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华,建议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新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他认为,通过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推动乡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还有助于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对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乡村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乡村结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中蕴含着丰富的低碳智慧和生态理念,对推进农业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且乡村地区用电负荷相对较小,因此具有发展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的优势。
欧阳华认为,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存在以下意义:
一是带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乡村地区通过建设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能够快速转变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新型能源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其发展将吸引相关产业链在乡村地区聚集,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新型能源的使用能够为乡村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力供应,减少传统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降低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保障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且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往往伴随着环保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美化乡村面貌。
三是为上下游产业快速增长激发活力。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涉及充电设备、配电设备、换电设备等设施建设,也与动力电池、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密切相关。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有效带动科研、装备等上下游企业、关联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支撑稳经济稳增长。
为进一步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新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欧阳华建议:
一是加快农村传统能源消费向绿色能源消费转型。建议按照能源低碳化、消费电气化、服务智慧化的总体思路,在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屋顶光伏、集中式光伏、风力发电机、沼气发电机等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制定合理的能源发展规划,确保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用率,提高绿色电力能源在农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二是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乡村地区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屋顶、停车场车棚等推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发展,提升乡村就地绿色供电能力,通过建设新型车网互动充电桩,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和就地消纳,构建经济可持续的乡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进一步助力绿色电力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应用。
三是促成以零碳为元素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结合乡村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以零碳为元素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通过发展当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宣传、低碳民宿等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依托零碳元素积极构建新型农文旅融合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打造能源低碳消费生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电蜜蜂”志愿者上门服务活动,宣传新型电力系统知识,提高村民的低碳能源意识。在乡村地区建立“村级电力服务站”、建设低碳能源展示厅等设施,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可视化方式宣传低碳电力系统生产、配置、消费情况,对外展示新型乡村电气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推动乡村用能转型升级,进一步构建农村低碳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