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期望拥有安稳舒适的睡眠,然而,对于 70 多岁的于爷爷而言,正常的平卧睡眠却成了奢望。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每当他人躺在床上酣然入睡时,于爷爷却不得不长期保持坐姿睡觉。他无奈地说:“只要一躺下,胃里的消化液就开始反流,烧心得厉害。”
被病痛折磨多年,这次终于找对 “病根”!
长期的病痛给于爷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实于爷爷50多岁时,平卧就会出现反酸、烧心、咳嗽等症状。由于初期症状表现较轻,他并未放在心上,也未及时前往医院诊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他辗转于多家医院的呼吸科住院治疗。然而,始终未能明确咳嗽的病因,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后来,经人介绍,于爷爷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就诊。医生在详细了解老人的病情后,结合胃镜及胸腹部 CT 的检查结果,导致爷爷长期病痛的根源是食管裂孔疝引发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实现老人躺睡自由
考虑到于爷爷多年保守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结合上消化道造影及食管测酸测压等检查指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桂祥,副主任医师郝民强团队为于爷爷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为其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 + 胃底折叠术”。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第1天,其反流症状就消失,能够平卧入睡。第2天,便恢复流质饮食。第3天,于爷爷顺利出院。出院1 个月后,医生进行随访发现,于爷爷反酸、烧心、咳嗽等症状均未复发,饮食也恢复至正常水平,他终于能躺着睡觉了。
发病率高达60% 腹腔镜手术有优势
调查研究显示,食管裂孔疝在我国的平均发病率为10% - 15%,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0%。
据郝民强主任介绍,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破坏了人体自身抗反流的解剖结构,从而引发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嗳气、反酸,但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非典型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嗽、哮喘、冠脉造影阴性的胸痛、声音嘶哑、顽固性贫血等。这些非典型症状由于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人体的抗反流功能。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剖腹手术进行治疗,但该手术方式存在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弊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开展的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 + 胃底折叠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显著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选择。(杨萨飒 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