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这个“蘑”范村,“小木耳”撑起“大产业”
江苏
江苏 > 徐州 > 丰县 > 正文

丰县这个“蘑”范村,“小木耳”撑起“大产业”

冬春养菌,春夏育耳。眼下,正值毛木耳种植的高峰期,在徐州丰县凤城街道刘李三村菌包车间热火朝天……当地依托做大做优菌菇产业,不仅托起了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同时推动了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刘李三村菌包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的生产线上正有条不紊地忙碌。装菌袋、高温杀菌等各环节有序衔接,这里已经从手工作坊转变为自动化菌包生产的工厂,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的提升。

通过引进菌包机械化生产线,基料搅拌、装袋、灭菌等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因此提高了数十倍。按照统一菌包供应、统一技术培训、免费技术指导以及产品供销服务的模式,为食用菌种植户解决了前期投入成本大、技术难度高的难题,从而辐射带动了一大批食用菌种植经营主体,日产量达到15万余袋。

在刘李三村的食用菌大棚内,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消毒、拆袋、接菌、系袋——每个步骤都井然有序地进行。工人们手法娴熟,彼此间配合默契。据了解,接菌是决定毛木耳出耳率的关键步骤之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为菌包放入菌种,并迅速封口。这些密封好的菌包随后被放入恒温保持在25-26℃的黑暗、干燥环境的制菌室中,进行发菌。

“今年种植了45万袋的毛木耳。现在正是接菌种植期,明年2月份,会把这些毛木耳菌包放到种植大棚,并进行菌包打孔。到了4月份就可以采收,效益非常好。”刘李三村毛木耳种植户李宗权说道。

“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木耳虽小,却能让村民增收致富。每年种植和采收期,刘李三村村民以及周边群众都会参与到木耳菌包的打孔、吊袋、采摘、晾晒等工作,让村民能够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过来,因为离家近,挣点零花钱。”家住附近的村民李桂芹谈及如今的好日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截至目前,凤城街道已涌现出刘李三、张寨、果园、李大庄、大堤口、海子崖等11个行政村及部分社区的自然村种植毛木耳。据悉,村民种植的毛木耳已达1.2亿袋,拥有3192个标准大棚。

近年来,凤城街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毛木耳、羊肚菌、草菇、竹荪、沙耳等菌类。同时,不断采取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就近务工等方式,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实群众的“钱袋子”,让农户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来源:今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