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梁平|郁钧剑南艺授课:为民族唱法摇旗呐喊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特稿·梁平|郁钧剑南艺授课:为民族唱法摇旗呐喊

如果说中国歌坛有才子,非著名歌唱家郁钧剑莫属,他属于那种“张口有旋律,举手皆风景”的人,音乐、诗文、书法、绘画等均有建树,曾是霸屏的顶流。

60岁时,他卸下盔甲,思考更多——以往的经验和模式是否还适用?他开始重新建构人生。

具体讲,就是从舞台转向讲台,应邀担任了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创办了“郁钧剑民族声乐高研班”和“北京公益教室”,同时被国内外多所高校聘任为客座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致力于培养乐坛新人。

郁钧剑教授讲课现场

郁钧剑教授讲课现场

迄今为止,“高研班”举办了5届,“公益教室”开办了9年,共有近千名“学生”在此中受益。这些学生中,先后有33人读博,3人进站博士后,并有14人获得过国家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民族唱法金钟奖,12人获得国家文旅部“全国声乐展演”优秀人才称号。其余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各专业团体的歌唱演员;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师;以及各地声乐培训机构的组织者。他们已成为当今民族歌坛的佼佼者,年轻一代的中坚力量。

其实,围绕郁钧剑的流量,从来没有滞缓过。

12月13日下午,他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讲授《民族唱法的现状以及应有的独立性格》,该院师生以及从上海、安徽等地和江苏省内纷至沓来的音乐人坐满全场。

郁钧剑教授

郁钧剑教授

南艺党委书记俞锋、副校长吕少卿,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晓泉、院长王晓俊热情欢迎郁教授到校授课。开讲前,吕少卿介绍了郁教授的艺术成就。他说:“郁教授作为一位资深的声乐专家,在民族声乐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讲述内容将涵盖民族声乐技巧、歌唱表演艺术以及音乐教育等多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技巧到情感,全方位地为我们展示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希望大家珍惜这次讲座的机会,用心去聆听去学习,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歌唱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艺术修养。”

身着深色中式外衣,脚穿老式圆口布鞋的郁教授,一副教书先生模样。他虽已68岁,但传道授业解惑的气场仍十分强大。他登台坐定先道身世,告诉大家他的祖籍系江苏南通,母亲是南京人。他来南艺就是回到家乡,尤其和同道们交流,心情非常愉悦。

一席暖心的话语,赢得数次掌声如潮,现场热度骤增。他内心的笃定,将受众的情绪化为己用。

郁钧剑刚上台时,学生献花一束放置讲台,他笑着感谢这份礼遇,示意不用放在台上。眼神中流露出的是“自己人还客气啥”的意思,引来全场会心的笑声。

王竞雯同学演唱

王竞雯同学演唱

郁教授讲课,不用PPT,也没有课件,只带着一个纸质笔记本登台,大纲归纳其中。但3个小时的讲座,笔记本自始至终没有打开过,所讲内容烂熟于心。

他用自己职业生涯的得与失,诠释“如何用心唱歌”。他渴望留在年轻人身上的坚持,能构成民族音乐振兴,所要面对的技巧与精神层面的现实。

他非常善于旁征博引,讲到了自己早年的老师中,就有师承南艺著名声乐艺术家、教育家黄友葵教授的方应暄先生。“从这个背景看,我就是南艺的再传弟子,所以坐在南艺的讲台上感到特别亲切。而且我在2020年就被聘为了南艺的客座教授。今天能为学校效力,我感到特别荣幸。”他动情地说。

言归正传,他的笑容瞬间消失,目光所到之处皆是问号。

刘耀斌同学演唱

刘耀斌同学演唱

他说,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民族唱法的现状以及应有的独立性格》。那么,民族唱法的现状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学派的成立,它必须有两个底线:一是必须有自己的训练体系,二是必须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比如说,芭蕾舞、油画、西方的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筑都有自己的训练体系和评判标准,没有人会用它们的标准来训练和评判我们的民族舞、国画和我们的大屋顶、吊脚楼。大凡一切中西方艺术形式都是各有各的训练和审美体系和标准的。大家想想,似乎唯有“唱法”,是用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和审美标准在评判和主导我们民族唱法。

郁教授说,他在这里不讲对错,是想引起大家的思考。继而他坦诚地发问:“郭兰英现在有人学吗?郭颂现在有人学吗?何纪光现在有人学吗?王昆现在有人学吗?我退休之前,有一次去看望王昆老师,王老师就对我说,小郁,你要多讲讲我们的民族唱法啊,你要传承民族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说‘咽音’。后来没多久,王昆老师就去世了,现在想起来都很难过。郭颂也是我很好的前辈,健在时也常常伤感东北民歌的传承问题。我也问过一些东北的学生,你们还能唱郭颂吗?他们回答说‘回不去了’!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一句话。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很多东西快消亡了,最无奈的是‘我们回不去了’。”

向彩婷同学演唱

向彩婷同学演唱

郁教授还坦率地说,按照民族的语言状态演唱的歌唱风格,已经濒临消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心思很重、心有不甘的郁教授,一直记着前辈的嘱托。他不无焦虑地说:“现如今还有多少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是用我们的母语、十三辙的状态,而不是用西方语言‘啊、哎、衣、哦、乌’的状态在教授民族唱法?这就是民族唱法的现状。我希望同学们、老师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事实上,只要愿意,这样的讲座他完全可以对着PPT照本宣科,讲一大堆术语,不用花太多气力让自个儿受累。然而他深入浅出,讲的都是最朴实的道理,哪怕是音乐门外汉也能琢磨出个大概意思。他在不遗余力地为民族唱法摇旗呐喊,这是一种坚持。

入冬的天气,早晚温差大。傍晚的时候,气温下降,而郁教授越讲内心越热乎,浑身冒汗,索性脱去了外套,时而站到讲台中央,时而走到钢琴前亲自操刀示范。

袁嘉瑩同学演唱

袁嘉瑩同学演唱

有意思的是,就在他登台前几分钟,团队小丁还提醒他不要示范,以免被人剪辑后发到网上有损形象。但他在台上讲着讲着就忘了,一次次情不自禁地张大嘴巴示范发声。因为他认为,只有“矫往必须过正”的形态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一些技术性的本质。然而这些“非正确姿态”,往往会被人掐头去尾的加以在网上传播,甚至还把他举例应该用朗诵的感觉来演唱的示范,丑化成他“唱歌音不准”的样子。让他有口难辩,哭笑不得。

以至于,后来他在各地讲学,都要反复强调“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当天讲座,这句话他重复讲了五六次,每次都有掌声呼应支持,共鸣显而易见。

在讲座中,郁教授反复强调了“语言决定唱法”是民族唱法的一条最基本的原理。他认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最大不同不是技术技巧差异,而是语言的差异。反复强调了我们的母语是由“十三辙”构成的。我们的语言讲究四声,要有字头、字腹、字尾,要归韵。而西方语言这些都没有或少有。因此,唱好民族唱法,就绝不能以美声的语言状态来改变汉语的语言状态。

刘明轩同学演唱

刘明轩同学演唱

聆听讲座的南艺音乐学院学生争先恐后登台放歌,所有同学都希望得到高人指点。后两个小时中,同为研三的学生王竞雯演唱了《粉墨春秋》、刘耀斌演唱了《黄河里划桨船对船》,研二的学生向彩婷演唱了《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大三的学生刘明轩演唱了《战士的第二故乡》,大四的学生袁嘉瑩演唱了《苏小小》等。

他为演唱者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发音,强调“字头”的重要性,强调“字正”了才能“腔圆”。他一个音一个音地校正“位置”,即民族声乐理论本身就有的“四呼五音”,其每个字分别都不同地存在着“喉、牙、齿、舌、唇”的五音应该怎么使用。他一句一句的示范演唱,特别强调歌曲的演唱,一半属于文学的范畴,因为歌曲一般都是先有词后有曲的,因此演唱者首先要读懂歌词意境,才能唱出真情。这就要求你得有文学素养、修养,甚至是一种教养。演唱者不但唱歌方法中要掌握“共鸣腔体”的运用,文学修养方面也不能忽视“共鸣腔体”的存在。

说到动情处,郁教授有数次眼泪在眼眶内打转。那种感染力只有身临其境才体会得到。最让人感慨并折服的是正如王晓俊院长在讲座总结时所言:“郁教授对每一个人的指导都是因材施教,立竿见影,叹为观止。”

“高研班”学生郁留成示范演唱

“高研班”学生郁留成示范演唱

“高研班”学生庄云龙示范演唱

“高研班”学生庄云龙示范演唱

“高研班”学生赵艺宇示范演唱

“高研班”学生赵艺宇示范演唱

赶来蹭课的他的在读博士生郁留成、庄云龙以及高研班的赵艺宇,先后示范演唱了《大河涨水沙浪沙》《红绣鞋·欢情》《江南四月车水忙》。赵艺宇的艺名叫赵嘎嘎,郁教授让她唱时往台下叫的这个名字,“姑娘家怎么叫嘎嘎呢?”他念叨着乐开了。这或许就是时代变化的特征,年轻人更具个性、更加多元。

赵嘎嘎演唱时,郁教授绕到一侧讲台后面坐下。毕竟快70岁的人了,站立两个小时又说又唱还不停地比画,不累是假的。

南艺附中高三学生赵若来主动申请上台求教,她演唱了《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不仅让郁教授眼前一亮,还引出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高三学生赵若来演唱

高三学生赵若来演唱

郁教授回忆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是我24岁时写的歌。那时我在总政歌舞团住的是集体宿舍,三个单身汉一个屋。没桌子,我每天就搬个凳子坐在床铺前,把床铺当桌子读书写作学习。有一天,我从报纸上读到河南的一位老太太成为拥军模范的事迹,被感动了,于是有了创作灵感和冲动。便趴在‘桌前’写下了这首歌词。歌词写道:阳春三月我满十八/报名参军要离开家/村前责任田/十里稻扬花/村后的青草地/牛羊伴鸡鸭/日子越过越富裕/叫我不忍哪离开家/临行前三更天/妈妈一席话/军队是咱军队/国家是咱国家/为儿不保国哪有咱天下/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恰巧,李双江老师来串门,读到放在床铺上的这首歌词爱不释手,直接拿走和士心老师共同谱曲,巧妙借鉴运用了梆子腔剧种豫剧的曲调,使得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充满了乡土情怀。

这首作品诞生后迅速流行,许多民族唱法歌唱家都演唱过此歌,并成为音乐学院的教材。

郁钧剑教授和从外地赶来听课的“高研班”的学生

郁钧剑教授和从外地赶来听课的“高研班”的学生

赵若来是位长相清秀的南京姑娘,个头高挑,约有1.7米左右。她眼里有光,毫不怯场,而且嗓音清澈,有爆发力。她一曲唱罢,郁教授又让她唱了两首歌曲,称赞她是个可塑之才。

对一生以音乐为伴的郁教授而言,每到一座城市,看到有潜质的新人,就会心花怒放。在音乐世界里,他总是能见证新生代如何走进音乐王国,又是如何成为向音乐高峰攀登的人。

“用心歌唱,哪怕唱给你自己听!” 面对如饥似渴、求知欲望强烈的同学们,郁教授发出这般感慨,也给出了关于音乐未来的一个明晰的回答。

刘明轩同学听了讲座又接受郁教授辅导,感觉让自己开窍不少。他说:“郁老师一句一句指导我演唱《战士第二故乡》,告诉我在感情上如何去演绎。比如通过朗诵的方式去感受歌曲,让整首歌线条更加流畅。郁老师的方法让我受益终生。”

郁钧剑教授和部分老师及上台接受指导的学生合影

郁钧剑教授和部分老师及上台接受指导的学生合影

音乐学院院长王晓俊在总结讲话中说:“感谢郁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民族声乐的技法教学与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同时我也希望这次讲座能够成为南京艺术学院民族声乐教育的一个新起点,激发师生攀登艺术新高峰。”

王院长讲的“新起点”,其实不止在讲坛,还在音乐厅。14日晚,郁教授“民族声乐高研班”的学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杨学进教授门下的博士生、如今已是南艺音乐学院老师的马鑫芮,在南艺音乐厅举办独唱音乐会。郁钧剑教授也有莅临,给后生以鼓励。

当天授课结束时,屋外已是华灯初上,星光闪烁。而音乐学院琴房里的旋律还在流动,歌声从窗口飘向校园,投入时代的怀抱……

摄影/范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