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渐远、追兵渐近。”1月11日,南京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面对广大政协委员、电视及网络直播,坦承南京争先进位的压力。
当前,南京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既要直面产业转型之“艰”,也要承受创新突破之“难”。对此,周红波表示,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新的发展实绩。
周红波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付出艰苦努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产业强市建设全面起势,全市新入选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标志性总部项目成功落地,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持续回升向好的内生动力还不强,特别是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激烈竞争态势,南京争先进位的压力不断增大。”周红波在讲话中坦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这样的危机感南京早已有之。2023年12月出版的《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指出,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多措并举稳增长、促发展,杭州、武汉等重点城市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区域之间竞争加剧,南京争先进位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广州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苏州狠抓消费回补和工业经济,推动931个工业新增长点发力提效;杭州锚定“打好经济翻身仗”目标,强力实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地瓜经济三个“一号工程”;天津在手推进百亿级项目52个,年度投资超过南京550亿元。
《蓝皮书》分析,从202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广州、苏州、杭州、武汉等城市在总量上领先于南京的幅度较2022年三季度进一步扩大,宁波与南京的差距也从1000亿元以上缩窄至886.5亿元。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2024年前三季度,苏州、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在经济总量上领先于南京的幅度较上一年同期扩大,其中苏州领先南京的优势较上年同期扩大407.9亿元,差距上升至5359.37亿元。南京领先宁波的优势较上年同期缩小406.37亿元,差距缩窄至480.13亿元。
面对困难、挑战,周红波连说了“三个强信心”:在思想政治引领中强信心、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强信心、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强信心。他表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长三角等经济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对经济大省强化土地、能源、环境、数据等要素保障。随着新一轮国土空间总规获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突破,南京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彰显,更有条件打开资源集聚通道、塑造竞争新优势。
另外,今年,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持续放大,叠加南京的科教人才、改革试点、开放平台、金融服务等优势,为南京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更足底气和更强支撑。
周红波指出,要协同做好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多释放政策利好和积极信号,促进形成“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共识和行动,不断营造聚精会神拼经济、一心一意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2024年,面对传统产业动能减弱,南京大力实施产业强市行动和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工程”;面对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南京努力推动科技领域原始创新,支持一批高校科技成果在宁转化落地。去年岁末,南京市委全会部署打好经济强基提振、产业科技创新、改革集成突破“三大关键仗”,以及开放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攻坚仗”,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路径。
今年1月2日,南京“新年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举行全市科技大会暨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提出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闭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吹响了全面打造科技强市、产业强市、人才强市的号角。在全省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议举行的第二天,1月3日,南京举行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及时落实全省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议部署要求,同时凝聚“强产业必须抓项目”的共识,释放“开年就开工、开工就实干”的信号,动员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拼经济、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周红波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上强调,重大产业项目是产业强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力争上游的责任感,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促进产业强市加快突破,奋力交出开门红、全年进的过硬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