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破译水稻“种源密码”,传感设备为田野装上“火眼金睛”,大数据平台成为农业管理的“智慧大脑”……在锡山大地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农业生产力变革“新潮涌动”,让农业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锡山作为无锡的农业大区,面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交出的是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向“新”而行
以科技“打头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坚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是关键。
随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浙江大学-无锡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平台的先后落地,锡山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3家科研院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从水稻生物育种到园艺作物育种,从科学种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锡山不断攻坚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
向“新”而研
着眼良种里的“新质生产力”
浙江大学—无锡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水稻生物育种实验室的研究员汪庆最近有点忙。“这是刚从我们在海南设立的南繁基地送回来的叶片和稻苞,接下来,我们将对样品叶片提取基因组DNA,检测后筛选出携带目的基因的单株;稻苞则将进行花药培养,创制种质新材料。”
基因编辑、花药培养、分子标记,是浙江大学—无锡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水稻生物育种实验室破译水稻“种源密码”的“杀手锏”,通过这些先进的育种技术,实验室已成功培育“锡稻1号”“浙大嘉锡优610”“哈勃9800”等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新品种21个。其中,“哈勃1S”在2020年获得省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是无锡第一个自主培育并通过审定的水稻新品种,“浙大嘉锡优610”亩产可达750公斤以上,为保障无锡地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攥紧农业“芯”,激活新引擎。近年来,锡山通过植物组织扩繁、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不断选育新品种,新通过省级蔬菜新品种认定白菜品种1个(钱塘青),并在杭州和南京等地区周边开展示范与应用;选育“粉龙”“挚爱”“金边五道杠”“尚品春花”等蝴蝶兰新品种4个,并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向“新”而育
种苗繁育显担当
从育种到推广,锡山攥紧农业“芯”,将种苗繁育打造成产业。
在省级水产良种场——中水东泽水产工厂化育苗基地内,一排排叠层小隔间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数不清的红螯螯虾虾苗在苗床上孵化,另一边,一方方鱼池里,无数的鲈鱼在装有源水净化处理设备的苗池里肆意地游弋着。
“基地目前已步入各类苗种的繁育阶段,主要繁育的苗种包括红螯螯虾、大口黑鲈、鳜鱼等。今年预计将繁育出500万尾虾苗、1000万尾鱼苗,全年销售额将有望突破1500万元。”中水东泽水产工厂化育苗基地负责人介绍,“公司正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携手开展苗种种质资源更新项目,旨在通过双方的合作,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苗种质量。”
在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羊尖分园内,蒋建康种苗基地的工人一边在紧锣密鼓地给温室里的秧苗浇水,另一边正忙着选苗、整苗、打包,准备发往整个无锡及周边地区进行移栽种植。
“西瓜大王”蒋建康介绍说,“年前就接到了200万株订单,计划全年培育900万株种苗。基地今年除了常规的大西瓜品种美都、8424,小西瓜早春红玉、特小凤等,还有番茄、玉菇、空心菜等优质果蔬种苗大量密集上市。”
育优种、引良种、建基地、促推广。目前,锡山在全国设立相关种苗产业扩繁基地约16万亩,产品涵盖西瓜、草莓、南瓜、水产、花卉等。年繁育各类瓜果种苗1000万株、淡水水产品1500万尾、花卉615万株。
水产方面,则有无锡龙巢和中水东泽2家省级水产良种场,主要实施水产良种保种和亲本更新项目,2024年更新红螯螯虾良种亲本2150公斤,引进鳜鱼亲本500对。
向“新”而“智”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
田野里涌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铺陈未来农业新图景。
正是春光明媚之时,麦田管理进入关键时期。种粮大户孙科一大早就来到田间查看小麦苗情、土壤墒情。“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我们这个农业数字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看看哪里缺水了,哪里缺肥了,哪里长虫了。”孙科介绍说。根据平台给出的建议,他可以很轻松地完成田间管理。
2023年,锡山区农业数字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2024年,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一期)正式运行,区、镇(街道)、村农情信息初步实现数字统筹。
两个平台的先后上线,得益于全区的智慧农业建设。全区累计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点27个,应用面积5735亩。目前,已建设省级智慧农业园区1个(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农场1个(无锡市锡山区羊尖农机专业合作社)、数字渔场2个(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甘露青鱼产业园数字渔场),全区连栋大棚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覆盖率已达100%。
向“新”而“慧”
无人机“接管”农田作业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锡山以“新”促“慧”。
在严家桥农机专业合作社内,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植保机、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用无人机等无人农机有序排列,等待着“大展身手”。
与传统农业作业相比,在5G通信技术、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以及AI算法感知技术等“智慧农业”的加持下,“无人化农场”每亩可节约种子2公斤以上,增产10公斤,燃油成本降低1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65%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0.5-1%。
在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与中关村车载联盟及工信部门联合打造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无锡)试验区,完成无人化作业研究室、通信及网络、集成及演示等基础建设。同时强化数智赋能,优化集成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飞机、无人收割机,搭建农业数字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建成稻麦轮作的“无人化农场”,推动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领域示范应用、产业和创新资源集聚,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不断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手工劳作到机械化操作,再到无人农机逐渐成为主流,锡山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行动。
目前,锡山已建成市级以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个,全区特色农业机械化率已达到80%以上。示范建成太湖水稻园、羊尖严家桥“无人化农场”,推动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领域示范应用、产业和创新资源集聚,实现了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让锡山农人从“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
新质耕新绿,科技赋新能
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
锡山正以
以科技创新引领为导向
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生产要素集聚
产业深度转型进程
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为锡山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锡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