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企观察|逐梦风电:远景能源的星辰大海
江苏
江苏 > 正文

苏企观察|逐梦风电:远景能源的星辰大海

近日,江苏省工商联发布2024江苏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一家成立只有18年的企业远景能源上榜,名列第15位。其创始人更是一位不肯“啃老”的75后“创二代”。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超级创业者另外两家公司,与远景能源一样也是超级独角兽:主打动力电池的远景动力、运营“能源互联网”的远景智能,它们的估值分别为675亿元和255亿元。

短短十数年间,从白手起家到打造一个庞大的“绿色科技企业”“能源帝国”,远景能源是如何做到的?

苏企观察|逐梦风电:远景能源的星辰大海

逐梦启航:从家族传承到逐梦风电

2023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那些迎风旋转的超级“大风车”里,装的就是来自远景能源的14MW(兆瓦)风机,最大的叶轮直径能达到252米。它转上一圈,发电量就足够一个三口之家用一周了。

远景集团创始人张雷,江阴企业家张士泉之子。或许是因为出生于创业者家庭的耳濡目染,张雷自幼就对经商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浓厚的兴趣,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天赋。1999 年,他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远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深造,获得了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的博士学位。

在英国求学期间,张雷先后在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伦敦能源交易部和英国巴克莱银行等企业工作,主要从事全球能源战略架构以及能源金融产品的设计工作。

这段经历让他对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判断。2006年,张雷毅然放弃了英国的高薪工作,带着一个仅有10人的团队回到了家乡江阴,开启了他的创业征程。翌年,远景能源在江阴正式成立。在当时,国内的风电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然而,远景能源作为一个后来者,面临着诸多挑战。

创业之初,张雷面临重重困难: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落后……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与其他风机制造企业纷纷购买国外图纸生产不同,张雷坚信核心技术是企业立身之本,是花钱买不来的。他带领团队埋头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

他白天跑客户、谈合作,晚上和技术团队一起研究设计方案,甚至连春节都在办公室度过。经过半年的艰苦研发,远景能源终于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智能风机——2 MW直驱风机,该机型采用了先进的永磁直驱技术,具有高效、可靠、低运维成本等优点,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亚洲最大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将这台风机放在启东风电场进行试用。那段时间,张雷和他的团队日夜关注着风机的运行情况,不断进行调试和优化。半年后,试用结果让龙源电力大为惊讶,这台风机的发电效率比传统风机竟然能够提升20%!于是,龙源电力一次性签订了33台1.5MW风机的订单。

这一成功,让远景能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也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先后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壳牌集团等知名机构的投资,并在2012年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当年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最大IPO之一。此时的张雷,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成长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行业领军人物。

破茧成蝶:创新引领能源变革

在取得初步成功后,张雷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带领团队在创新的道路上破浪前行。

他认为,未来的风机不仅仅是发电设备,更应该是智能化的终端,能够根据风况、环境等因素自主调节运行状态,从而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雷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终于在2009年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风机——EN-156/3.6MW风机。

这款风机采用了先进的感知、学习和预测技术,能够实时感知风况变化,并根据风况调整叶片角度和转速,从而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该风机还配备了远程监控和诊断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故障预警和诊断,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

智能风机的推出,不仅为远景能源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更为整个风电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张雷进一步提出了“智能风场”的概念,即通过智能化技术对风场进行整体优化,实现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风场运营成本的最小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雷带领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风场智能管理系统——Aumbra。该系统能够对风场内的所有风机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并根据风况、地形等因素进行智能调度,从而实现风场发电量的最大化和运维成本的最小化。

Aumbra系统的推出,标志着远景能源在智能风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全球风电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在此基础上,张雷进一步提出了“智能能源管理”的理念,即通过智能化技术对整个能源系统进行优化,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智能利用。

2010年,远景能源又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140米高度全钢塔筒低风速机组,并将其吊装在国内第一个低风速风场——安徽龙源来安风电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低风速风电开发时代的开启,迅速吸引了众多开发商的关注,而远景能源也成为了开发这块蓝海市场的排头兵。

随着智能风机和低风速机组的成功推出,远景能源逐渐在风电领域站稳了脚跟。然而,张雷的目光并不局限于此。2013年,张雷首次提出了“能源互联网”概念,并在全球布局能源互联网战略。他认为,通过对能源系统进行重构和转型,将生产端、需求端、电网等柔性服务于可再生能源主导的系统,对一系列智能因子进行充分叠加,从而形成不断进化的智慧生态闭环系统。

2014年,远景进一步发布了风电智能管理平台“格林威治”。作为智慧风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格林威治可以为客户提供风电场规划、风资源评估、精细化微观选址等解决方案。

至此,“智能风机”和“智慧风场”成为了远景的两张名片。而远景从这时起,也开始逐渐把业务场景向风电之外进行拓展。

星辰大海:共筑绿色能源未来

远景能源在风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多元化布局,向着打造绿色能源帝国的目标迈进。2014年,远景能源进入光伏市场,推出了针对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的阿波罗光伏平台。

2016年,远景集团战略投资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公司AutoGrid,还全资收购了欧洲可再生能源管理软件领军企业 BazeField,并在此基础上,于2017年成立了远景智能。

2018年,张雷提出了“新煤炭”理念,他认为,未来的能源体系将由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组成,而储能技术将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为此,远景能源开始大力布局储能业务,并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储能系统——EnCharger。

同一年,远景集团还有一个大动作——收购日产汽车旗下电池企业 AESC。这一举措使远景正式进入了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后来,这家公司更名为远景动力。

在收购AESC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AESC是一家业务涉及电池研发、生产、组装乃至系统管理的全产业链公司,整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张雷带领团队深入了解AESC的业务和技术,与对方的管理团队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沟通和协商。在整合过程中,遇到了文化差异、技术融合等方面的问题。但张雷坚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协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努力,远景动力逐渐走上正轨,并在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张雷的构想中,电动汽车是能源“碎片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主角之一。他认为,随着电力化的推进,电池中的能源得以改变颜色,它可以是“黑色”的煤电,也可以是清洁的“绿色”光伏和风电。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构成了能源市场最重要的两个变量,而能源物联的技术将使得汽车成为能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远景能源不断加大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他们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积极拓展市场,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2年,远景发布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将在未来十年内,建设100座 “零碳产业园”。同年4月,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2023年,由远景参与推动的《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国家标准正式完成立项工作。这意味着,远景的零碳产业园已开启了复制模式。

如今,远景旗下的远景能源、远景动力、远景智能三家公司均已长成了独角兽。在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远景能源的估值达到了850亿元,远景动力、远景智能的估值也分别来到了675亿元和255亿元。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一个更庞大更绿色的“远景”正在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