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梁平|戚若予老师,我们陪伴你送走寒冬,迎来新年的暖阳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特稿·梁平|戚若予老师,我们陪伴你送走寒冬,迎来新年的暖阳

时间的如椽之笔,写到了岁末,2025年已近在眼前。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会格外惦记那些曾经为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却因病因伤失去自主生活能力的杰出人物。

12月30日下午,我们夫妇捧着精心订制的花篮,来到位于南京汉中门大街上的一家康养中心,看望在这里养病的南京日报原著名记者戚若予老师。

工作时的戚若予老师

工作时的戚若予老师

戚老师新闻从业30年余年,长期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担任教育记者,先后开设“戚若予教育在线”“教育时评”“戚若予高考在线”“若予评弹”“高考直通车”“读者点题”等热点栏目;在紫金山新闻APP开设视频专栏《老戚评弹》,著有《专家教你填志愿》《高考志愿实战技巧》《北京东路的日子》(与郝也合著)等著作,系响当当的资深志愿填报专家。每年高考前后,戚老师便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戚老师在教育领域深耕几十年,被誉为学者型媒体人。因为他知识渊博,待人坦诚,又有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相,同道以及读者习惯性地称他为戚教授。

退休前后,他还成为省市电视台的座上宾,时而以政协委员身份讨论社会话题,时而以教育专家身份畅谈教育,平日里忙得不亦乐乎。

疫情前,戚老师(右四) 与我们夫妇(右一二) 、江飞(右三) 等新闻界朋友聚见

疫情前,戚老师(右四) 与我们夫妇(右一二) 、江飞(右三) 等新闻界朋友聚见

他还特别爱好“走湖”,每天坚持锻炼,外人看他的身体总是精力充沛,无懈可击。然而,他的事业线在2022年7月的盛夏戛然而止。

那天上午,64岁的戚老师突患脑梗病倒在家中,妻子喻燕和女儿不在身边,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后经医院精心治疗,挽救了性命,但失去知觉。两年多来,妻子和女儿不离不弃,陪伴他做各种康复治疗,期待他能恢复知觉,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戚老师是1958年生人,年长我4岁,我们在报社除了同事关系,还有一层朋友关系。他还没退休的时候,就有了一头白发,更显学者风度。

他工作之余,酷爱昆曲,属于专业票友,与昆曲名角李鸿良、施夏明、单雯等私交甚密。他对艺术的偏好和我的工作中心在艺术界,奠定了我们之间有太多的共同语言。

友谊的根基还不止这些。我们曾经一起住在绒庄街报社宿舍十多年,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两家人相处融洽。当年的宿舍是旧企业办公楼改建的复式结构住房,紧挨甘熙故居、熙南里,同仁戏称为“七十二家房客”。他这个人一向不计较个人得失,除了工作对改善居住条件不上心。后来,报社屡有住房调整,陆陆续续搬走了很多人,他一直守到最后,直到当地规划熙南里民俗街,他们一家才得以“脱身”。

2015年元旦,犬子梁健嘉迎娶任丽成婚。戚老师和毕飞宇等媒体同仁在婚宴上相聚。不胜酒力的他,当晚开怀畅饮红酒,喝得红光满面,充满兴致。

戚老师和毕飞宇亲切交流

戚老师和毕飞宇亲切交流

戚老师和毕飞宇对饮开怀

戚老师和毕飞宇对饮开怀

戚老师工作期间帮过无数人的忙,自己却从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有一年,我的一位从事民办教育的朋友,发展中遇到瓶颈,委托我请他指点迷津。他那会儿在家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人,就近在他家楼下的茶馆见面沟通。当时谈了两个多小时,朋友请他吃饭,他说啥也不肯落座,说得回去给老人做饭了。

看着他挥手话别的身影,我们心中充满敬意。

我记忆中,戚老师写过很多有分量的新闻作品,获奖很多。其中《做回孩子,却把孩子逼成了我们》《请给每个人以同样的生命安全和尊严》《孙郝事件是大学病态师生关系的一个缩影》《小学新生面谈应该去神秘化》《增招农村考生能改变“寒门难出贵子”?》《江苏高考改革,该如何打败应试教育?》等,堪称“教育新闻范文”。

特稿·梁平|戚若予老师,我们陪伴你送走寒冬,迎来新年的暖阳

戚老师一直热爱自己的新闻职业,他曾说:“我对教育的关注是从不间断的。教育和住房、医疗一样,已经成为百姓最为关心的热点。但是教育报道应该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是教育记者的责任和影响力所在。新闻越来越发达,记者越来越难做,但是只要我还在媒体做下去,我依然会选择做教育记者。”

他担任政协委员期间,履职尽责,他曾在热议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政协会议上提出建议: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人们社交和传播几乎都可以在弹指之间完成。在互联网传播的态势和语境下寻求社会共识,必须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打造公信力,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依法治国,无论是行政权力还是个人行为,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里运行。

在康养中心见到戚老师的情景,比预想中的要好。彼时,他坐在轮椅上晒太阳。他闭着眼睛,面色红润,或许是插着鼻饲管的缘故,喉咙里会发出较重的喘气声。我们轻轻地呼唤他的名字,他的脸上没有显著的反应。但轻轻地攥着他的手,就能感觉到他微弱的力量。这说明,他虽然说不了话,但潜意识还是有些许的。

戚老师的生命力之顽强,创造了活下来的奇迹。他们夫妻之间的爱与被爱,构成了双向的心灵滋养,尽管过程充满艰辛。

将近两年半的时间,戚老师一步一步地康复,渐渐看到希望。

戚老师没有患病的时候,笔耕不辍。他的微信名是“金陵老记”,每年岁末他都会撰写《岁末絮语》。他的朋友圈最后一条信息定格在2022年7月6日,内容是“雨后晚霞,如梦如幻”,配发的是一条记录晚霞的视频。他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浸透在这8个字中。

他2020年12月31日写的《岁末絮语》,心心念念的仍是昆曲,今天读来犹觉亲切——

“时光,一如爱因斯坦老爷譬喻的那样:快或者慢,是你在不同环境里的内心感受。在2020年最后这严寒刺骨的日子,突兀地想起了相对论的故事。

“2020,这个世界变了,而我们见证了历史。这一点毋庸置疑。

“阔别戏院几百天,终于在11月底坐进紫金大戏院,欣赏好友施夏明、单雯主演的昆剧《浮生六记》——这是爱好‘不变’。

戚老师朋友圈截图

戚老师朋友圈截图

“岁末,各大平台相继发布消费者年报。这也是我审视自己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一扇视窗。Keep显示:2020年总计运动74161分钟、消耗515465千卡;QQ年度歌单显示,听得最多的是王菲《金刚经》、孙露《离别的车站》;网购账单则无可辩驳地证明‘为健身拒绝甜品零食’只是无效承诺,而‘好这一口’终究难以改变——也即‘不变’。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叫作命运的东西,会像冠状病毒一样悄无声息地突如其来,把你过往孜孜以求和苦心经营的一切揉成齑粉。因此,我们必须在变与不变中做好舍得。

“这个世界的一切——小到个体、大到宇宙,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诸法空相,所有的一切,都会如岁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消失殆尽。

“但我们会留下它曾经来过的记忆,如同记得这个悲欣交集的2020……”

重温戚老师几年前写下的这些文字,我还是有些伤感,因为它戳中了我内心的柔软。面对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讲,患者和家属的关系是并置的,疾病不会轻易仓皇而逃,备受煎熬的是亲情。

所幸,戚老师正朝着康复的方向行走,亲人的爱、大家的爱簇拥着他和我们一起走向新的一年,相信有爱就一定能创造生命奇迹。

但我们——戚老师的挚友,还是会对他深情地道一声:“戚老师要坚强,我们陪伴你送走寒冬,迎来明媚的春天!”

芬芳的鲜花为戚老师送来深深的祝福

芬芳的鲜花为戚老师送来深深的祝福

傍晚,我的微信里收到戚老师爱人发来的一张图片,是我们送的花篮的特写,她感谢我们送去的鲜花,说“这些花中有向日葵、郁金香、香槟玫瑰、红玫瑰、红色澳梅、洋牡丹、橙芭比等。戚老师一定能从中感受到大家对他的惦念与祝福”!

图片/范素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