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专家:水镇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正文
站内

古建专家:水镇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从徐州市区出发,只要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一处古意盎然的建筑群。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我们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贾伟一起,赴潘安水镇·从本来,领略飞檐翘角的灵动之美,探寻每一块砖石背后的文化密码。

古建专家:水镇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潘安水镇位于潘安湖湿地公园核心位置,南北串联徐州市区和贾汪城区,东西连接大洞山景区。

这里因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潘安在此游历的动人传说而得名,驻锡茱萸寺的海德师父赋予水镇“从本来”一名,取“万物得其本者生”之意。

进入大门,在西侧的“区域导览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潘安水镇呈龟背形布局。

坐北朝南,碧水围绕,潘安水镇像一只乌龟伏在水中,主轴线正好似乌龟的背脊梁,水系支流是乌龟的条状花纹,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从水镇的大门向前,一条石板街贯穿南北。贾伟提醒我们注意脚下的青石板:“这些砖瓦石,应该都是一块一块收集来的明清老石板,其纹路是典型的徐州地区錾石做法。”

贾伟说,在古建筑修缮中讲究“修旧如故”,利用收集到的老旧建筑材料,这种做法在建筑设计中十分常见。在宁波博物馆,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就使用了大量宁波老城区拆下的砖瓦,配合用水泥拟态的竹子纹路,共同构成了建筑的外立面,形成如山脊断面般的馆体。

古建专家:水镇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迎面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大戏台。戏台上下两层,青砖灰瓦,飞檐吊脚,栗色雕花大门古朴厚重。

绕着戏台转到南侧,眼前豁然开朗,古戏台背后是一潭碧水,也是水镇的“心”,鱼儿不时一群群游过,在水面荡起层层涟漪。隔着清澈的池水,对面依水而建,木柱廊檐,顺河道蜿蜒逶迤,错落有致。

三条水系从这里伸展出,如同“动脉”,将水镇轻轻勾勒,与潘安湖相通。7100亩浩瀚潘安湖,将水镇所有的水涌动成“活水”,增加了几分与自然契合的朴素秀气。

贾伟说,中国古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与环境共生,它不彰显自我,十分谦逊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是中国人的营造建筑的物理、心理和哲理。

古建专家:水镇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戏台两侧,小巷迂回,仿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街道弯弯曲曲,形制对称。巷道曲径通幽,沿街门楼,房屋出檐,民居完全采用青砖、黛瓦的明清四合院风格建成,为土、石、木框架式结构,房屋盖青黑瓦,整个建筑看起来古色古香。

“垂花柱的造型和纹样各有不同,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像这个莲蓬就象征多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贾伟介绍,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中,垂花柱是其中一种特别的做法,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符三年(1100年)成书的宋代《营造法式》。

循着贾伟手指的方向,抬头仰望,宅院大门古朴大气,柱头莲蓬饱满厚重,莲子雕刻粗犷有力,整体造型质朴端庄,泥巴烧成的大砖色泽灰暗,明显带有北方的民居风格。

随便踏进一个院落,都是层楼叠院,曲径回廊。前设正门,一进多重;中设天井,青石铺地;左右设厢房,雕窗对着天井。装饰在窗户、梁柱上的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十分雅致。

古建专家:水镇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再往前,就是内外湖驳岸亲水平台。一条曲折长廊,横在水中央,中间是高高耸起的亭子,飞檐翘起,造型别致。

从业二十多年、长期从事古建筑教学及设计,贾伟参与、见证了多个古建筑修复项目。在走遍水镇的每个角落后,贾伟说,水镇“修旧如故”,重现了明清风貌,“既有北方汉子的豪迈之气,又有水系增添的灵动韵味,兼容并蓄,厚重又灵动。”

古建专家:水镇正如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