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色、鸥鹭翔集。刚刚过去的元旦,暌违近20年的太湖水上游重启,无锡管社山码头至鼋头渚太湖仙岛、苏州西山岛、苏州漫山岛的三条水上游线路同时开通,一趟看尽苏锡两城。历经多年科学治太,如诗如画的湖山美景又呈现在世人眼前。
滨湖区,因太湖而得名,因绿色而繁荣。“听三万六千顷浪起浪伏,观七十二诸峰云去云来。”依依碧波柔情中,连绵108公里的太湖岸线,串连起无数美景,更因历史之厚、生态之美、创新之强汇聚成一片魅力湖湾。
多年治理不辍,曾经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已变成“最美湖湾区,处处见佳绝”。山水辉映间,“绿能”产业蓬勃生长,“绿色”旅游引人入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滨湖区正汇聚人们对“诗画江南”的无限想象。
河清岸绿,太湖“重生”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二十年来,《太湖美》悠扬的旋律已和城市的文化形象融为了一体,见证无锡因湖而兴的非凡历程。
1月2日,国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度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浓度为0.049毫克/升,同比下降9.3%。这意味着无锡人的“母亲湖”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提前6年达成国家治太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太湖成为我国重点治理的三大湖中首个全年“良好”湖泊。
坐拥无锡市近90%的太湖湖岸线的滨湖区,肩负唱响新时代“太湖美”的头等重担,拿出了一份颇具分量的太湖治理“成绩单”——2007年以来,滨湖区实施省市级太湖治理工程132个;2024年建成32条市级美丽幸福河湖,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66条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Ⅲ比例超 98%、全市最高,太湖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
“坐上游轮,欣赏沿湖秀美风光,还有许多红嘴鸥‘陪伴’,真正体验到人在画中游!”受邀参加太湖水上游试航的无锡人纷纷赞叹道。这些年他们见证了太湖水越来越清,太湖流域生态越来越好。
生态有序恢复。水质不断向好,吸引着“贵客”来此。野生鸟类被公认为最直观最重要的生态建设好坏指标之一。不久前,无锡滨湖区军嶂山附近,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鹈鹕掠过长空,这是无锡首次记录到的野生白鹈鹕。“白色精灵”的惊喜到访,是滨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最好佐证。
近年来,陆续在太湖无锡水域发现了白鹤、白头鹤、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北方狭口蛙等珍稀物种。无锡周边的拍客们,也常常约在滨湖用长枪短炮拍摄各类珍禽,这皆是太湖水质改善的有力证明。
徜徉于“太湖美”的欣喜,傍水而生的滨湖区思考更多。近年来,滨湖坚持流域“一盘棋”思想,从河长制1.0版到4.0版,管理模式不断迭代升级,滨湖区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尽显智慧化、信息化亮色。同时,50余名专家为班底的“治水专家库”,30家优秀治水企业为主体的“治水企业库”,1000余人的“同心河伙人”“河你同行”志愿服务队,更是汇聚起“政、产、学、研”协作治水的澎湃合力。
如今,蠡湖、梁溪河、直湖港、长广溪,流域治理“一张图”处处精彩;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清淤疏浚、长效管理,综合整治“组合拳”拳拳有力。泰康浜、杨木桥浜、河埒浜、富安新河,一条条“靓河”连线成片,游园、步道、亲水平台,一座座设施串珠成链,绘就出碧波绕城、绿网交织的水美画卷。
于此,山水辉映间有着属于滨湖人的“小确幸”。或在周末时分,约上三五好友在太湖边露营,尽享“短度假”的舒畅。或于晨曦微露、霞光初映之时,漫步在梁溪河两岸,观览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与两岸林立的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叠加融合。步步皆景,处处如画。一个向绿向美的滨湖跃然眼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旋律在滨湖分外悠扬。
点“绿”成金,“碳”索未来
“可控核聚变”要来了!12月18日,以“未来能源·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4滨湖区未来能源发展会议举行。在这场顶级“绿能”盛上,华立聚能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力求能源高端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这是一个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重磅成果。事实上,2024年9月,与之相关的华立聚能新能源及核聚变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就已签约开工。
“可控核聚变”、顶级“绿能”盛会……为什么这些字眼与滨湖区之间形成强关联?因为“绿色”,是滨湖的生态底色、产业成色,更是发展本色。
作为无锡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区域,滨湖区在“风、光、氢、储、核”等产业细分赛道上,持续追新逐绿,发力打造长三角未来能源发展先行区。
在风电领域,锡华风电核心装备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正加速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滨湖区在风电装备领域的竞争力;在光伏领域,滨湖区拥有以弘元绿能、十一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在氢能领域,滨湖区正积极布局氢能关键零部件产业,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在储能领域,滨湖区正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储能产业迈向高端;在核能领域,无锡华立聚能装备有限公司承制全高温超导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成为国内核聚变装备领域的先行者。
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随产业之音循声而去,绿色已成滨湖发展的最美底色。作为重点发展的“五大经济”之一,2024年,滨湖绿色经济规模预计将突破百亿元。
能“制造绿色”,同样不乏“绿色制造”。眼下,滨湖正着力推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和绿色转型发展,两年来,已为辖区内144家工业企业免费开展节能诊断,帮助企业提升能源管理和利用水平。在江苏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公示的2023年度省级绿色工厂(第四批)名单中,无锡锡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滨湖企业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工厂,获评数量再创新高、超过历年总和。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创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
树立产业标杆的同时,滨湖还以绿色建筑“碳”索未来。
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是滨湖竞速量子科技赛道的“头号工程”,如今也成为全市首个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时并网项目。随着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研究院楼顶铺设完成,这里既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年发电量预计达2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吨,实现高效供电的同时最大化利用绿色电能。
褪去钢筋水泥的“灰白”,变成绿色低碳的“丛林”,一座座节能建筑正在湖湾蓬勃“生长”。
宜居宜游,灵动之美
无锡之美有十分,滨湖之美独占七分。太湖湖岸线全长为393.2公里,地处太湖西北岸的滨湖区却拥有107.3公里,这条环湖特色旅游走廊独占太湖最美一角,如今,这条独一无二的太湖岸线被滨湖打造成了“太湖108廊道”。
廊道以景相连,沿岸串联起山水城、蠡湖湾、马山三大旅游板块,以山水西路太湖植物园为起点,一路延伸,途经双虹桥、环湖路、十八湾、十里明珠堤、环山东路、七里堤至环山西路龙头渚为终点,串联起鼋头渚、融创文旅城、荣巷古镇、九龙湾花彩乡创园、灵山景区、拈花湾等大小景点,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意盈眸的山光水色,赋予了这座城市无限的生命力,铸就了滨湖旅游业独特的魅力。2023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300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34亿元。2024年1-6月,滨湖区实现旅游总人数1709.13万人,同比增长12.28%。
走新路,开新篇,滨湖之美还在不断进阶。
2024年4月1日,无锡太湖植物园一期启动区开园。该园选址滨湖山水城红沙湾地区,深度挖掘太湖流域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历史底蕴,力求在诗意山水中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启动区还围绕科普研学、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三大功能,开发出观光游、研学游、康体养生游等旅游产品,更好发挥滨湖山水资源优势,持续激发湖湾生机与活力。
放眼太湖108廊道,无锡太湖植物园启动区,与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以及龙头渚串珠成链,特色湖景环环相连,形成了一幅环太湖特色生态图景。
假期到热门景点能体验旅游的火爆,到乡野则能感受到“治愈”。“治愈”感可能来自沿途的花香,也可能来自山里、湖边小屋传出的咖啡香。现下,咖啡文化从城市不断下沉到县城、乡村,“村咖”新业态成为一种新时尚,吸引人们前往打卡。
既有宝藏咖啡,也有奇妙刺激的旅游体验。在位于山水城的无锡太湖山水游艇俱乐部乘坐游艇横渡太湖,既能欣赏湖光山色美景,还能感受涡轮旋转带来的刺激,奇妙的体验让俱乐部在网上大火,吸引了来自上海、苏州、杭州乃至东北地区的众多游客。
游遍滨湖,这里总有新意。由当地特色小吃与老建筑共同营造出的“烟火气+文艺范”让仅有600多米的南泉老街强势出圈,许舍、葛埭等古村也成为很多游客追寻乡愁记忆的热门打卡点……众多充满“新奇特”的小众景点,既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旅游消费新需求,也带来更多宜居宜游的幸福滋味。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二十周年。太湖之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这片土地正以生动实践印证着这一伟大理念,持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佳话,在因绿而美的时代大潮中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