料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强化战略性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前沿材料的突破,打造材料领域大科学装置和AI计算设计平台,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工作,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实验室。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核酸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抗体等生物药重点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培及生态营造等方面主动出击,构建协同开放创新网络,集中力量攻关 “卡脖子” 问题。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重点打造材料生长创新、测试分析与服役评价、器件工艺与封装、模块设计与集成应用四大硬平台,以及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大软平台,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统筹全国优势力量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提供源头技术供给,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而桑田科学岛作为江苏第一个科学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与东侧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和北侧苏州实验室形成桑田科学岛 “十字双轴” 核心节点。中新生命科学园也位于桑田科学岛核心地带,将规划基础设施、研发中试载体等功能片区,打造连接中国和全球的生命科学创新平台。
除了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若干措施》中还包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度、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建设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国际人才走廊”,在流动性便利、放权式管理、贡献性奖励上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制度体系。
这些重大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紧紧围绕生物医药、尖端材料领域展开,主要原因是其背后依托着苏州在这两个强大的产业基础,先进材料领域是苏州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而生物医药则是苏州倾力培育支持的“一号产业”,对其未来寄予厚望。而在创新成果上,这两个产业板块也是目前最富集的领域,而苏州工业园区则是苏州乃至整个江苏省创新成果最富集的区域。
《若干措施》在专门针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作了战略部署。
打造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苏州生物医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纳米新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允许苏州工业园区遴选1—2家企业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在园区设立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建设未来产业创新试验区,前瞻布局细胞和基因治疗、先进半导体技术及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和中国软件名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鼓励以云服务方式整合智算算力资源。
园区完全有信心,在这些领域未来可能诞生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展望未来三十年,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必将如同一棵参天巨树,枝繁叶茂,直插云霄。我们可以合理畅想一下,在半导体材料领域,苏州园区有能力跻身全球顶尖的研发与应用高地;生物技术方面,园区有望引领一场全球性的健康革命,在基因编辑技术、个性化医疗、新型药物等方面为全球患者带去希望的曙光。
适时扩区:做大“开发区治理样板”
《若干措施》赋予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区建设及城市发展方面的重大使命,建设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发区治理样板。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允许苏州工业园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且有利于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创新经济形态、完善城市功能环境、丰富人文体验的前提下,对已开发建设的经营性用地需调整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等的,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后,可按程序调整规划条件,如涉及修改详细规划的,应按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推动苏淀沪城际铁路接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并与上海机场联络线贯通运营。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允许对苏州工业园区实行差异化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国家政策框架内积极探索适应开发区发展实际的人事和薪酬管理制度。根据改革创新需要,加强园区机构编制资源保障。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根据发展需要和国土空间规划适时扩区。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政府债券,支持园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建设。
《若干措施》里面提了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词组:适时扩区。亦即未来的苏州工业园区将不仅仅只有278平方千米的范围,而是扩大范围,超越278平方千米。
辖区范围扩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合并周边区域,辖区连续、成片;还有一种是以“飞地”形式,合并不相邻区域,形成新的“分区”。
苏州工业园区将以哪种形式扩容?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消息传出。如果是第一种形式,苏州工业园区较有可能合并的街镇级区域有吴中区的甪直镇、郭巷街道,甚至不排除区县级的大合并,形成一个土地规模翻倍的“大园区”。
而如果以“飞地”形式扩区,园区较有可能合并的是分别与相城、常熟共同开发的两块“市内飞地”——苏相合作区和中新昆承湖园区。同时,仍然不排除更大区域范围的“飞地”园区,比如苏相合作区和中新昆承湖园区各自的相邻板块。
一个超越278平方千米的“大园区”令人期待,一个走向下一个三十年的“大园区”更加令人期待。随着通苏嘉甬高铁和苏州东站的开工建设、苏淀沪城际铁路的提上日程,苏州工业园区一举打通南北大通道,并与上海之间更“近”更紧密,其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枢纽”性质更加凸显,产业辐射力更加喷薄,创新带动力更加澎湃,城市吸引力更加强劲。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极往知来,行则将至。为庆祝园区“30周岁”而修建的右岸标志性景观雕塑《飞翔》与湖西岸的《圆融》隔水相望,象征苏州工业园区历经30年建设,其状若飞翔,却刚展羽翼;其腾势而起,前方则是无垠空天。
30年倏忽而往,新的30年已然在途。坐落在历史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交织羁绊的最前沿,苏州工业园区从最初8平方千米的启动区,到80平方千米中新合作区,到278平方公里行政区,再到未来的超越278平方千米的“大园区”,探路而行、逐光腾飞,照亮城市发展的特色路径,映射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深度缩影,向世界展现开发区发展典范和治理样板,蓝图绘就,未来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