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弃购”润阳:光伏并购折戟背后的行业震荡与企业困局
江苏
江苏 > 盐城 > 要闻 > 正文
站内

通威“弃购”润阳:光伏并购折戟背后的行业震荡与企业困局

2月14日晚,通威股份一纸公告,为其与江苏润阳股份持续半年的“联姻计划”画上句号,这场曾有望成为光伏史最大并购案的交易最终“哑火”。消息一出,迅速在光伏行业掀起波澜,背后折射出的企业发展困境、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值得深入剖析。

通威股份与润阳股份,在2023年光伏企业电池出货量排行榜上,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五的位置。2024年8月14日,通威宣布计划通过增资及现金收购等方式,获取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金额不超50亿元,若成功,润阳将成为通威控股子公司。盐城国资为促成交易,让江苏悦达先行增资10亿元,显示出十足诚意。然而,半年后的2025年2月14日,通威却以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为由,终止意向性增资,《增资意向协议》同时解除。

这场并购失败早有预兆。2024年11月,润阳股份深陷停工停产风波,泰国4期组件厂从11月7日起停工60天,电池片工厂也于11月9日 - 30日放假。内部文件显示,停工原因是受政策及市场需求影响,订单不稳定。润阳海外产能本是通威收购的重要考量因素,其海外产能布局能满足溯源要求,可补通威短板。但此次泰国项目生变,让通威对收购产生顾虑。

通威自身经营状况也是放弃收购的重要原因。行业竞争激烈,通威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度预计归母净亏损70亿 - 7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其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入210.25亿元,2024年同期仅为29.88亿元。财务状况变化,使其难以支撑大规模并购。

润阳股份背后大股东是盐城国资。此前,盐城国资凭借真金白银助力润阳产能扩张,润阳也投桃报李,2020年将总部迁至盐城。在盐城支持下,润阳发展迅速并启动IPO进程。但2023年6月取得证监会IPO批文后,润阳IPO之路停滞,2024年7月批文失效。通威拟并购润阳,曾给其“曲线上市”希望,如今希望破灭。不过,盐城国资不离不弃,江苏悦达增资的10亿元已到位并成为润阳最大股东,双方深度绑定。目前,润阳云南曲靖13GW、江苏建湖16GW的N型电池片工厂已复工复产。

通威虽终止收购,但双方合作仍存可能性。通威是全球多晶硅龙头,润阳有超13万吨多晶硅产能,双方拟探讨多晶硅业务经营合作,通威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不过,具体合作尚在初步探讨,充满不确定性。

此次并购失败,对光伏行业影响深远。从企业层面看,润阳失去“曲线上市”机会,在光伏寒冬下,未来发展面临更多挑战,需重新规划战略、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通威则需重新思考海外产能扩张路径,调整战略布局。从行业层面看,反映出光伏行业整合难度大,企业并购不仅要考虑业务协同,还需应对市场波动、政策变化、企业经营状况等诸多因素。同时,也预示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需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