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全国前列,南京开始“抢跑”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目标全国前列,南京开始“抢跑”

Bwyehtqpfd1732709660173.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85058

据南报网消息,为进一步响应国家、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机遇,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11月26日下午,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行动计划》。

着眼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市产业发展需要,《行动计划》提出聚力打造“1+N+1”整机体系。前一个“1”表示打造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依托工业机器人国内“链主”地位和品牌领先优势,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TOP5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N”表示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聚焦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解读:去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直接带动今年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元年。

按照发展“时间表”: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放在区域层面来看,长三角是国内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市场应用比例最高的区域,机器人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上海是国内最早研发机器人的主要城市之一,2023年工业机器人产值249.02亿元,产量约6.6万台,位居全国前列。上海以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也争相出台政策,扶持省内重点城市抢占第一风口。

今年4月发布的《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苏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成应用高地。到2027年,江苏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领到的任务是,以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为重点方向,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标杆城市及产业集聚区,发挥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据当地报道,整机方面,南京埃斯顿自1993年落户江宁开发区以来,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成长为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的自主品牌,20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8%。其所孵化的埃斯顿酷卓,更是在不久前成为了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个直投项目。

事实上,作为GDP十强城市“守门员”,今年以来,南京不断面临追兵的挑战。“对比同处长三角的合肥、杭州等省会城市,南京承担风险的勇气和集中精力干大事的魄力不够。”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曾指出,面对天津、宁波、青岛、无锡等追兵,南京要站稳GDP十强,仅靠过去稳妥、保守的发展思路恐怕不行,要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向“新”出发,立足自身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优势,南京提出总体目标:到2026年,南京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经营主体加速集聚,产业竞争力更加提升;“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