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南京工程学院举办第二届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该校分别与玄武区、鼓楼区、浦口区人民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加上此前已签约的各区政府,由此实现与南京11区校地融合全覆盖。未来,学校将以各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为其输送技术人才,集聚上下游企业,孵化全产业链等,助力各区特色产业实现大跨越。
以本次签约的南工程、浦口合作协议为例,学校将围绕浦口区集成电路产业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定期发布科技(团队)人员及创新成果等相关信息,引导科研团队等创新载体与浦口各街道、社区等建立紧密型合作共同体。同时,浦口区也将积极引导区域内科创载体和科技骨干企业与学校共建产学研联合共同体,引导一批重点科技型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定向发布科技研发需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落地一批重点或重大校企科技合作项目。“我们有信心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增长。” 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汪群介绍,在与各区签订合作协议前,学校就已充分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并与区政府一起商议助力其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举措。如数控机床产业是六合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数控机床恰好是学校优势学科——该校是全国首个开设数控技术专业的高校。双方合作后,当地可共享学校相关学科资源和科技成果,强链补链延链,力争到2025年将六合数控机床产业链打造成300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人才深度交流是南工程校地融合另一亮点。自去年1月与江宁区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携手打造环天印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以来,学校已先后委派党政办公室主任邵波等6名中层干部到江宁区委办等对应部门挂职办公。“人一旦流动起来,产业、项目和资源自然就会带动起来。”汪群说。
机制上,南工程将南京11个区进行分片包干,让每个学院对接一个区。“各学院不但要与政府进行信息联络,还要积极进行企业、行业的对接,如有跨学科合作的,则交由学校进行资源协调。”汪群说。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表示,当前,江苏高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由传统的支撑向创新型转变,融合的机制、人事等也向更深处拓展。“南工程在这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标杆,积累了经验。”
自去年举办首届校城融合发展大会,积极推动校地融合以来,南工程已与各区政府、科研院所共建科技研发机构平台57个,与各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73项,完成知识产权转化专利18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