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示范!泰州干部群众持续热议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作示范!泰州干部群众持续热议

“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探路共同富裕指明方向,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百姓关心的民生实事,争取办一件成一件,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成绩,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发展红利,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突出就业优先,稳固民生之本

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紧扣泰州大健康产业特色,走出了一条产教协同赋能共同富裕的创新之路。首届623名硕士生深度参与扬子江药业、苏中药业等龙头企业技术攻关,已成为泰州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总书记强调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这为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党总支书记王海波说,该校将紧扣泰州“医药名城”定位,坚持“学科建在产业上、人才培养融入企业里”的办学理念,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努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促进青年人才就业始终是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部分。”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前延后伸,更大力度集聚青年人才。深化拓展“泰州日”系列活动,走进高校院所招才引智。深入开展“泰爱才”校园招聘,推广“直播带岗、探企拓岗”新模式,吸引更多毕业生来泰留泰就业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推动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市人社局副局长黄东平表示,将围绕“聚焦产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工作主题,健全完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引才超前对接机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不断做大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方位提升就业安置质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兆洋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高质量完成移交安置任务,积极推进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国防教育辅导员试点,做大做强“兵支书”培养工程,深化全省“兵教师”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跨区域就业招聘合作,进一步拓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渠道。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情之所牵。锚定“共同富裕”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这两天,姜堰区俞垛镇姜茅村的“指间田园”采摘园里,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置场馆,忙着各项准备工作。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里又将迎来大批游客。这个坐落在俞垛镇东片区的省特色田园乡村,带领周边角墩、房庄、宫伦三个村,培植800亩贝贝南瓜示范基地,带动整个片区年增收360万元。市派姜茅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夏诚晨表示,他们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推动农村经济向绿色、高效转型。同时借力高校、科研机构资源,推广智慧农业,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以科技赋能,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向荣表示,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农业农村投资深化年”活动,做强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推动“2+N”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片区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走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道路。

“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供销社的工作方向更明确、重点更聚焦了。”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智俊忠表示,全市供销合作社将着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以全程化服务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以片区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以规模化服务促进强村富民走深走实,努力建好“三张网”及服务联盟,推进农产品直供配送平台建设,持续深化“社村共建”,助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旺起来,村民“钱袋子”自然鼓起来。在兴化市大营镇,红皮洋葱历经20多年探索,逐步发展成为该镇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大营镇党委书记沙进军说,下一步,将着力做好深加工文章,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今年将借助打造洋葱产业园项目,鼓励经济能人建保鲜库,同时寻求洋葱深加工合作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高宇彤表示,锚定“共同富裕”,不仅要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裕,更要实现精神层面的富足,让乡村振兴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内核”。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全面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聚焦农村移风易俗,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发挥好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开展“百姓日用”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急难愁盼”,落实兜底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市农业农村局帮促指导处处长王恒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突出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常态化帮扶,以县为单位建立防返贫政策工具箱,持续落实防贫综合保障保险资助政策,防止出现因灾因病因意外发生返贫风险;聚焦发展帮扶产业和就业帮扶,推动帮扶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激发帮扶对象内生发展动力;着力优化挂钩帮扶和社会帮扶,促进重点帮促村和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当前,我市已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制度,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830元/人·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李新美表示,全市民政系统将强化精准救助,深化“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强化政策创新,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进一步整合部门条块资源,构建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强化长效帮扶,统筹“救助+服务”资源,创新实施“泰有爱·四助四护”专项行动,变“兜底保障”为“发展助力”。

市卫健委主任全冬明表示,将全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发展,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国家“四大慢病”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提升慢病规范管理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展示、健康服务、产业推广深度融合;以普惠托育、基层慢病筛防中心、五级中医馆、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农村院前急救点、护理院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做好民生实事暖人心。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大数据联动,分层分类确定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险和救助待遇,强化与民政、财政、税务等部门协同,落实资助参保“免申即享”,依托全省统一的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救助对象身份信息动态调整和约定数据共享交换,切实提高医疗救助实效性精准性,更好发挥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作用。

来源:泰州发布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