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在列!这场顶级“绿能”盛会在无锡滨湖启幕
江苏
江苏 > 无锡 > 正文

“可控核聚变”在列!这场顶级“绿能”盛会在无锡滨湖启幕

“可控核聚变”在列!这场顶级“绿能”盛会在无锡滨湖启幕

“可控核聚变”要来了!12月18日,一场以“未来能源·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4滨湖区未来能源发展会议顺利举行。在这个会议上,签署了一项未来能源产业装备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一个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重要成果。事实上,今年9月,与之相关的新能源及核聚变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就已签约开工。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无锡滨湖区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高地或诞生一家头部企业吗?从这项重磅级签约成果来看,滨湖已经率先迈出了第一步。

无锡市滨湖区,因太湖而得名,因绿色而繁荣。在这片108公里太湖岸线环抱的土地上,绿色不仅是自然的底色,更是产业发展的亮色。近年来,滨湖区坚持以绿色经济为引领,抢抓未来能源产业新赛道,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幅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经济:滨湖发展的新引擎

在全球化的能源转型浪潮中,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这场盛会不仅是能源行业的一次技术展示,更是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会上,中电投低碳研究院长三角分院、AEM制氢验证基地项目、电力系统碳计量技术及碳表系统平台、钠离子电池研发总部、微电网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多个创新平台揭牌成立。

作为无锡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区域,滨湖区在“风、光、氢、储、核”等产业细分赛道上,持续谋“新”求“质”逐“绿”。

在光伏领域,滨湖区拥有以弘元绿能、十一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在风电领域,锡华风电核心装备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正加速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滨湖区在风电装备领域的竞争力;在核能领域,无锡华立聚能装备有限公司承制全高温超导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成为国内核聚变装备领域的先行者;在氢能领域,滨湖区正积极布局氢能关键零部件产业,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在储能领域,滨湖区正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储能产业迈向高端。

在当下的产业发展进程中,滨湖迎来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本次会议上,一系列新能源产业项目的签约落地,为滨湖的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中,2 项战略合作和1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涉及聚变能源、氢能、储能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不仅彰显了滨湖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吸引力,更体现了其在产业布局上的前瞻性。

与此同时,一批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正在滨湖加速推进。广源捷泰新能源动力电池组件、锡华风电核心装备研发中心及产业化等项目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滨湖的绿色产业体系,提升其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滨湖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通过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氢能关键零部件、新型储能等新兴赛道,滨湖实现了绿色经济的多元发展,使其产业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产业规模更大。

滨湖绿色经济规模预计今年将突破百亿。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巩固滨湖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地位,使其成为全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届时,滨湖将以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更显著的绿色发展成果,为全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示范。

深入未来:“可控核聚变”时代开启

可控核聚变,即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它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巨大能量输出,其潜在优势使其成为最理想的终极能源形式之一。尽管目前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技术上和工程上的挑战,然而一旦实现突破,它将为人类提供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2023年,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已经在多个实验中取得了重要成果;核聚变大科学装置“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世界各国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当“可控核聚变”不再是遥遥无期的“50年后”,预示着它的未来,正在悄然到来。

无锡滨湖区,已经开始深入“可控核聚变”的未来。此次大会上签约的2项战略合作,均由滨湖本土企业——无锡华立聚能装备有限公司担当核心角色,且其中就有一项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重要成果落地——未来能源产业装备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它是华立聚能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携手合作的重要成果。三方将在能源高端装备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致力于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力求攻克能源高端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合作单位的能源高端装备技术项目快速实现产业化,为实现国家 “双碳” 目标树立了合作典范。

另一项战略合作,是由华立聚能与中电工程、中清新能源共同签署的SAF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在绿色航空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这份协议旨在积极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工程化、产业化进程,为绿色航空产业的发展贡献滨湖力量。

无锡华立聚能装备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点工业企业,具备承制全高温超导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的强大实力。其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合作成立的无锡制造基地,更是意义非凡。作为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在聚变堆大科学装置等核能新赛道领域的首个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它为滨湖的核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端制造的支撑平台。

在今年9月7日,华立聚能新能源及核聚变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签约开工,这一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加速公司的产业升级步伐,显著提升其在可控核聚变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以及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加工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滨湖绿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科创名区:新质引领创新引擎

很多人不知道,滨湖区集聚了无锡90%的科创资源,各类主体围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积极与国内顶尖的高校院所、权威机构对接合作,目前已搭建无锡“新能源-碳中和”协同发展中心、清华无锡院电力储能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绿色平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能源新质生产力,是未来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它代表着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和潜力。本次会上,又有3个创新平台落地滨湖:

无锡AEM制氢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该中心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依托,由无锡市环保集团、江苏帛利恒公司共建,并建立国内首个AEM制氢验证场景项目。

无锡化成生物基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该中心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无锡市环保集团、江苏帛利恒公司共建,聚焦绿色低碳材料产业市场需求,开展研发技术委托合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无锡市滨湖区新能低碳发展创新中心。该中心是滨湖区成立的首家“双碳”行业社会组织,它将积极对接国内“双碳”领域的顶级权威机构和单位,导入最前沿的绿色低碳理念与技术,助力滨湖区朝着“3060”目标加速奋进。

在本次大会的新技术成果发布环节,由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发布了天然气催化裂解制氢和纳米炭项目、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及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研发项目等重要成果。未来,这些新技术、新平台将为滨湖的绿色经济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未来可期:高屋建瓴共筑绿梦

坐落在蠡湖畔的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是滨湖区竞速量子科技赛道的“头号工程”,如今,这栋建筑也成为无锡全市首个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时并网项目,年发电量预计达20万千瓦时,可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吨,实现了高效供电和绿色电能最大化利用的有机结合。

用上绿电的量子科技产业,体现了滨湖区在绿色发展战略上始终秉持的高屋建瓴视野。在政策制定上,滨湖区近年出台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和规划,主要包括《滨湖区加快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滨湖区新能源产业提速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修订完善了低碳环保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明确了绿色发展的路径和目标,为绿色项目的落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擘画出一幅新能源产业的蓝图。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本地企业的绿色转型,也吸引了外部投资和技术的涌入,形成了良好的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圈。

滨湖区在绿色技术应用上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特别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PV)、“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智能微网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不仅是量子科技的前沿阵地,也是全市首个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时并网项目,年发电量预计达20万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吨,实现了高效供电和绿色电能的最大化利用。

这些绿色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建筑领域的能效水平,也为产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蠡园开发区成功入选省级碳达峰碳中和园区建设试点,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纳入市级“源网荷储”示范园区创建,这些都是滨湖区在绿色技术应用上的生动实践。

此外,滨湖区在园区建设上积极探索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规划中的灵山湾生态城换热器基地、九龙湾智造城低碳环保产业园、九龙湾智造城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园等一批新能源产业园区,将成为滨湖区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这些园区突出山水城、胡埭镇、蠡园开发区3个未来能源起势重点板块,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装备制造“集聚群”、场景示范“排头兵”。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形成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未来能源产业发展永远是“进行时”,但滨湖区在绿色发展战略上的持续努力和未来的潜力无可限量,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产业集聚,滨湖区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为实现绿色未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