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2025:向“新”致远!
江苏
江苏 > 无锡 > 正文

宜兴2025:向“新”致远!

新年伊始,无锡透过市两会的谋划推动,力求新一年达成各领域发展预期目标。

1月11日,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市长赵建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的同时,也对2025年的具体施策与布局进行了相关部署。

“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背后,有着一份坚定的“宜兴担当”。2024年,宜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0亿元、增长6.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38亿元、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宜兴作为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长三角经济圈重要一员,素来拥有厚重的产业根基。如今,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要求,宜兴更是时不我待,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决胜未来积蓄更多澎湃力量。今日的宜兴,已远不止是一座山明水秀、文脉绵延的千年陶都,更是一座山、氿、城相依,科、产、城、人相融的希望之城。

摄影:高伟

摄影:高伟

内畅外联,活力奔涌

2024年12月26日,备受瞩目的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从高铁宜兴站搭乘列车,仅1个多小时就能抵达上海。同日,国内最长的普通国省道湖底隧道——宜马快速通道竺山湖隧道正式通车。至此,浩渺太湖不再是摆在锡宜交通一体前的“时空屏障”,一条7.81公里的高品质隧道将“体翼”紧紧相连,锡宜之间“跋山涉水”已如此便捷。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内畅外达”成为宜兴的全新亮点。锡宜城际轨道S2线、锡宜高速改扩建、盐泰锡常宜铁路、宜兴港直达上海洋山港航线等项目不仅为宜兴“编织”出更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也为这座“宁杭城市带中心节点城市”“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无锡“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重要一翼注入更多发展底气。

一子落、满盘活。各类产业、资源、人才、机遇得以在此汇聚,内畅外联的宜兴化身新质生产力的“强磁场”。在2024年的上海招商月、大湾区招商周、金秋经贸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上,多达145个项目签约落地。

摄影:袁利方

摄影:袁利方

聚焦招商引资,宜兴收获颇丰。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5.6%,民间投资占比达65%、列无锡第二。233个省市县三级重大产业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投资额达395亿元。中车IGBT、碧迪医疗、顺铉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天钧精密、金泰科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华平新材料入选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开展“产业+科技+外资+基金”联动招商,备案亿元以上项目17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60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

与此同时,消费、出口与投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开足马力,驱动宜兴经济奔涌向前。

摄影:曹俊

摄影:曹俊

2024年,宜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亿元、增长4.5%。持续丰富“TAO最宜兴”消费体验,引进无锡以上首店37家,彩陶厂荣获全市首个中华老字号,“江苏生态美食之都”名片有力打响。全年接待游客超3400万人次、增长15%,窑湖小镇正式开园,竹海、善卷洞景区提档升级,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东坡文化艺术周精彩呈现,“白塔畔问星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开放步伐行走更远。新加坡绿色创新、韩国合作产业、欧洲低空经济三个国际合作园区正式成立。完成外贸进出口563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增幅列无锡第一,新增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5家。入选无锡离境退税商店3家。对外直接投资1.5亿美元。赴新加坡、德国、比利时等地开展境外经贸交流活动10场。基金总规模达408.8亿元、撬动项目落地40个,与锡创投等合作组建产业基金。

眺望未来,交融四面、通达八方的宜兴正在拥抱更多可能。

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踏浪“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大潮,什么是“创新宜兴”的重要底气?一组数据直接说明:

2024年,宜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5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300亿元。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745家,集萃未来食品研究所、中超航宇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环领先成为全市首家中国独角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86件、增长16%。新增科创载体69万平方米、科创飞地3个。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列全省县市第一。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1人、实现总量翻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个,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24亿元。“苏科贷”“锡科贷”总额超21亿元、继续保持无锡第一。

摄影:曹卫江

摄影:曹卫江

伴随科创动能加速集聚,宜兴“3+3+N” 现代产业集群得以强筋健骨。2024年,宜兴地标产业产值增长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6.7%。眺望远方,合成生物、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亦在阵中。

如何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宜兴用“特色”作答。2024年,出台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丁蜀通航产业园等4个园区创成无锡市特色产业园区。

事实上,作为创新力量的有力载体,各类园区已在宜兴全域蓬勃起势。

2024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备案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占全市比重分别达50%、64.7%。环科园规上工业产值迈上千亿台阶,荣获全国首个国际水协会创新大奖,落地国际绿色低碳技术转移转化创新示范基地。经开区获评国家级园区水效领跑者称号,入选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度假区成为无锡首个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达成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摄影:曹卫江

摄影:曹卫江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量质齐升亦是一份重要的“宜兴考量”。2024年,宜兴的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2万户,完成“个转企”150家,新增“四上”单位52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0家。7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较上年增加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0家,分列无锡第二、第一。创建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375个、其中国家级8个,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实现全覆盖。远东控股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金山环保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中超控股获评无锡市市长质量奖。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企业对宜兴的青睐同样归功于优质的营商环境。2024年,15个方面48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全面落实,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事项分别达649个、1920个,办结“拿地即开工”项目14个,连续3年获得省政务诚信评价一等次。入选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投运。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正让“创新宜兴”处处是春天。

逐绿而行,幸福生长

“三山两水五分田”的黄金比例,“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村庄连片、田园纵横”的特色风貌,成就了宜兴“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绿色,是宜兴最美的发展底色。

2024年的宜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生态“成绩单”:建成美丽幸福河湖300条,3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优Ⅱ比例分别达93.5%、29%,太湖宜兴水域水质实现2007年以来最优,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获评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绿水常流,空气常新。PM2.5平均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1%,均创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摄影:朱智辉

摄影:朱智辉

推窗见绿、花鸟为邻、山水为伴,宜兴已成“两山”理论的优秀践行者。绿意连绵中,“幸福宜兴”愈显宜居特色。

于细微之处雕琢城市新貌。2024年,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方案编制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蜀山古南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荆邑大桥、花鸟市集焕新亮相,梅林公园首期正式开放,建成口袋公园3个,新增绿地40.8万平方米。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22个。

摄影:蒋青萍

摄影:蒋青萍

以和美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启动80个村庄美丽农居建设,宜南片区入选首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项目。打造市镇两级示范路42条,“中队吹哨、机关报到”管养机制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典型案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率保持95%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5.12万亩,完成水产养殖池塘综合治理3.6万亩,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

“老楼装新梯”、农贸市场改造、城乡公厕改建、道路“四改六”、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等民生福祉同样广域铺开。聚力办实事、暖民心,“幸福宜兴”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成为鲜活实景。

2024年,宜兴扎实推进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办结“微幸福”民生工程304项。城镇新增就业超1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超2600人。完成社保扩面超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实现镇街全覆盖。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惠及1024.8万人次,建成医保服务站9家。发放低保、特困、深度救助等保障资金近1.6亿元。惠老助餐服务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新增普惠托育机构6家。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取得突破,公租房欣陶公寓全面竣工。

摄影:徐瑨

摄影:徐瑨

同时,市一中周铁分校、东氿中学、悲鸿中学等5所学校正式投用,首批校园定制公交开通运行。市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实现集团化发展、一体化运行,妇幼保健院获评国家婚前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开展文体惠民活动超4000场次,成功举办省龙舟公开赛、市十运会,市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馆,陶二厂、黄龙山矿址公园建成投用。“看宜兴”APP上线公共服务事项166项,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一幅幅生动隽永的实践图景,正勾勒出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温暖阳光照耀下,宜兴建设高品质民生的步履不停,于山水相依处向美又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