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企观察|沙钢集团:钢铁巨擘的长盛之路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正文
站内

苏企观察|沙钢集团:钢铁巨擘的长盛之路

12月4日,2024江苏营业收入百强企业、制造业百强企业、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新鲜出炉。恒力集团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位居2024江苏营业收入百强企业榜的前三强,三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17.37亿元、5288.25亿元和2777.98亿元。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舞台上,沙钢稳居“百强”榜单前列。那么,沙钢究竟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稳步前行、屡创佳绩?

战略拓展:全球布局与资源整合

多年来,沙钢始终积极投身于全球钢铁市场的开拓与布局,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行动,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扩张和产业链的优化整合。

2001年,沙钢斥资16 亿元并购霍施钢铁,成功打通了上游钢坯原材料的供应渠道,显著提升了自身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掌控力与稳定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了 2003 年,沙钢更是做出了一项震撼业界的重大决策 ——被称为 “世纪大搬迁”的战略行动。沙钢斥资150亿元,将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位于多特蒙德市的钢铁企业整体购入,并精心组织将其搬迁至长江之滨。通过此次搬迁与整合,沙钢的产能得到了质的提升,技术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为其在国际钢铁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为有利的地位。

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沙钢的战略布局步伐从未停歇。

2006 年,沙钢成功收购江苏淮钢集团 80% 的股权,进一步拓展了在国内市场的业务版图与产品线覆盖范围;

2007 年,沙钢跨省将河南安阳永兴钢铁纳入旗下,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市场份额;

2008 年,沙钢又顺利收购常州鑫瑞特钢 51%的股份,持续丰富产品结构;

2010 年,沙钢控股无锡锡兴钢铁,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

通过这一系列有条不紊且富有战略远见的并购重组行动,沙钢的整体产能稳步攀升至 3500万吨,产品线得到了全方位的完善与拓展,产业链条在上下游的协同与整合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在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稳占一席之地。

绿色引领: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

当下,沙钢愈发认识到绿色发展对于企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多年来,沙钢累计投入超过 100 亿元的巨额资金,全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环保设施体系。

在废气处理这一关键环保领域,沙钢积极引入并自主优化大型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设备。这一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环保成效: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降低了 90% 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幅度约达 85%,颗粒物排放浓度更是被严格控制在远低于国家标准的水平。

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数据来看,在过去的五年间,沙钢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因沙钢在废气处理方面的不懈努力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优良天数比例提升了 10 个百分点。

在废渣循环利用方面,沙钢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沙钢每年产生的约 500万吨废渣,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高达 95% 以上的综合利用率。

这些积极实践,不仅减轻了环境压力,同时还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生动地诠释了沙钢 “质量第一、信誉至上、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企业宗旨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机融合。

创新赋能:技术升级与文化培育的合力

沙钢还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每年将营业收入的 5% 以上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同时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在技术创新探索中,沙钢成功研发出新一代转炉炼钢技术。这使得炼钢时间大幅缩短了约 20%,吨钢能耗显著降低了 15% 左右,为企业在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带来了显著的优势,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创新领域,沙钢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沙钢精心研发的高强度汽车用钢,强度相较于普通汽车用钢提升了30% 以上,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竞争力。

而在这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背后,沙钢所倡导的 “勇于创新、不断登攀” 的企业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沙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理念与实践。沙钢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活动中来。无论是身处生产一线的基层技术工人,还是专注于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要他们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想法、建议或方案,都能够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

期间,机修总厂改善团队集思广益,自制“多功能转盘”装置可同时安装三把钻头,通过旋转转盘选择钻头,避免重复移动机床尾座、拆装钻头,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原料烧结厂课题改善团队成员自制双绞笼绞刀防转动装置,牢牢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炼铁厂课题改善团队将煤气冷凝水引入浊水池,成功实现了“旧水新用”,补水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来自一线的创新“金点子”正变成企业发展、产业振兴的“美美与共”。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