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融合、一城繁华,风光殊胜、名仕代起,这是一片被太湖滋养、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开放包容、灵动通达的城市气质,也赋予其生生不息、韵律独特的城市脉动。
近年来,滨湖以史为鉴,回答“时代之问”——在这山水之间涌动的,不止诗意与柔情,还有坚韧进取的民族精神、秀外慧中的书卷气息、创新涌动的豪迈气概。一个文化自信自强的“滨湖样本”、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文化名城,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也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滨湖样本”凸显文化自信
一个文明程度高的区域,必定拥有优秀的文化传承、独到的创新能力、宽广的眼界格局。
翻开滨湖历史长卷,数千年的时光淬炼出无数传奇。这里有距今七千多年的先民生活史,有三千多年吴地文化的文字记载史,更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史和现代乡镇工业发祥史。
在这里,历史成为了一幕幕可追忆的记载。2020年,一部《滨湖文库》横空出世,作为江苏省内现已编成的少数几部区县级地方文献集成之一,《滨湖文库》梳理了绵长的滨湖文脉,记录了一代代参与者的执着,一代代守望者的坚持,贯通昨天、今天与明天,也成为滨湖人前行的基石与底气。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江南文脉为何在滨湖历久弥新?你可以去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源地之一荣巷历史街区走一走,重温中国工商业巨擘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振兴民族工业的传奇。一座梅园为天下布芳馨,宝界双虹显责任担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梅园豁然洞读书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大公图书馆,书香弥漫,公共阅读开风气之先;荣巷风雨操场,少年们的欢笑声经年不断。去年4月,荣毅仁纪念馆焕新启用,向公众开放,全方位、系统性展示了荣毅仁为党、为国、为民的一生。打造荣氏文化IP成为无锡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的精神标识和城市新“地标”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江南文脉如何在滨湖生生不息?近年来,滨湖区不断创新文化遗存利用、活化百宅百院,对横山草堂、许叔微故居、徐梦影故居等10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让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成为承载江南文脉的重要部分,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新流量新动能。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江南文脉如何在滨湖源远流长?天然具备文化与科技双重属性的影视产业,成为滨湖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近年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科技拍摄和数字制作为核心,集聚了墨境天合、倍视传媒等8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建成包括15座高科技影棚、全国最大的电影级LED拍摄巨幕在内的拍制平台,制作出《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人世间》等一批斩获国内各类奖项影视剧精品力作,“滨湖出品”在业内已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生产力。
在将影视文化这张“金牌名片”推向全国的背后,滨湖还在塑造更多贴近居民的城市文化名片。目前全区建成25家钟书房优质阅读空间和36家钟书阅读驿站,让阅读成为滨湖人重要的生活方式。滨湖还大力实施“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在街区、商圈、景区、乡村等地实施功能性提升,建设各具特色、各有腔调的红色、文博、阅读、艺术、街区、商业、休旅、工业等8类美好文化空间,将幸福感传递给更多市民。
高度文化自信的滨湖,交融激荡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示范引领点亮“正义之光”
还记得2024滨湖的那些“燃”时刻吗?
气温高达38℃的7月户外,滨湖女子龚宜玲不顾一切地跪地为心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用大爱战胜死神。
英雄民警王建峰的女儿王秦瑶在父亲牺牲17年后,也穿上了警服,接过了父亲衣钵,铿锵坚毅地喊出:“中国人民警察王秦瑶,向祖国报到!”
不久前,两名来自萨尔瓦多的“洋雷锋”,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中,救出两名落水人员。事后,他们说:“中国是我心中的第二故乡,那一刻,我救的是‘中国家人’!”
在这些“燃”时刻的背后,滨湖以示范引领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致力打造道德风尚高地,让文明更有分量。
去年1月起,滨湖区开放了包括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小蜜蜂驿站等在内的避寒场所,为有需要的人们送去了身体上的温暖与心灵上的慰藉。滨湖区为12名困境青少年群体完成了“梦想小屋”改造,让他们都能拥有自己的温馨“港湾”。一间间“梦想小屋”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困境青少年的心灵。
在滨湖,时时上演着许多凡人善举、榜样传承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护士龚宜玲的故事,是众多善举中的一抹亮色。在酷热难耐的7月,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上,一名女子突然晕倒在地,生命垂危。危急时刻,来自滨湖的龚宜玲护士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彼时,户外气温高达38℃,地面滚烫,她却全然不顾,迅速跪地展开心肺复苏急救。在与死神的赛跑中,龚宜玲凭借着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无畏的大爱精神,最终成功挽救了女子的生命。
滨湖交警大队铁骑队员杜成5秒钟飞速跨越护栏“秒救”跳桥轻生女子;民警王瑞生跳入初冬冰冷刺骨的河水仅用30秒就将落水女子成功救回,“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读秒救人者,感动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
道德,是救人于危难,也是奉献自己。滨湖人岳岚2017年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6年后迎来了与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面对这“十万分之一”的珍贵缘分,她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说出“我愿意”,为素未谋面的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同样,李居强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志愿者,他此前两次与患者配型成功,却因患者病情变化而未能捐献。终于,在第三次配型成功时,他顺利为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点亮了他人的生命之光。他们的奉献之举,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也彰显了滨湖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在滨湖,英雄的精神如同火炬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奉献的行列。河埒口派出所民警王建峰,为保护群众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今,他的女儿王秦瑶继承父亲遗志,穿上警服,继续守护着万家灯火。面对国旗,王秦瑶那句铿锵有力的 “中国人民警察王秦瑶,向祖国报到!” 令人动容,她用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让人们看到了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像王建峰一样的守护者。面对超强台风“贝碧嘉”,滨湖各板块、各部门的守护者们“逆风”而上,全力以赴、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奉献,成为城市中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
共建共享刻画“幸福印记”
一座文明之城,必是时刻把民生放在心头,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漫步在滨湖街头巷尾,处处可见文明的印记、幸福的痕迹。
将山水的灵秀,化为身边的风景。“这几年发现滨湖能玩能逛的地方越来越多了,每到周末我们就全家出游。”家住滨湖区山水城的李女士感叹,每到周末,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太湖植物园、蠡湖中央公园等景点就成了身边朋友“微旅行”的目的地。
推窗见绿、移步进园……是现代居民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近年来,滨湖区积极开展“拆墙透绿”专项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给居民带来更多“绿色福利”。太湖西大道、南湖中路、盘龙北路等主次干道两侧的实体围墙被拆除,改为透空格栅,凸显出道路两侧景观空间的可视性、可知性、可透性,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同时,为满足市民休闲和“城市透绿”的双重需要,滨湖区还实施了长广溪湿地公园一期疏林透绿工程,拆除公园部分围栏,并对沿路约2.9万平方米的绿地进行改造。一堵堵围墙的消失、一条条进出通道的增设,使公园变为开放的“绿色会客厅”,市民见绿便可拥绿,与自然风光撞个满怀。
从细微之处生长的幸福感,正在成为滨湖居民生活的温暖底色。“1994年,我从上里东拆迁搬到西园里,当时滴翠路周围高楼并不多,一眼望去能直接看到惠山的电视塔,后来一幢幢房子造起来了,人也多了,就慢慢形成了西园里片区。”居民李奶奶告诉记者,这两年小区变化很大,楼梯间墙上多了一排新扶手,握上去不打滑,高度也正合适;昔日脏臭的小河经过整改已变得清澈;原本需要绕行的蠡溪公园也能通过环河步道直接抵达。
历时一年半的时间,无锡人心中的母亲河——梁溪河全线焕新,“十里画廊”惊艳亮相。两岸13公里的亲水绿带将梁湖生态园、仙蠡墩公园、蠡溪公园和运河外滩等主打景观“串珠成链”,一个宜居、活力、开放、共享的滨水“城市客厅”同步开放。2024年1-6月,梁溪河及21条支浜的水质均稳定在Ⅲ类及以上。
让生态“好风景”变成百姓“好生活”,滨湖不断升级文旅资源,积极打造高颜值“城市客厅”。从世界马拉松赛事排名榜单上中国排名第一的无锡马拉松,到环蠡湖半程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帆船拉力赛、2024中国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一场场国际顶级赛事的举办,不仅把竞技的精彩带到了居民家门口,也给滨湖提供了向世界展示城市气质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舞台。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创办于2010年,它是滨湖区以地域特征“太湖”命名,独立创办的一项公路自行车赛事。十多年来,该项赛事已经形成了每一届的开幕式及首段比赛都在滨湖举行的惯例。无锡马拉松,都吸引着数万名跑者从世界各地赶来。蠡湖风光、渤公岛、十里芳堤、鼋头渚、长广溪等美景如诗如画般展现在跑者们的眼前,他们在奔跑中感受着滨湖的独特魅力。
顶级赛事的举办,带动了滨湖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打造出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典范。今年前7个月,滨湖体育产业总规模达41亿元,同比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