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全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议召开。锚定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扎实朝着 “万亿城市”迈进,会上传递出鲜明信号。迈向 “万亿城市”之路,如何走好每一步?今日推出 系列解读第三篇 《迈进“万亿城市”,徐州如何稳中求进再上新台阶》。
GDP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最可量化的指标,也是发展质量最直观的呈现。
一场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徐州亮出了经济发展目标——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也定下了完成目标的总基调——稳中求进。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理解全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关键是把握好蕴含其中的辩证关系。
不稳难有进,有进才有稳。“稳”和“进”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需要一体把握。“稳”为“进”创造时间窗口与基础,“进”为“稳”提供发展动力与保障,因此要统筹兼顾稳和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
站在“万亿之城”的门槛,徐州“稳中求进”强调的是“效”,要在抓住时机的前提下,锚定目标、奋发有为,更要善作善成、务求实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GDP再上一个新台阶,关乎经济总量、城市能级,更关乎发展信心和民生获得感。
更明确的目标,意味着更大发展压力。
同样,明确的目标,意味着更足的底气。
压力来自哪?每到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各自“成长的烦恼”,对徐州来说,进击“万亿之城”绝非坦途。
底气从哪来?稳与进的辩证法,统一于谋定后动、奋发进取的行动中。一以贯之地坚持用好发展的“辩证法”,将是徐州通向万亿的有效路径。
稳健从来不是不思进取、裹足不前,而是沉下心、铆足劲,在谋对策、作决策、定政策这三个环节上踏实务实,以系统思维进行通盘考量,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谋对策要“稳”,发展更有信心。将谋势转化为起势,既要把握宏观趋势,也要立足自身实际,避免让政策成为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
作决策要“稳”,发展更有底气。统筹兼顾平衡好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避免因急功近利或盲目冒进而导致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的每一步才能扎实稳健。
定政策要“稳”,发展更可持续。预留弹性空间,既要能解决现实问题,也要为未来调整留有余地,才能将当下“发展之势”更好地转化为未来“竞争之能”。
稳中求进的要求,意味着进是稳的重要抓手,意味着稳必须在与进的动态平衡中实现。凝聚全市力量,行动起来,共同作答,方能让稳更有基础,让进更有动力。
稳中求进,贵在有“进”。在当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中,城市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进”不是盲目的冒进,而是基于科学谋划的精准突破。眼下,对标“万亿城市”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期盼,我们仍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亟待解决的不足。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上持续发力,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积极求“进”。
在转方式上“进”,就是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在调结构上“进”,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构建起具有高度竞争力和稳定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提质效上“进”,就是要确保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进”,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前行姿态,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促使我们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推动城市的发展。在徐州这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土地上,“进”的步伐从未停歇。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以及过往发展成就的积淀,共同汇聚成徐州“进”的强大动能。
实验室里,创新成果闪烁着智慧光芒,照亮科技进步的道路;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高效有序地忙碌着,奏响产业升级的时代强音;产业园区里,一座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孕育无限可能……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徐州在“进”发道路上的有力见证,也是我们迈进“万亿城市”的底气所在、信心所依。
稳中求进,说到底,就是要以“稳”的从容定力,筑牢发展的根基,夯实“进”的基础;以“稳”的坚定信念,把握时代的脉搏,赢得“进”的机遇。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我们既要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谋得周全且坚实的“稳”,也要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关键赛道上,争取更高质量的“进”。
我们坚信,以稳健的步伐、进取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向前,美好的前景触手可及,璀璨的未来必将如期而至。
来源:徐州发布