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一组组醒目的关键句,为南京新发展拓开新路径。
作为长三角的经济重镇,南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与开放合作协同并进,用拔节生长的“南京实践”承接江苏“挑大梁”的新重任。
把握好“新”路径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过去一年,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城市第三、18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63.8%、在“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位居全球第五、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第九。
这一组组的数据的背后是南京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的成果。
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转型升级、华天封测产业基地等百亿级项目开工,日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汇川机器人、小米南京科技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运营,博西家电全球研发中心、LG新能源中国总部等标志性项目签约落户。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代表着南京所拥有的创新“土壤”,越来越被认可。过去一年,南京获评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了13家,居全国第四,而新增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了121家,居全国第六。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两者融合,关键是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曾在采访时表示,南京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创新的突破之举在改革,改革的关键路径在融合,必须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做强主体、建好平台、打通堵点,形成产业科技创新闭环,切实把南京的科教人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今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也将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作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聚势赋能。
践行国家战略的“南京作为”
“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
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南京是辐射长三角、联动东中西的重要枢纽门户。近年来,南京依托南京都市圈的蓬勃发展,深度融合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优势产业链实现高效对接。在此过程中,南京充分展现了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中的“南京力量”。
从交通来看,南京积极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与上海、杭州、合肥之间基本实现高频次“1小时交通圈”。在产业上,南京与长三角城市共建大飞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大飞机规模化华东区域推进办公室落户。在民生发展上,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自2019年5月上线以来,越来越多的跨省可办事项“上新”。
与此同时,南京不断深化与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致力于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南京市长带队连续三年赴大湾区考察交流。对于大湾区而言,南京是链接长三角区域的关键落点。香港企业以南京作为“桥头堡”参与内地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也让南京乃至整个长三角成为大湾区企业新时代新增长极的优质“合伙人”。而对大湾区而言,也是众多南京企业出海走向全球的“第一站”,
以香港为例,据悉截至目前,南京累计批准及新设香港地区投资项目6049个、累计实际使用港资434.6亿美元;而南京企业赴港累计投资项目434个,协议投资总额62.2亿美元。
依托“科技+产业+开放”的三重优势,南京逐步构建起了跨区域资源流动的“超级链接”。
改革向前,南京不停歇
过去一年,南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从成果来看,统筹推进年度239项改革任务,其中6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南京还成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和“科汇通”试点城市,完成首批“4+N”产业基金组建。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金融租赁专业子公司、全省首家苏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和海外增值电信运营商落地南京。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也保持全省第一。
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作为江苏的省会,南京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肩负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2025年的主要工作中,特别提到,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随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南京不断聚焦改革与开放。
1月23日,南京印发《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这是南京连续出台的第七个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工作要点》从十个方面着手,为经营主体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
2月5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南京召开2025年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以“新春第一会”擂响奋进战鼓。
2月2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加速打造江北新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的主阵地。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南京明确任务接续发力,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南京新篇章。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
从创新发展到产业强市,从民生改善到开放共赢,南京的响应,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更为江苏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供了“南京实践”。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信心凝聚力量,实干谱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