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正文

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

春潮激荡,扬帆正当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如何以创新作答,在时代浪潮中抢占先机?中国制造企业从来不缺默默作答的行动者。徐工,正是其中一员。

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更加严峻的行业形势,徐工连续五年实现营收超千亿元,构建了“稳中有进、以进促稳、稳中提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亮眼成绩单背后,徐工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从“全球第一吊”到“全球第一钻”,从“神州第一挖”到“神州第一铲”,徐工始终以“攀登者”的姿态,持续刷新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技术高度。

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零部件产业培育,徐工锚定三大战略方向,将创新基因融入智造血脉。

争当“破局者”

传统产业搭上数智化列车,徐工展现出“破局者”的创新锋芒——

“全球第一吊”第七次刷新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全球最大塔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在工程机械领域再度刻下中国坐标;

徐工汉云与Deepseek的深度联姻引发行业震动,这场工业互联网与AI的“世纪握手”,为智能车联网、智能制造等复杂场景注入全场景赋能方案;

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动力系统让传统装载机变身“零碳战士”,单台年减排二氧化碳130吨的硬核数据,诠释着工程机械绿色革命的加速度。

无论是自主研发技术、数字互联网领域还是新能源电池产业,徐工始终加速领先。

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

走进徐工旋挖钻机桩工车间,AGV智能运输车与全自动装配线默契配合,几百公斤乃至几十吨的旋挖钻机部件在智能算法指引下完成毫米级精准对接。这背后,是徐工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全联接工厂在释放能量——40台设备通过华为F5G全光网络实现生产要素全域互联,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飙升45%。

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由华为露天矿无人驾驶系统赋能的“钢铁驼队”正昼夜不息:无驾驶室的矿卡以厘米级精度穿梭于极端环境,单日完成130次高效作业,为智慧矿山树立安全高效新标杆。

通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战略,徐工将率先探索出工程机械行业的数据空间,构建一个融合数据价值链的生态系统。

释放“闪光点”

如果说传统产业升级决定企业能否“跑得稳”,那么,产业创新能力则关乎“跑多快”。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正是徐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另一个重头戏闪光点。

资本市场率先投出信任票。2月25日,徐工汽车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30家战略投资者,64.44亿元融资刷新近五年商用车领域融资纪录。从首台漢風重卡下线到登顶新能源赛道,徐工用17年完成华丽蜕变。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1.44万辆,市占率连续两年蝉联榜首,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徐工在电驱系统、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

协同创新聚焦未来产业。2024年11月,上海宝马展现场,徐工发布全球首个“黑灯工地”无人装载机,将游戏产业的AI基因注入钢铁机械。通过激光融合与高精度感知技术,设备在无照明环境下仍能精准避障,作业效率比肩熟练驾驶员。双方打造的露天矿山“牧羊人”模式,更实现一人操控多机作业,开创工程机械“虚实融合”新范式。这种打破行业壁垒的协同创新,让徐工在智能制造领域占得先机。

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

从资本市场热捧到技术革命突破,徐工的创新路径日渐清晰:既要在新能源赛道夯实产业根基,更要在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构建技术护城河。

“徐工的愿景是将我们的设备打造成自动化机器人,成为完全自动化的重型施工机器人。”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展望,5年后的徐工必将是一个更加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化的全球工程机械领军企业。科技创新出新,“1+6+N”全球创新体系全面深化,全球研发中心建设持续全面布局,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开花;产业攀高向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具有徐工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力“新赛道”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绿色变革。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最早的新能源布局者之一,徐工在这场电动化浪潮中一马当先。

曾参与“世纪工程”的XE270EV纯电动挖掘机、满足-40℃-50℃极端工况作业的XC958-EV纯电动装载机、EWJL386新能源自卸车……2月18日,徐工集团“开工节”上,超千台总价值10亿元的各类工程机械批量发车,多款新能源产品成为亮点,显示出徐工积极抢抓新能源浪潮下电动化先机的努力。

不仅新能源产品推陈出新,徐工还布局了风能、氢能、储能和新能源电池产业。

走进徐工与比亚迪合作的百亿级动力电池项目基地,灯火通明的车间内,自动化机械臂上下挥舞,实现精准抓取;智能化设备开足马力,高效运转,一块块动力电池加速下线……徐工联合新能源龙头比亚迪研发生产的首款动力电池包,每25分钟就能生产下线一台动力电池,为新能源机械源源不断地提供新动力。

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

实现“家门口”的配套,更确保徐州未来新能源板块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赛道上,徐工以毫米级的精度丈量着自主创新的深度。

如今,徐工已将系列新能源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实现了核心三电(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的基本自主可控,徐工新能源主机产品可靠性、耐久性行业领先。

2024年上海宝马展上,徐工73款自主核心零部件产品曾集中“亮相”。8款有代表性的传动新品,4套成套化履带底盘产品……参展产品类型不一、功能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是徐工匠心铸造的精品,更是企业研发实力的集中亮相。

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

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零部件产业培育,这场传统制造企业的焕新实践,既是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企业以科技自立自强应对时代挑战的缩影。

正如徐工集团、徐工机械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所言:“我们这一群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是把徐工、把中国的工程机械高质量建成世界级的水平,这是我们全体徐工人共同的使命。”

答好创新之问,徐工加速向前的着力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