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江苏
江苏 > 淮安 > 正文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2025年,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淮安,新航向已然明晰。

1月18日,江苏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1月21日下午,江苏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信长星来到淮安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沿着“绿色高地、枢纽新城”这一关键思路,当下的淮安正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重点打造“7+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淮安预计2024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目前可获取全省排名的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增幅前三,8项增幅第一。开启2025,这片“绿色高地、枢纽新城”依旧有着全年GDP增幅7%以上的坚定信心。

“淮安深化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经济增速位居前列,对全省大局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未来前景广阔、令人期待。”信长星如是说。

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枢纽经济,融汇硬核竞争力

会上,信长星指出,要做好枢纽文章,发挥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和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打通资源要素的集结通道,促进商贸物流与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催生更多新服务、新业态,更好融入构建开放新格局,保持流量赋能的好势头。

做好“枢纽文章”,恰是淮安在整个“十四五”阶段的发展重心。而今,俯瞰淮安大地,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宛如条条奔腾的“动脉”;高铁呼啸飞驰,承载着梦想奔向远方;“黄金水道”流淌“黄金效益”,重大项目循水而来、滨河而居……从“运河之都”迈向“枢纽之城”,交通四面、通达八方的淮安已成鲜活实景。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2024年,“枢纽之城”再次提质增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宁淮铁路、机场三期等重点工程全面提速,环洪泽湖旅游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黄码港投入运营,建成全省首条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内河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省第一,集装箱多式联运首次突破10万标箱、增长58.3%。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内畅外联的淮安有了更多汇新聚能的底气。总投资202亿元的中天精品钢帘线项目选择落户淮安,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可以实现从常州总部到淮安基地“码头到码头、车间到车间”的水运通达,物流成本降低80%。

同样,淮安盱眙作为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桥头堡”,是距离南京最近的苏北区县,如今正凭借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关键“落子”打造“工业强县”,进而颠覆“龙虾之都”的传统印象。

过去的一年间,淮安平均每周新签约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新开工11个、新竣工8个,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19个,较上年分别新增10个、9个。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新项目群的落地,正从根本上重塑淮安产业结构。2024年,淮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9.4%、11%和21.3%,均居全省第一。光伏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淮安市成为省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食品、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承载区域,金湖、淮安区分别获评1个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增长11.5%、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新增省级以上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217户、是历年总和的2倍,在规上工业中占比达15.1%、全省第二,其中11户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全国第五。

无论是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淮安皆成为苏北奋进的经典例证。

绿色经济的“淮安实践”

在今年省两会淮安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期间,信长星指出,要做好生态文章,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培育绿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保持向绿而行的好势头。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打造“绿色高地”,是淮安在“十四五”阶段的又一篇重要文章。淮安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境内四河穿城、五湖镶嵌,水域面积占1/4,森林和湿地面积均占1/5。优良的生态本底是淮安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优势。

2024年,这片“绿色高地”有了更多的惊喜。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四年全省第一;白马湖生态再造入选省“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5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3%,优Ⅱ比例连续三年苏北第一;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四,臭氧浓度全省最优。同时,“生态绿”迎来“发展绿”,2024年淮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淮安区开发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

淮安如何塑造绿色经济新增长点?文旅融合成为关键抓手。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一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2024年4月21日,淮安马拉松正式开跑,引发全民沸腾,15000名参赛者迈着有力的步伐,通过起点,跑向升起的朝阳。从淮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出发,跑过纪念馆、韩信路、韩候祠、漕运总督衙门、千年古镇河下,一路自然风景美不胜收、人文景点星罗棋布,视听盛宴精彩纷呈。此刻,“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的魅力愈发凸显,“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的时代内涵得以诠释。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沿着赛道奔跑,现代都市与淮安古城交相辉映,大学校园与运河春光美不胜收,其背后是淮安向“绿”而行的多年坚守;赛道两侧的莲湘舞、蹦床操、西游IP等特色展演,是淮安近年来以文体商旅深融推动特色产业崛起的鲜活实践;心意满满的参赛加油包、专业的医疗服务、无微不至的摆渡安排,与淮安“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营商理念一脉相承。

除了淮安马拉松火爆出圈,这里还成功举办大运河非遗文旅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板闸遗址公园建成开放,获批2个国家一级博物馆,《淮安年鉴》获评中国精品年鉴。新建成3个体育公园、50公里健身步道。绿意连绵中,淮安有了更加鲜活立体的时代形象。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会上,信长星指出,要做好教育文章,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把握人口变化的大趋势,推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保持育人聚智的好势头。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事实上,做好教育文章,淮安已有着积极实践。2024年,淮安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驻淮高校毕业生留淮就业率达24.9%、提升2.5个百分点。县中振兴取得新成效,14所重点高中一本达线率提高55%。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学校7所。新增普惠托位1532个,全市域探索推进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寄宿制服务。

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求,淮安更是注重教育、科技、人才的多方共鸣。2024年,39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是上年的3倍,培育省 “双创计划”人才31人、创新创业团队2个、“333工程”104人。新增首位省首席技师,新入选江苏大工匠1名、江苏工匠11名、省卓越技师18名。

这里,是创新人才挥洒青春、绽放无限光芒的机遇高地。2025年,淮安将大力开展 “千企百校”协同创新行动,高水平建设运营淮安产业技术研究院、南理工淮安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大力实施 “雁归”“留凤”工程,完善人才服务 “专员专访专办”机制,优化人才生活服务链,着力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紧缺型产业人才。

淮安按下发展“加速键”,2025信心满“淮”

选择淮安,相信淮安,人才正与城市共赴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面向2025,淮安力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3%以上和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8%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4%。

“当前,全省各地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各扬所长、奋勇争先,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淮安广大干部群众要锚定目标不放松、聚精会神谋发展,保持好势头,再创新佳绩,努力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信长星这样殷切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