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扬州,决胜向新!
江苏
江苏 > 扬州 > 正文
站内

实干扬州,决胜向新!

实干扬州,决胜向新!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领到了新任务,明确了新航向。

能力越大,代表责任也越大。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也迫切需要江苏各地有坚定信心、发挥优势的勇毅担当。

作为千年名城,扬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寄予期望的“好地方”,也需要努力把“好地方”建设得越来越好。

立足当下、远眺未来,锚定“冲刺决胜年”,扬州又将如何把国家所需、自我所能、未来所向结合起来,打好发展“特色牌”?

实干扬州,决胜向新!

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寄予的厚望中,科技创新一直是“高频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字里行间,不仅强调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而作为被寄予希望的“好地方”,扬州也需充分认识自身的禀赋优势,补齐短板不足,在以新化旧、以立促破上下功夫,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要知道,科创和产业是紧密联系的,科技创新成果需要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这也是当下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扬州所迫切需要的。

既是所需,又该如何以“顶格”的标准,“满格”的行动干在实处?

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强调,扬州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国家级高水平科创平台布局,力争主要科创指标2025年超过省均、在苏中苏北地区领先,2030年位居全省前列。

可以看到的是,在梳理把握自身的功能定位、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基础上,扬州亦探索了适合自身的打法——围绕“613”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13条新兴产业链。

2024年,扬州有效高企数量突破2500家,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5G工厂13家,新增省级“智改数转网联”企业212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5家,航空航天、数智电子信息融合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

一系列可量化的数字,无不折射出在科技创新赋能下,扬州产业转型发展的活力与魅力。

放眼望去,在扬州大地上,既有智能融合的战新产业,也有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亦为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干扬州,决胜向新!

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浓度”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兴产业不断崛起、未来产业不断布局,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因为若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

这说明,跃迁之道,各项创新要素缺一不可。

而在此过程中,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每一问都需要答好。

首先,聚焦做大创新主体,扬州深度聚焦“613”产业体系中出现的“痛点”“难点”,深化“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支持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滚动培育建设10个企业创新联合体。

在持续推进科技招商方面,扬州每年还招引1000家科技型企业,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的创新矩阵。

其次,围绕打造更高能级科创平台载体,扬州对照“一个片区、一个产业、一支团队、一只基金”标准,整合优化科创载体布局,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据悉,到2025年,扬州将实现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数突破40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四有”覆盖率(有研发投入、有研发活动、有研发机构、有高价值专利)大幅提升。

最重要的是,在做优创新生态方面,扬州还通过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建设一批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生产、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

时下,一系列科技创新“组合拳”接连出击,让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扬州大地“破土而出”,并在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释放出最大化能量。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

那么,作为江苏“腰部”城市,扬州又该如何加强与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

可以看到的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扬州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亦有积极作为。

例如,其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上海科创中心、南京科创圈建设,支持扬州大学参与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

与此同时,扬州还探索建立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协同攻关模式,不断提升国汽轻量化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扬州)服务中心、北京机电所扬州创新中心、南京大学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等平台创新研发水平,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引优育强。

深知交通上的互联互通,会让区域协同亲上加亲。

基于此,扬州还积极落实新一轮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扬泰机场二期、北沿江高铁等重点工程,主动链接长三角产业项目、创新要素,进一步提升优质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

以更多新举措、好项目深化跨区域合作,增强自身以及全省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辐射带动力,扬州已然有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就是实干。

实干扬州,决胜向新!

事实上,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共扬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扬州将2025年定为“冲刺决胜年”。

“只有实干,才能赢得发展主动;也只有实干,才能创造更好未来。”王进健在两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冲刺决胜,也意味着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咬住牙、挺住劲。期待扬州用实干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践。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