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人类非遗项目。其中,江苏南京秦淮灯会、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无锡泰伯庙会等均在其中。
南京有句老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在南京,每年春节最热闹的莫过于逛灯会。春节期间,夫子庙一带人山人海,都是来看灯会的人。
早在南朝时期,南京就举办传统元宵灯会,出现过“灯火满市井”的壮观场景,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到了明朝,朱元璋倡导元宵灯节活动,把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为10天,鼎盛时期,灯彩品种达300多种之多。自明代伊始的“秦淮灯火(彩)甲天下”之美誉,一直影响至今。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而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年画集聚于苏州桃花坞大街区域,故得“桃花坞年画”之名,系中国五大木版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齐名,并称“南桃北柳”。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方法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继承了明代一版一色的套印方法,保留了一整套从木版雕刻到套色印刷的技艺流程。年画作品兼用着色和彩色套版,从构思创稿到完成,需经过画稿、刻版和套印三道主要工序,有的还需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形式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题材多样,包括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等。代表作品有《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姑苏万年桥》《山塘普济桥》《百子图》《一团和气》《瑞阳喜庆》和《花开富贵》等。
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代表作名录,保护单位为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截至目前,桃花坞木版年画除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之外,还有市级保护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苏州市桃坞中心小学校、姑苏区乔麦版画工作室4家。区级保护单位:姑苏区一满文化创意工作室1家 。
为了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苏州一直致力于非遗新秀的培育,把其作为加强传承梯队建设、壮大传承队伍的重要内容。2024年11月,苏州市非遗办申报的“非遗+青年”——苏州青年非遗新秀发展培养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的无锡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2014年“泰伯庙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乡间流传有“正月初九拜泰伯,稻谷多收一二百”的民谣。
泰伯庙会起源于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在历经社会变迁后,逐渐发展成为融祭祀仪式、民俗巡游、非遗展演、农贸集市、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间集会活动。庙会现场会有舞龙灯、踩高跷、抖空竹等民俗表演和民俗巡游,2024年巡游队伍中还新增了“春日宴”汉服队、“旗美锦瑟”旗袍队等。
除了庙会巡游,2024年泰伯庙会还安排了蔡阿水羊肉、钱氏古法酒酿、梅里水生面、茅塘桥猪头肉等地方美食,同时汇聚了各地的特色美食。
泰伯庙会期间,海内外游人可以相聚无锡梅里古镇,围观民俗巡游活动,逛非遗摊位,品尝特色小吃,品味浓浓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