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余音绕梁的水磨腔
一支鼓点激昂的现代乐
......
在昆山街头偶遇艺术早已不是新鲜事
“街头文化”的日益蓬勃
不仅点亮了昆山的街角巷尾
更为城市文艺繁荣打开了新路径
如今
“街头艺人”们解锁新身份
“昆山艺匠”
3月29日,“昆山艺匠工程”正式启动,将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举措,助力文艺人才成长,构建新型文化空间,打造“十个一”特色发展体系,开启街头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新篇章。
活动中,昆山正式面向社会广泛招募“艺匠”,深入商圈、景区,以精彩演出为引,诚挚地邀请每一位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文艺人才加入“昆山艺匠”的行列。
巴城老街
刚刚获得了首批
“昆山艺匠表演证”的
街头艺人 们
在老街广场
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演出
非遗技艺、传统艺术、流行音乐
风格各异的表演轮番上演
既有昆北民歌的旋律悠扬婉转
也有两岸街头艺人同台献唱
现场气氛热烈
呈现出一幅
多元文化交融、艺术活力四射 的
热闹景象
周庄古镇
青年歌手们正弹奏着吉他
在纸箱王创意花园里欢快歌唱
他们用自由活泼的演出
让古镇文化和现代艺术
碰撞出了青春的火花
与此同时
一场宋朝特色的情景演绎精彩上演
通过花神游、将军练兵 等
极具特色的街头文化演出
让游客在水乡古镇与艺术
不期而遇
万象汇小象广场
青年乐队正用他们的音乐
为这个热闹的场所
注入独特的艺术气息
他们用动听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
讲述着生活中的点滴故事
让温暖的音符随着微风跳跃
周围的人们停下脚步
或坐或站
倾听悠扬的民谣旋律
传递出惬意舒适的轻松氛围
用才华点缀城市 昆山艺匠“持证上岗”
在“昆山艺匠工程”启动仪式上,首批“昆山艺匠表演证”的颁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张小小的证件,标志着这批文艺人才今后可以“持证上岗”,以自信的姿态在城市文化空间里大放异彩,并可依托政策配套扶持,获得专业培训指导和广阔展示舞台。
“这不仅是对我们艺术追求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街头歌手司海燕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她表示,以前只在夜市内表演,现在有了这张证,可以更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了。
当天进行演出的昆山艺匠来自不同背景不同行业。活动中,昆山艺匠还共同宣读《文明演出倡议书》,呼吁以艺术之美传递社会正能量。
厚植城市沃土 街头文化潜力无限
街头文化是彰显城市气质与文化包容的重要窗口,闲暇时刻,漫步昆山的大街小巷,在放松与惬意中爱上生活之美。邂逅一场街头艺术,或驻足欣赏、或体验参与,便能近距离感受文化与城市相融相生的美好。
“看到昆山积极鼓励街头文化发展,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作为一名在昆工作的台湾青年,林子涵亲身见证着这座城市街头文化的蓬勃发展,她期待作为昆山艺匠的一员在昆山的大街小巷演出,为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更多色彩。
昆曲、非遗、两岸交融……昆山开放多元的文化性格,为街头文化提供了肥沃土壤,而周庄古镇、巴城老街、慧聚广场等一系列氛围浓厚、人流密集的文化空间,更为街头艺术展示搭建了天然舞台。
活动中发布了首批开放的周庄古镇、巴城老街、千灯歇马桥、大渔湾、慧聚广场、万象汇、中骏世界城、地铁11号线玉山广场站等街头演出场景,将着力打造“一核多节点”街头艺术场景布局,常态化开展街头演出,让街头艺术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把舞台交给大众 涵养街头艺术生态
艺匠用才华点缀城市,城市用包容滋养生态。现场,“昆山艺匠专项基金”同步成立,将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为艺匠培训、原创精品、优秀活动项目提供坚实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动“昆山艺匠工程”的发展,昆山拿出了明确目标和规划——力争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十个一”特色发展体系,即颁发一批艺匠表演证、打造一批街艺场景、开发一个艺匠小程序、搭建一个艺匠培训体系、成立一个艺匠基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构建一个积分系统、推出一批潮玩文创产品、举办一场街艺嘉年华、打响一个文化品牌。
结合昆山文化特色及群众需求,昆山市将重点培育发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非遗技艺、综合艺术四大类别街头文化,重点聚焦核心文旅区域、城市活力节点、假日休闲空间等文化场所设置演出点位,通过高质量、近距离的街头文化展演,让“昆山艺匠”成为代表城市文化的靓丽名片。
来源:昆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