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有5例为异常凶险的主动脉夹层,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
生命面前,南医大二附院多个学科的医护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战斗”在手术台旁,坚守在病房中,与“死神”赛跑,和病魔争锋,为众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连续收治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除夕之夜,48岁的孙先生(化名)因突发剧烈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有胸闷、大汗淋漓,被紧急送入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CTA检查迅速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型,且孙先生右下肢肌力丧失,血压无法测出,情况危急万分。时间就是生命,心血管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院长李庆国教授亲自主刀,为患者实施了“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孙先生终于转危为安,被转入ICU进行后续观察治疗。
年初二当天,49岁的李先生(化名)也因突发后背部疼痛两天被送入二附院心血管中心。他两天前在当地医院接受了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过程中突发后背剧烈疼痛,止痛药无法有效缓解。主动脉CTA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病情同样紧急。李庆国院长再次临危受命,为患者实施了“主动脉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李先生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
年初四至初六,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又连续接诊了三位主动脉夹层患者。他们分别因腹痛、胸背部疼痛等症状入院,病情均十分危急。在心血管中心邵峻主任和王波主任的带领下,中心团队迅速响应,为患者实施了“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等相关手术。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们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七旬老人心衰,一岁小儿先心病
此外,在这个春节,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还完成了多台其它心血管疾病手术与检查,涵盖了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等。
年初五当天,71岁的吴先生(化名)因心衰加重入院。经过术前精心调整,王波主任为其实施了“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左心耳内口缝闭术、心外起搏导线置入术”等复杂手术,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同一天,张女士(化名)因冠心病突发心功能不全,也被紧急送入医院。李庆国院长迅速为其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打通了堵塞的血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年仅1岁的小天(化名)因先天性心脏病接受了“右心导管检查术”,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右为李庆国院长
在这个春节假期里,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的医护人员们始终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患者们点亮了生命之灯。
主动脉夹层凶险,需及时就医治疗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是主动脉管壁的内膜出现破口,血液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该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主动脉夹层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胸痛,疼痛性质多为撕裂样或刀割样。该病病情重、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发病后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春节期间,由于情绪波动或应酬增多,易导致血压波动大,从而诱发此病。秋冬季节也是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人们应特别注意温度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心血管中心技术领先,助力患者康复
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作为江苏省内领先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机构之一,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救治了大量主动脉夹层等复杂心血管疾病患者。2024年,中心手术量达到1005台,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149台,充分展示了其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卓越实力。
中心拥有多项特色技术,如率先使用主动脉根部分流技术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提出主动脉夹层“随到随做”的救治新理念;早期在江苏开展David手术;较早使用“杂交技术”处理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等。同时,中心还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艺,还始终保持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敏锐洞察力和学习热情,通过不断实力,造福更多患者。(时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