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江苏
江苏 > 淮安 > 正文
站内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经济大省江苏有了发展新方向。

如何“挑大梁”?淮安用行动来证明:

沿着“绿色高地、枢纽新城”这一关键思路,当下的淮安正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重点打造“7+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3.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开启2025,这片“绿色高地、枢纽新城”依旧有着“全年GDP增幅7%+”的坚定信心。

而“勇挑大梁”的力量正在淮安汇聚成一幅“昂扬向上”的新图景……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淮安的创新闪光点

全国两会要求:“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而淮安的“三句话”共识同样直指科技创新——“工业没有突破,谈发展就是空话;项目没有突破,谈贡献就是虚招;科技创新没有突破,谈未来就是空想”。

什么是“创新淮安”的抓手?3个千亿级、5个五百亿级和3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护航淮安行稳致远。

如今,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成为三块千亿级的淮安产业“压舱石”。

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淮安将依托现有优质资源,全面推进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检测等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高密度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以及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等,将淮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PCB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基地。

如今,全球第一大印制线路板厂商鹏鼎控股、全球第一大笔记型电脑键盘制造商达方电子、江苏省长江以北唯一的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荣芯半导体,以及澳洋顺昌、纳沛斯、蔚蓝锂芯等一批行业龙头已齐聚淮安。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新能源产业方面,淮安成功引入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阿特斯等百亿级“旗舰”项目,“十四五”期间,淮安将成为全省光伏电池集聚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南高齿项目可生产行业内功率最大的海上风电齿轮箱。同时,淮安加快发展异质结、钙钛矿、IBC(全背电极接触电池)等新一代光伏产品;因地制宜深入发展风电、氢能等细分领域,全力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特色发展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比亚迪集团全球唯一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布局淮安,全部投产后具备年产4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能力,年产值超1000亿元。同时,淮安还拥有韩泰轮胎、双环齿轮、纽泰格、和兴汽车等一大批产业链中下游配套企业,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发展汽车整车及改装车、招引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此外,化工新材料、金属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纤维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装备这五个五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绿色环保这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也在加速崛起。

无论是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淮安向“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2024年,淮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9.4%、11%和21.3%,均居全省第一。光伏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淮安市成为省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食品、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承载区域,金湖、淮安区分别获评1个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增长11.5%、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新增省级以上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217户、是历年总和的2倍,在规上工业中占比达15.1%、全省第二,其中11户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全国第五。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已然成为淮安“7+3”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鲜明底色。

融入长三角,释放新动能

全国两会要求:“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眼下,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而淮安恰是位于长三角北部区域地理几何中心,300公里半径内覆盖人口超1亿,区域综合消费能力超4万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雄厚的市场资源。作为江苏制造业强省中的新兴板块,淮安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拓展发展空间,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在区域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重要新增长极。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当下,“枢纽经济”正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的重量级“筹码”。“123出行交通圈”加速形成,即1小时市域通勤、2小时畅行长三角、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在淮投资兴业,不仅可以充分共享长三角齐全的产业配套资源、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还可以就近辐射华东地区广大消费市场,大幅降低物流、销售等成本。

总投资202亿元的中天精品钢帘线项目选择落户淮安,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可以实现从常州总部到淮安基地“码头到码头、车间到车间”的水运通达,物流成本降低80%。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格局中,淮安源源不断汲取创新力量。

淮安盱眙,如今正超越“龙虾之都”的传统印象,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其打造“工业强县”的关键阵地。

作为全省四个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之一,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从2021年成立之初即明确不再走承接传统产业转移的老路子,通过建设“研发飞地”,构建研发在宁、生产在淮的“研发+制造”协同模式和“管委会+公司”高效运作机制,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目前,在南京雨花软件谷和江北新区研创园打造的“科创飞地”均已投入使用。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淮安现有各类科创平台载体100多个,其中包括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9个省部级实验室。这些重大的创新载体与“宁淮科创走廊”建设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淮安驶向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

此外,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等共建园区,综保区、自贸区联创区等平台,皆是淮安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有力见证。

2024年12月18日,淮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在沪举行,活动现场共签约44个项目、协议引资额429.3亿元,在长三角一体化蓝图上再度点亮“诚意满淮、共创未来”。

“以人为本”的城市内涵

全国两会要求:“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如何定向发力?——经济大省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而“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正是淮安的至善追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4年淮安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驻淮高校毕业生留淮就业率达24.9%、提升2.5个百分点。组建先进制造业就业服务联盟,龙头项目及规上企业用工增长13.8%、占比41.3%。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回望过去一年,淮安新改扩建学校7所。新增普惠托位1532个,全市域探索推进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寄宿制服务。组建45个校企合作专班,创成17个省市级现代产业学院。新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和影像结果实现互联互认。

同时,国家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有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门诊共济顺利实施,异地就医实现双向直接结算。足额发放各类困难人员生活保障和救助资金,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和 “三位一体”托养体系建设。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改造提升36家社区助餐点和105家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在淮安,人文经济活力奔涌。

“挑大梁”的淮安,以行动展“新”意

2024年,淮安成功举办大运河非遗文旅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板闸遗址公园建成开放,获批2个国家一级博物馆,《淮安年鉴》获评中国精品年鉴。新建成3个体育公园、50公里健身步道,淮安马拉松火热出圈。

秉持“以人为本”理念,这份“淮安幸福”更属于每一位选择淮安、相信淮安的创新创业者。

2024年7月5日,首个“淮安企业家日”上,淮安发布了专属礼遇政策,让“敬商、爱商、亲商、护商”成为跨越赶超的主基调。

回望过去一年,工程建设项目“三极四即”审批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并联审批率、拿地即开工重大项目占比等6项指标全省第一,“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省领先,惠企资金“免申直补”入选制造强省典型案例。淮安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全力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近悦远来。

山河无言,岁月有声。“挑大梁”的信念正深融入淮安城市肌理,于细节处见真章。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