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姑苏城,春潮涌动。苏州向世界展示一个持续向前的身影。29日,以“苏州最舒心,同心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苏州苏商大会举行。
从小桥流水人家到“传统与现代结合上做得很好”,从苏南模式与乡镇企业肇兴之地,到“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苏州在中国经济版图的崛起,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惊喜之一。苏州的成功,始终伴随着对营商环境的打造、对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呵护。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苏商”群体在苏州的成长、壮大的历程,堪称一首壮阔史诗,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相伴而飞,而这段故事也没有随着时代的滚滚向前而湮没,依旧在书写着新的篇章。
苏州与苏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苏商与苏州,究竟有一种怎样的共同内核?答案或在“崇实、精工、敏行、致远”八个字中。
历史节点上的 “苏商之约”
这场高规格大会的召开,恰逢中央释放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的强烈信号。并且,在本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经济大省江苏有了发展新方向,担起新使命——
“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此次大会,正是苏州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的迅速响应,以“苏商大会”为纽带,串联起全球苏商的智慧与资源。
参会阵容堪称 “苏商全家福”:世界 500 强企业掌舵人、本土创新 100 强企业家、海外工商界代表及初创企业先锋等千余人齐聚,既有恒力、盛虹等营收千亿的 “航空母舰”,也有天兵科技、追觅科技等估值百亿的“独角兽”。
这种“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场景,折射出苏州对民营经济“全周期培育”的战略眼光——既要护航龙头企业攀登全球产业链高峰,也要为科创幼苗厚植成长沃土。
会上,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讲述了恒力从乡镇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的奋斗之路,号召广大苏商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
太盟中国董事长邱中伟分享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呼唤更多企业家为苏州发展增光添彩。
立讯集团副董事长王来胜讲述企业在苏发展历程,肯定了苏州一流营商环境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
沙钢集团董事长沈彬介绍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传递了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的无限可能。
博瑞医药创始人袁建栋肯定了苏州开放包容的科创生态,表达了将带领产业链上下游践行“健康中国”使命的坚定信心。
最后,10位苏商代表共同发布倡议,发出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集体承诺,号召四海苏商携起手、爱苏州,共建美好家乡。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代表1600万苏州人民向海内外苏商朋友致以诚挚问候。他高度评价说,一直以来,广大苏商以“崇实”为根本、“精工”为追求、“敏行”为法宝、“致远”为目标,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大局,体现了矢志报国、为民造福的精神境界。这座城市以你们为荣。
刘小涛表示,苏州将与广大苏商同行,全力支持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大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重大平台为支撑,千亿产业基金、万亿股权基金为保障的科创体系,助力企业加快突破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布局新赛道。
刘小涛期待广大苏商始终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携手共建人间天堂、福气苏州,共同为挑大梁贡献更多力量。
低调苏商的“实力图鉴”
何谓苏商?从范围上说,其一,所有在苏创业、展业的企业家,皆为苏商;其二,所有自苏州走出创业、展业的全球范围内的“苏州”企业家。
苏商素以“低调内敛”著称,但其商业版图早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开疆拓土。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恒力、盛虹、沙钢三家苏企分别位列第81、171、383位,撑起江苏省民营经济“第一梯队”。
而在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苏州企业达到25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苏州企业有22家。
更令人瞩目的是创新后备军的崛起。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苏州12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245 家培育企业构筑起“瞪羚 — 独角兽 — 领军企业”的成长矩阵。从军工火箭领域的天兵科技到智能机器人赛道的追觅科技,这些 “隐形冠军” 正用技术突破改写全球产业格局,印证苏商从“制造”向“智造”的华丽转身。
何以苏商?此次苏商大会,深刻地归纳总结了苏商的八个字精神内核——“崇实、精工、敏行、致远”。在大会的“企业家倡议”环节,老中青百名企业家也共同倡议了这八个字的“苏商精神”——
苏州苏商,四海一心,携手同心,再创辉煌!让我们,以家国为重,以发展为要,以创新为任,以富民为本。争作“崇实 精工”的表率,勇当“敏行 致远”的先锋!打头阵,勇争先,
走在前,作示范,携企手,爱苏州!
试着“翻译”一下——
崇实:扎根实业,务实担当。
精工:工匠精神,技术深耕。
敏行:灵活应变,高效执行。
致远:全球视野,长期主义。
这八个字,绝非在为苏商脸上贴金。无论是与苏州人做生意,还是在苏州办企业,“苏商”给人的印象都是:
可信、可靠、可托付;
不为短期利益而违背原则、更不为追求利润率而偷工减料;
办事就是实实在在,做人就是兢兢业业,合作就是和气共赢;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苏州自古“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郡”,苏州人做得出精妙绝伦的非遗手工艺品,手工艺文化又反过来倒逼苏州人养成了精细心理——苏州人的工匠精神,是真的渊源于一代代的“匠人”们。
几千年的底蕴浸润,温山软水的天候滋养,士农工商的交契融合,养成了苏州人天生的“规矩心”,知行合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短期看,这种性格是蛮“吃亏”的——其一,无占便宜之心;其二,真材实料、追求细节、追求完美,成本上更高;其三,不擅长“吆喝”。但从长远看,这是真正的长期主义,厚积薄发,守正致远,最后赢的一定是苏商——和他们的伙伴。
因为这是一种共赢精神。
营商环境的“苏州范式”
苏商军团的壮大,根植于苏州精心雕琢的营商“沃土”。这座城市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标尺,打造出“苏州最舒心”的金字招牌。
用心经营“商”的环境,这是一件苏州过去一直在做、当下一直在做、未来依然还会一直做下去的工作。营商环境,没有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臻于至善”。
每一年,都有更新的工作向下推进。正如此次苏商大会上,发布了《苏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推出了苏州市“百万人才新增计划”“百校千企联盟”“百亿人才基金”。让苏州的营商环境和人才吸引力,再一次实现跃迁。
这一次,苏州把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聚焦到优化提升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个方面,称为“5个环境”。
市场环境,要开放有序。
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超市”,提供一站式金融综合咨询服务。
推出降成本综合“政策包”:一揽子落实国家和省新出台以及延续优化完善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护航助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创新环境,要更高水平。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实施百万人才新增计划、建立百校千企联盟、设立百亿人才基金“三百工程”,完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升级“苏易居”人才住房平台,“苏青驿站”为到苏求职青年提供最长14天的免费住宿。
政务环境,要高效便捷。
“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升“1+10+N”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增值服务。
“政策明白卡”:推出“人工智能+政策明白卡”,实现政策梳理、发布、咨询、匹配、申报、兑现全链条智能化服务。升级“苏商通”数字化平台,实现惠企政策“易知易懂易得”。
法治环境,要稳定透明。
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码”,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推行纠纷多元化解:发挥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劳动法庭、互联网法庭、数据资源法庭6个专业法庭协同优势,完善“融诉驿站(融合法庭)”规范化建设,提供高水平司法保障,推动企业纠纷高效解决。
人文环境,要亲商安商。
“换位跑一次”:赋能流程优化再造、服务提质增效,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反馈,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百尺竿头,苏州步履不停。2025“苏商大会”的召开,就是苏州为苏州民营企业和苏州籍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共谋发展,量身打造的宣誓大会、行动大会、实干大会。
办会只是手段,苏州的目标还是汇聚全球苏州籍工商界人士的智慧力量,促进交流合作、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共商发展大计,通过对“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的进一步推介,让企业家在苏州能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顺心发展。
要实现这一切,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来得安心,投得放心,做得顺心,过得舒心,充满信心。
让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让每一次突破皆为共赢,让每一程远行皆向光明。当千名苏商带着对家乡的认同与期待再度出发,这幅由政府与企业共同绘就的发展蓝图,正展开新的篇章——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苏州正以“长期主义”的定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传奇,苏州与苏商,始终是彼此最坚实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